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2例颅内疾病患者41全次颈内动脉穿刺行介入性治疗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颈内动脉穿刺给药法可避免颈外动脉分流,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较单纯静脉部位药物浓度,较单纯静脉给药法效果好,并详细介绍了颈内动脉穿刺的方法及患者的体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SA仿真内窥镜技术在颈内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23例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的患者(动脉瘤1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颈内动脉狭窄及颅内动静脉畸形各2例)行固定角度旋转DSA检查,根据所得资料利用西门子公司3D Virtuoso图像工作站进行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13例颅内动脉瘤(13/15)、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4)和1例颈内动脉狭窄(1/2)患者DSA造影图像的仿真内窥镜重建能清晰显示血管腔内解剖情况,而2例动静脉畸形均只能显示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DSA仿真内窥镜技术比常规:DSA检查能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影像资料,并为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航天总医院住院的经颈部超声检查及全脑血管造影提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6例,全部病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16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17枚,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短期随访6个月未出现新发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D检查未发现明显颈内动脉支架部位再狭窄,支架形态无改变。结论颈内动脉自膨式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安全有效,但仍需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长期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4.
对22例颅内疾病患者41例次颈内动脉穿刺行介入性治疗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颈内动脉穿刺给药法可避免颈外动脉分流,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较单纯静脉给药法效果好,并详细介绍了颈内动脉穿刺的方法及患者的体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闭塞颈内动脉治疗无法手术的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或无法栓塞瘘口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方法:5例患者中一例左顼内动脉起始部假性动脉瘤破裂。三例为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单纯闭塞瘘口失败。另一例为巨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无法手术夹闭。3例应用可脱弹簧圈,2例应用可脱球囊,闭塞位置为病变近端或瘘口。结果:所有病例闭塞颈内动脉后,临床症状消失、无合并症发生,病变未见复发。结论:颈内动脉闭塞术作为一种治疗颈动脉血管性疾病的方法,可以在不危及病人生命、加重病人病情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颅内右侧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患者1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巨大动脉瘤是指瘤体直径大于或等于2.5cm的动脉瘤,发生率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6%,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致残率和病死率高。2003年11月我科成功救治1例颅内右侧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最大直径5.0cm),术后恢复良好,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元艳 《天津护理》2016,24(5):410
目的:探讨患者颈内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低血压发生的相关性,对术后低血压高危患者行预见性护理。方法:收集神经外科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统计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低血压发生率,分析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低血压相关性,早期针对低血压患者行预见性护理。结果:术后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其低血压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5),术后一过性、持续性低血压在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发生率不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不同狭窄程度的颈内动脉在术后24 h内,24~72 h和72 h以后低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有关,狭窄较重患者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较小,可能与颈动脉窦敏感性下降有关,术前可根据患者影像学特点评估术中、术后低血压发生的危险性,提出预见性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动脉瘤引发致命性鼻衄的机理和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我科收治经脑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伴致命性鼻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临床特点1.均有闭合性颅底骨折,2.伤后1-3月反复出现严重的鼻衄,3.脑血管造影证实。治疗应早期行孤立性手术或栓塞治疗。结论:强调早期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高度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0例颈内动脉高度狭窄患者均使用保护伞装置后置入自膨式支架,2例患者进行球囊预扩张,1例在支架释放后扩张。结果:患者平均狭窄由(78.3%±9.4%)下降至(12.5%±7.2%)。3例患者在术中保护伞装置中回收有黄色片状碎组织物;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率下降,3例进行了药物处理,其中1例有心率及血压下降持续3 d并出现脑低灌注表现。随访6个月未出现新发脑卒中和支架侧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声检查未发现明显颈内动脉支架部位再狭窄,支架形态无改变。结论:颈内动脉自膨式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安全有效,但仍需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长期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0.
