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辅以健康宣教、控制饮食、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年治疗后,发现康复组24 h动态血压指标、BMI、TG、HDL、HOMA=IRI及CR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辅以健康宣教、控制饮食、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年治疗后,发现康复组24 h动态血压指标、BMI、TG、HDL、HOMA=IRI及CR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辅以健康宣教、控制饮食、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年治疗后,发现康复组24 h动态血压指标、BMI、TG、HDL、HOMA=IRI及CR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辅以健康宣教、控制饮食、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年治疗后,发现康复组24 h动态血压指标、BMI、TG、HDL、HOMA=IRI及CR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辅以健康宣教、控制饮食、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年治疗后,发现康复组24 h动态血压指标、BMI、TG、HDL、HOMA=IRI及CR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辅以健康宣教、控制饮食、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年治疗后,发现康复组24 h动态血压指标、BMI、TG、HDL、HOMA=IRI及CR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辅以健康宣教、控制饮食、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年治疗后,发现康复组24 h动态血压指标、BMI、TG、HDL、HOMA=IRI及CR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辅以健康宣教、控制饮食、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年治疗后,发现康复组24 h动态血压指标、BMI、TG、HDL、HOMA=IRI及CR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辅以健康宣教、控制饮食、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年治疗后,发现康复组24 h动态血压指标、BMI、TG、HDL、HOMA=IRI及CR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方法将200例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辅以健康宣教、控制饮食、运动训练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观察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指标、腰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rt;0.05);经1年治疗后,发现康复组24 h动态血压指标、BMI、TG、HDL、HOMA-IRI及CRP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0.01);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具有积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16-917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诊的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8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身体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血管危险因子PP、UA、TG和向心性肥胖构成比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心血管病四钟危险因素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康复治疗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良好,综合康复对心血管危险因素高TG、脉压升高、向心肥胖、和高尿酸血症等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代谢异常,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来芹美 《中国康复》2006,21(6):378-380
目的:比较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单纯药物治疗与综合康复治疗在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新发心血管病方面的效果。方法:轻、中度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143例分为综合组75例与药物组68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同时加强卫生宣教、有氧运动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病情况及体重指数(BMI)、脉压(PP)、血糖(FBG)、血甘油三脂(TG)、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变化。结果;随访1.5年,新发心血管病,综合组9例,药物组13例(P〈0.05);与药物组及治疗前比较,综合组治疗后TG下降14.7%,向心性肥胖减少16.7%,UA下降21.6%(均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改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TG、向心性肥胖、高UA和PP)在新发心血管病与未发心血管病患者的构成比分别为91%、87%、96%、83%与90%、74%、88%、47%,其中未发心血管病患者的PP明显低于前者(P〈0.01)。4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综合组为31%、药物组为70%(P〈0.01)。结论:脉压升高、高尿酸血症、高TG、向心性肥胖同时存在是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病最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对预防心血管病发生及代谢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探讨肥胖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检查的单纯性肥胖儿童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CRP、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并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CRP与上述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RP为(1.82±0.85)mg/L,对照组CRP为(0.78±0.21)mg/L。观察组血清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收缩压、胰岛素、TC、TG、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水平与BMI、收缩压、胰岛素、TG和HOMA-IR均呈正相关。结论:肥胖儿童血清CRP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临床上要注意儿童肥胖情况,及时的采取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集聚了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子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62例,在改善生活方式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普伐他汀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血脂、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体质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h血糖(FPG、2hPG)。结果经普伐他汀20mg/d治疗12周,患者血脂异常得到改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下降4.06%、5.88%,UAER降低18.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BMI、FPG及2hPG均有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观察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普伐他汀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紊乱、高血压及微量白蛋白尿,可安全地应用于代谢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Visfatin)和Chemerin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66例PCOS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各33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分为胰岛素抵抗组(n=40)和非胰岛素抵抗组(n=26)。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PCOS患者和对照组糖脂代谢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CRP)、Visfatin和Chemerin水平。结果 1非肥胖组和肥胖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RP、Visfatin、Chemer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与非肥胖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2非胰岛素抵抗组血清TC、LDL、Visfatin和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抵抗组血清TG、TC、LDL、CRP、Visfatin、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抵抗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组之间各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PCOS患者血清CRP与LDL、HOMA-IRI、BMI呈正相关(P0.05);Visfatin与TC、LDL呈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Chemerin与HOMA-IRI、BMI、CRP呈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1)。结论 PCOS患者存在CRP,Visfatin和Chemerin代谢异常,提示可能存在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体重指数分为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对合并有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观察综合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动脉硬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脉压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综合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脉压及从SI明显降低(P〈0.05),但仍明显高于单纯性高血压组(P〈0.05)。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较严重,多重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对动脉硬化指标可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肥胖患者血清、脂肪组织中脂蛋白脂酶含量与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腹部手术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高血压肥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24例,测定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血脂、血糖、胰岛素以及血清和大网膜脂肪组织脂蛋白脂酶的含量.结果高血压肥胖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脂蛋白脂酶(LPL)含量、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胆固醇(TC)(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无明显差别.高血压肥胖组大网膜脂肪组织LPL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血清LPL含量与体重指数(BMI)(r=-0.640,P<0.01)、腰臀比(WHR)(r=-0.589,P<0.01)、TG(r=-0.784,P<0.01)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r=0.533,P<0.01)、HDL(r=0.463,P<0.01)正相关,与TC(r=-0.222,P>0.05)、LDL(r=-0.213,P>0.05)无相关性;脂肪组织LPL含量与上述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素前LPL的含量与高血压肥胖患者的发病及代谢紊乱显著相关;脂肪组织LPL含量与血清LPL含量及肥胖高血压患者的代谢紊乱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禁食疗法在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5月接诊的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禁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处理,禁食组采用禁食疗法,共禁食7d,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体质量、血压等指标变化。结果:禁食后,禁食组的TC、TG、LDL-C、FPG、2h PG、SBP、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禁食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禁食后的SBP、DBP值明显降低(P0.05),而非高血压患者的SBP、DBP值无明显变化(P0.05)。禁食后,禁食组的体重、BMI、腰围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禁食期间,少数有胃部不适、头晕、乏力、口味变淡、腹胀、饥饿等不适感,但均可耐受。结论:中医禁食疗法用于代谢综合征人群,能够有效降低体重与血糖,调节血脂,减低高血压,但不会对正常血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尿酸水平、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化的关系及控制患者血尿酸和血脂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根据血尿酸、血脂水平分为四组:高尿酸、血脂组(A组),高尿酸组(B组),高血脂组(C组),正常尿酸、血脂组(D组)。对比四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18个月后s UA、TCH、TG)、LDL、HDL及血清ALB、Scr、C反应蛋白和凝血功能。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的s UA、TCH、TG、LDL、HD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其中A组和B组的s UA与治疗前对比显著下降(P0.05),A组和C组TCH、TG、LDL和HDL与治疗前对比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的四组之间的CRP值、PT值和APT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C组之间的CRP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A、B、C三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D组(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与s UA、TCH、TG和LDL水平的变化均显著呈正相关(P0.05),而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与HDL水平变化呈均显著呈负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尿酸水平、血脂水平与血压变化的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尿酸和血脂水平有助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体重指数(B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脂类、血糖(Glu)、胰岛素(Ins)等危险因素和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35例高血压患者及81例正常人进行血压、体重指数(BMI)的测定,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中空腹G1u、ACE、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餐后2h血糖,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空腹和餐后2h胰岛素(Ins)。结果空腹ACE、Glu、Ins及空腹TG、LDL和BMI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其显著性更为明显。结论高血压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间有许多共同的发病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