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伤性休克指机体在机械外力作用下,人体遭受严重损伤,失血量多而导致机体代偿失利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创伤性休克严重威胁生命,情况危急.因此,应争分夺秒抢救,并以维持生命、最大限度减轻创伤和防止并发症为目的.急救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创伤性休克见于严重的外伤,引起血液或血浆丧失,损伤处炎性肿胀和体液渗出,可导致低血容量,加上创伤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影响心血管功能[1]。笔者总结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8年3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创伤性休克患者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5~57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17例,坠落伤10例,锐器伤4例,火器伤2例,挤压伤5例;受伤部位为颅脑损伤16例,胸腹损伤7例,四肢损伤5例,全身复合伤10例;开放性损伤31例,闭合性损伤7例。经积极抢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休克指机体在机械外力作用下,人体遭受严重损伤,失血量多而导致机体代偿失利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创伤性休克严重威胁生命,情况危急。因此,应争分夺秒抢救,并以维持生命、最大限度减轻创伤和防止并发症为目的。急救护理综述如下。 1 伤情评估 外伤伤员到医院后,医护人员立即评估伤员呼吸状况,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如活动性大出血、呼吸道阻塞时立即采取开放气道、伤肢固定、伤处表面止血等措施。评估休克:(1)检查脉搏,估计血压。(2)皮肤色泽与肢端温度:病人皮色苍白转  相似文献   

4.
现将我科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共抢救2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是创伤患者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可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2008-01~2010-12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共接诊HTS患者96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6.
由于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事件的不断发生,我院手术室接诊的创伤患者也比较多,而重症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多,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休克在煤矿突发事故及社会交通事故中非常多见,由于本病病情急,变化快,常伴有多器官功能紊乱,随时危及患者生命。故及时识别早期征象并采取有效疗法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笔者对多年的急救护理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休克是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后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以微循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现将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近年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创伤性休克早期抢救成功率。结果医护要紧密配合采取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结论早期发现休克及时纠正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丽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3):208-208
创伤性休克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刺激后引起的应激反应 ,此类患者大多由于骨折和脏器损伤后的急性失血所引起 ,其基本病理系微循环灌注不良。我院急诊科于 1996年至2 0 0 2年共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 90例。现结合本组病例的抢救经过 ,总结对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 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 ,男性 6 2例 ,女性 2 8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17岁。损伤分类见附表。经紧急抢救护理 ,3例死亡 ,其余抢救成功。附表 创伤性休克损伤分类损伤类别例数百分比多发性骨折合并脏器损伤 5 2 5 2胸部创伤 1818颅脑损伤 2 0 2 0大血管断裂 1…  相似文献   

11.
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延迟与即刻液体复苏对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资料,比较延迟液体复苏(n=45)和即刻液体复苏(n=43)两种方法对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乳酸含量、碱缺失水平、术前复苏时间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延迟复苏组与即刻复苏组输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622±336)ml vs(3 500±568) ml,P<0.01],但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乳酸和碱缺失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术前复苏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胸腹联合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组织和器官灌注及乳酸酸中毒程度,降低病死率,缩短术前复苏时间,救治效果优于即刻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38例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入院后予黄芩苷200 mg静脉注射,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1h静脉血TNF-α、IL-6、IL-8、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血清TNF-α、IL-6、IL-8、MDA含量均明显下降(t=7.32、6.12、20.21、16.10,均P<0.05),而SOD活力明显增加(t=1.69,P<0.01).结论黄芩苷可抑制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生成和释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监护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监护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58例患者治愈38例,好转17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17%;术后仅1例出现肺部感染,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预后差,因此临床严密监测、观察患者病情并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对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补液速度在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运用。方法随机将110例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运用休克指数公式进行补液速度的调整来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对照组根据患者最初的休克情况设定补液速度。期间不更改补液速度进行补液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补液速度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抗休克良好者52例,复苏失败3例,补液速度准确率为94.55%,对照组的抗休克良好者43例,复苏失败12例,补液速度准确率为7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根据休克指数的变化对补液速度进行调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金十分钟”救护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聊城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部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3例、22例,年龄(55.59±5.78)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6例、29例,年龄(55.77±5.62)岁;对照组给予常规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实施“白金十分钟”救护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采集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采用t、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采集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5±0.42)min、(7.97±1.39)min、(1.88±0.24)min、(12.58±2.51)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63±1.05)min、(12.78±2.45)min、(3.42±0.60)min、(17.52±3.2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04、12.341、17.423、8.621,均P<0.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4%(2/55)]较对照组[17.78%(8/45)]显著降低(χ2=5.499,P=0.019)。护理前,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LVEDD、LVESD分别为(52.16±6.08)mm、(41.39±4.68)mm,均低于对照组[(58.79±6.34)mm、(46.98±5.12)mm],研究组LVEF为(58.76±7.42)%,高于对照组的(53.64±6.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2、5.696、3.709,均P<0.001)。护理前,两组患者身体疼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研究组上述评分分别为(63.07±7.89)分、(65.37±7.06)分、(72.31±7.86)分、(70.34±7.15)分,均高于对照组[(56.31±7.22)分、(60.14±6.42)分、(66.13±6.19)分、(65.68±6.7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27、3.838、4.295、3.331,均P<0.001)。结论 AMI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应用“白金十分钟”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看,进一步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6.
卢书梅 《上海医药》2016,(16):30-32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采取创伤性休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介入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以及窒息和多器官衰竭(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2.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前死亡、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抢救介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亦低于对照组(P<0.05);窒息发生率、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较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友其  刘灿芬  彭韦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900-2901,2903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方法。方法选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82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患者采用充分液体复苏,B组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C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使用升压药。监测三组患者在1、2 h时复苏液体量,血小板,血红蛋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及氧合指数。结果三组患者在1、2 h时复苏液体量,血小板,血红蛋白,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时三组患者在氧合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充分液体复苏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减少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改善代谢性酸中毒,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使用升压药在防止肺损伤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并采用简明健康调查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接受舒适护理模式后,患者的简明健康调查表8个维度的分数均较舒适护理模式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黄对创伤失血性休克(T/HS)患者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T/HS肠功能障碍9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应用生大黄10 g,每日2次胃管注入;对照组(53例)除不应用生大黄外,原发病及其他治疗与治疗组一致。观察两组患者肠功能障碍的恢复率、恢复时间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治疗组的肠功能障碍恢复率高于对照组(82%和36%),肠功能障碍的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1.5±1.2)d,(5.8±3.0)d],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和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的病死率分别为17%和29%,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对T/HS患者肠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明显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在急诊颅脑外伤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经我科急救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72例患者经过科学规范化、程序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抢救成功65例,抢救成功率达90.28%.结论 迅速准确科学得力的抢救治疗是提高抢救急诊颅脑外伤成功的关键.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合理分工,全面地进行抢救,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