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团队通过考证,发现仲景书中的“痹”字当解释为麻木不仁,而无疼痛之义。咽痛和喉痹并非同一症状。“咽痛”一症在《伤寒论》中共出现12次,有关咽痛治疗的方证都集中在少阴篇,可见咽痛与少阴的关系非常密切。此文梳理了少阴篇“咽痛”相关的5个条文,发现咽痛一症病位主要在肺胃心肾,涉及肝脾,咽痛的产生与肺胃之气机升降失常直接相关。涉及咽痛的6个方证均是在少阴阳虚,气血阴阳俱伤的病理基础上变化产生,肺胃虚热上冲即为甘草汤证;甘草汤证继续加重,伴有脓血则成桔梗汤证;邪气内迫而虚热上浮则成猪肤汤证;苦酒汤证乃心胸有热,且夹毒上冲咽喉;半夏散及汤证则属心肾阳虚,心脏感寒受病,肺胃痰浊内生,气逆上冲所致;通脉四逆汤出现咽痛乃阴盛格阳,虚阳上越而成。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记载的咽痛出现在疾病不同阶段,证候各不相同。现分别论述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及厥阴病出现咽痛的病因病机及特点,为现代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肖勇 《江西中医药》2014,45(2):45-45
《伤寒论》中咽痛方证,有少阴阴虚、虚热上扰之猪肤汤证,有邪热客于少阴经脉之甘草汤或桔梗汤证,有痰热闭阻少阴经脉、咽伤生疮之苦酒汤证,有风寒兼痰湿闭阻少阴经脉之半夏散及汤证,其病因病机不尽相同。本文试举半夏散及汤临运用1例,为学习和实践《伤寒论》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论及少阴病的条文共45条,从第281条到第325条,现代教材根据历代医家的注释,把少阴病分为主证(分为寒化证与热化证)、兼变证、疑似证、咽痛证。从伤寒论的原貌出发,结合相关条文及多方医家之言,提出少阴证本证为心肾阴阳虚衰外感表邪,主方是麻黄附子甘草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  相似文献   

5.
少阴经脉循喉咙,挟舌本,故少阴病有咽痛一证。少阴咽痛证,有属于虚火上炎,治宜猪肤汤;有属于客热上干,治宜甘草汤或桔梗汤;有属于咽伤生疮,治宜苦酒汤;有属于客寒上泛,治宜猪半夏散及汤。  相似文献   

6.
<正>少阴病是伤寒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少阴阳气与邪气之间相互竞争的过程。尽管少阴病过程中可以出现发热、厥逆、呕吐、下利、咽痛等证候,但《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45条中言及下利者23条,足见少阴病下利之重要。笔者认为,伤寒病过程中的少阴下利及其伴随症状最能反映少阴阳虚转变及少阴病由轻到重的证候变化。笔者试通过对单纯少阴阳虚下利由轻到重的论述,对少阴病少阴阳气盛衰的动态转变有一个整体的辨识。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少阴篇,第310—313条连出4条文对少阴病咽痛进行集中论治,共计5个方证:猪肤汤证、甘草汤证、桔梗汤证、苦酒汤证、半夏散及汤证。然论中除猪肤汤证,均叙证过简,学者多从药测证,然论方则总有未尽之处。故后世虑其方简不效,或嫌制法繁琐,用之者罕矣。兹考其用药之渊源,度其配方之巧妙,释其方证之原委,以资参详。  相似文献   

8.
黄连阿胶汤验案2则河南省焦作矿务局中央医院(454000)牛旭明宋燕燕黄连阿胶汤载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适用于少阴病,阴虚火旺者。笔者临证用于治疗心悸2例,疗效较佳,报告如下。一、...  相似文献   

9.
正咽,是人体经气流通之重地。观《内经》记载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和足太阳膀胱经气是间接通于咽喉之外,其余十条经络皆直接通达于咽,故咽痛成为临床常见症,并作为主证或者兼证常出现在多种疾病过程中。《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为理论框架,在太阳、阳明、少阴、厥阴等篇章中重点论及了热证、寒证及寒热错杂证型中出现咽痛证治,显然仲景讨论咽痛意在以寒热为纲,表明虽六经病皆可致咽喉不利而痛,然寒热是其辨治关键。《伤寒论》中描述症状有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中四逆散证见于少阴病篇,原文如下:“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心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之”。四逆散证除四逆为主证外,余皆为或然之症。本病以“少阴病”冠于首句,少阴病的辨证纲要为《伤寒论》中281条所言:“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这显然与四逆散之症状迥然不同。四逆汤所主为少阴阳虚证,而四逆散所主为少阴阳郁证。  相似文献   