周开源  梁传余 《华西医学》1995,10(2):196-198
报告一例颈内动脉颅外段巨大的动脉瘤外科处理的经验,介绍颈联合径路鼻咽,口咽侧壁得到良好的暴露,本例行单纯切除,术后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对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外科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及对比颈内动脉内膜剥脱(CEA)和颈内动脉支架成型(CAS)两种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分析53例颈内动脉狭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 5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护理指导贯穿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同侧颈总动脉血流频谱的改变。材料与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50例一侧颈内动脉重度、极重度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同侧颈总动脉血流频谱分析,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期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指标,其中重度、极重度及闭塞的患者各50例。结果: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同侧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较无病变侧的降低,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均较无病变侧显著增高。结论:颈总动脉血流频谱的异常改变可以间接估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进行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手术的14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回顾内容包括手术实施方法、手术实施安全性及短期疗效等。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无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发生,可对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肯定。结论:对患者进行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手术,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该种手术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等特点,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4.
王恩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254-5254
目的探讨16排CT颈内动脉颅底段成像及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LIGHTSPEED16排CT对怀疑脑血管病变的50例患者行CTA检查,将原始数据传入ADW4.3工作站,利用VE、MIP、CPR、GE AW4.2工作站Volume Viewer软件中Curved进行脑动脉成像,参照原始数据综合进行血管分析。结果16排CTA能较清晰显示颈内动脉血管,其中CPR、GE AW4.2工作站Volume Viewer软件中Curved结合原始图像对显示颈内动脉颅底段具有明显优势。结论CPR、GE AW4.2工作站Volume Viewer软件中Curved、原始图像结合各种重建技术可以诊断颈内动脉血管病变,使血管显示清晰,病变明确,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并发颈内动脉痉挛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颈内动脉痉孪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颅内动脉瘤、12例颅内血管畸形及63倒颅内肿瘤进行介入检塞及介入化疗病吏资料,分析22例颈内动脉明显痉挛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和血管痉孪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22例出现颈内动脉痉孪病人经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未遗留后遗症。结论:回撤导管厦动脉内持续灌注罂粟碱盐水或(和)尿激酶能够有效使痉挛血管恢复正常,导管刺激血管壁可能是引起颈内动脉痉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内动脉变异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50例颈内动脉变异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颈内动脉入颅的血流速度与其变异程度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内动脉变异对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血管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193-2194
目的通过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并颈内动脉迂曲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内动脉迂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双侧颈内动脉迂曲患者50例为双侧组,单侧颈内动脉迂曲患者50例为单侧组,并选取同期双侧颈内动脉正常患者50例设为正常组。三组患者均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后联合确诊为颈内动脉迂曲,并以TCD行血流动力学评估,比较三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单侧组迂曲侧和非迂曲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Vm、Vs、Vd、PI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颈内动脉迂曲可引起颅内血流动力学变化,在一定状态下,严重的动脉迂曲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颅内、外段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高血压分级分为1~3级高血压组,另选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别对各组颈内动脉系颅外段的颈内动脉和颅内段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的颅外段椎动脉2和颅内段的大脑后动脉、椎动脉1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PSV和EDV减低,PI和RI增加。颈内动脉系的PSV和EDV在2级高血压组减低,椎-基底动脉系在1级高血压组EDV减低,RI增加。椎-基底动脉系除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段大脑后动脉和颅外段椎动脉2的PI及RI呈负相关外,两系的2级和3级高血压组的颅内、外参数相关均呈正相关。结论 2级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系PSV和EDV降低,1级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系EDV降低和RI增高。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仅在2级高血压以上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1岁。右颊外伤,伴鼻腔大出血3次并有耳部杂音就诊,查体右眼球处可闻吹样杂音。TCD表现: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双侧大脑半球血流不对称,右颈内动脉颅外段呈高流速低搏动血流改变,流速136cm/s、脉动指数0.38。右颈内动脉虹吸弯、末段呈高流速低搏动改变,流速224~237cm/s、脉动指  相似文献   

20.
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卫宁  贺民  马春晓  吴健  游潮 《华西医学》2009,24(1):145-147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11例TCCF经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复发,压迫颈总动脉无效,行球囊闭塞颈内动脉及瘘口。结果:术后杂音立即消失,数天后结膜水肿消退,造影见瘘口完全闭塞,10例TCCF患者颈内动脉保持通畅。1例患者颈内动脉闭塞。无操作所产生的并发症出现。结论:覆膜支架是处理TCCF的有效手段;瘘口再通可能与支架移位、贴壁不良有关。压迫颈总动脉对再通瘘口的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