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发病机现至今不完全清楚,血液流变学异常既是其病理生理的组成部分,又是其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通过数年来对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研究,提出了偏头痛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单胺能神经元通路的刺激因素的假设。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告5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同时检查了部分病例的血小板伸展功能。检测发现,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明显异常,全血及血浆粘度增高、血沉增快、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小板粘附率升高。电镜下血小板伸展分型改变,血小板表面活性与聚集性增高。血脂生化指标亦高于正常。根据检测结果,对糖尿病血液流变性异常的机理及临床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测定老年肺心病与健康老人、老年冠心病的血流变的各项指标,同时对肺心病患者作血气分析.结果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高于健康老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差别显著.同时,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与氧分压呈负相关.结论由于肺部感染、缺氧,老年肺心病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故应给以综合治疗,即在抗炎吸氧同时给以抗凝治疗方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5.
偏头痛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偏头痛与微循环、血液流变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偏头痛患者组及80例健康对照组,从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球结膜微血管的异常率及血液流变性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偏头痛患者组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性异常,其改变程度与病情、病程呈正相关。甲襞循环的各项积分值和球结膜微血管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粘附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通过微循环观察和血液流变性检测,对估计偏头痛患者的病情、指导治疗及判定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书钧  张华茹 《临床医学》1992,12(4):190-191
为了解慢性肺心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我们于1991年3月~1991年6月对在本科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 2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全部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36~75岁,平均62.8  相似文献   

7.
应用上海医科大学研制的BME-1型生物医学计算机为主机,连结XN-5型血粘度仪、细胞电泳仪及控温仪,检查50例肺心病人发作期的全血粘度比、血浆粘度比、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血沉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检测了免疫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还对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正常人的对比试验。对于肺心病人红细胞增多反而缺氧的原因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硬皮病患者的临床血液流变性以及血小板生长因子水平,为硬皮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9例硬皮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性以及血小板生长因子测定,与同期的19例健康正常人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成员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程方程K值、缺血低切相对粘度以及PDGF-AB水平。结果硬皮病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程方程K值、缺血低切相对粘度以及PDGF-A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结论硬皮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以及血小板生长因子可作为诊断的依据,其与硬皮病的相互作用关系仍值得病理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性特点及降粘治疗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64例脑供血不足患者,经颅彩色多普勒(TCD)观察脑血流并检测血流流变学指标,在降粘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性改善,复查TCD,全部病例血流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K值、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发病与血液流变学异常及高血脂密切相关,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液流变性改变及高血脂损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冠心病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56例冠心病组按常规检测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并与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的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测定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液处于高粘、高血脂状态,患者定期检测血液流变指标,对本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has increased immensely and nowadays, most children reach adulthood. The long-term outcome is hampered by the occurrence of late complications such as arrhythmias. Supraventricular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have an impact notably not only on morbidity but also o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Therefore, life-long follow-up in most of these patients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13.
老年冠心病、高心病检测QTd、HRV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10例老年冠心病 (CHD)、高血压心脏病 (HHD)与 63例健康老年人QT离散度 (QTd)、心率变异性 (HRV )进行测定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老年CHD、HHD组QTd明显延长 ,HRV明显减低 ,且其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程度、病死率增高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血液病与血液流变学检测临床观察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病在血液流变检测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48例经骨髓象分析及临床诊断为血液病,并且未经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观察分析。结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压积、血沉及纤维蛋白原等显著高于正常,说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均可出现血液浓聚现象,易形成血栓。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及治疗中应观察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测定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尿微量清蛋白与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GLU)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46例健康人及50例冠心痛患者尿中MA含量和血清中TC,TG,HDL,LDL,空腹GLU的水平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尿中微量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TC及LDL水平两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冠心病患者MA含量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随着空腹血糖升高而升高。结论尿中MA的含量增加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MA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当其与某些已确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同时出现时,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17.
国内外文献报道,血胆红素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之,我们对80例冠心病患者血胆红素(TB)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748-749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忧郁的临床特征及干预对策。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并焦虑忧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焦虑忧郁心理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将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冠心病常规治疗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抗焦虑忧郁药物治疗。结果 76例老年冠心病并焦虑忧郁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睡眠障碍、焦虑激越、情绪低落及兴趣减退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均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6.3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合并焦虑忧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抗焦虑忧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忧郁心理,并促进冠心病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绝经前冠心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绝经前疑诊冠心病213例行冠脉造影检查,按冠脉造影结果分组,冠脉狭窄≥50%为造影阳性组,冠脉正常或狭窄<50%为造影阴性组,比较两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结果造影阳性组96例,其中单支病变62例(64.6%),双支病变23例(24.0%),三支病变11例(11.5%);前降支病变58例(60.4%);阴性组117例。两组年龄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肥胖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血糖、典型心绞痛症状、急性冠脉综合征、特异性心电图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及纤维蛋白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为绝经前女性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阳性率较低的绝经前疑诊冠心病患者,可及时行相关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