11.
唐春芳  黄道富 《新中医》1996,28(7):51-51
麻黄细辛附子汤新用唐春芳,黄道富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散少阴经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笔者师其法,引伸应用于高血...  相似文献   

12.
麻黄细辛附子汤始见于《伤寒论》少阴病兼证的少阴兼太阳两感证。由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熟附子1枚(炮,去皮,破八片)组成。方中麻黄解表邪,附子温阳,细辛佐附子温经,佐麻黄以解表,三药合用,温阳中促进解表,解表中不伤阳气。  相似文献   

13.
高辉  杨丛旭  余仁欢 《光明中医》2011,26(5):1032-1033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本方临床运用十分广泛,然历代医家对此方见仁见智。我们运用四逆散治疗慢性肾脏病(少阴证)取得了较好疗效,有所领悟。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少明篇设的三急下证,引起历代医家的争鸣。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三急下证的成因。笔者通过研究承气汤在《伤寒论》中的运用,用以方论证的方法,对少阴三急下证探讨如下。1承气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少阴三急下证,由于仲景论及的条文简单,很难阐述清楚,因而众说纷法。笔者认为讨论该证时,先辨清承气扬在《伤寒论》中的作用,这样就容易明了少阴病为何用大承气汤了。大承气场主治阳明腑实证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仲景在《伤寒论》中使用承气扬,除了列举燥屎引起腹胀满、大便难为主要指征外,还有“谵语”。《伤寒论》提及谵…  相似文献   

15.
徐兵 《国医论坛》2013,28(2):4-5
仲景治咽痛之法,或润、或温、或投以清解甘润之剂,就是不言苦寒直折之法.《伤寒论纲目》一书中曰:"或云六经皆不言咽痛唯少阴有咽痛伤何也?夫少阴咽疮乃经络所系,盖少阴脉循咽喉,系舌本,故有咽伤咽痛之患."此言正中仲景治咽痛独取少阴之奥妙.虽然导致咽痛存在着虚火上浮、客热、客寒等不同的病因病机,但仲景的治疗方药都始终瞄准在少阴这个靶心,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艾相乾  张仕玉 《光明中医》2011,26(2):356-357
附子汤见于《伤寒论》少阴篇中,原文:"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宜炙之,附子汤主之。"(宋本304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条)。此二证是因少阴阳气素虚,或感受寒邪之后,伤害阳气,以致形成阳气虚衰,寒湿内盛之征象。  相似文献   

17.
武鹏 《中医研究》2011,24(2):74-75
少阴之脉络循喉咙,挟舌本,故少阴病有咽痛一证。少阴咽痛证,属于虚火上炎者,治宜猪肤汤;属于客热上干者,治宜甘草汤或桔梗汤;属于咽伤生疮者,治宜苦酒汤;属于客寒上泛者,治宜半夏散及汤。正如成氏云:甘草汤主少阴热壅咽痛者,桔梗汤主少阴寒热相搏咽痛者,半夏散主少阴客寒挟痰咽痛者。现略为阐述,希对咽痛的辨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四逆散治疗五更疾患沛县崔寨中心卫生院(221631)崔兆祥,吴秀勤四逆散系仲景《伤寒论·少阴篇》方。原指征为阳郁不达之四逆证。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以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合而升降气机;白芍养血柔肝,与柴胡合而疏肝理脾。四药配合,...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旨在温经散寒,扶正祛邪,助阳解表,于扶阳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中不伤阳气,用以治疗少阴本虚,外感寒邪的太少两感证,最为合拍。近代本方有用于治疗暴哑,久咳、咽痛、麻疹并发肺炎等,皆获良效。根据本人临床实践,除仲景所载之证外,不论内外妇儿各科杂病,凡属少阴本虚兼感寒邪所致各证,均可用本方随症加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少阴三急下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阴三急下证是《伤寒论》中的一个难点,因仲景对其证叙述简略,故历代医家对此众说非一。有认为是脏邪传腑,由虚转实;有认为是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有认为是因实致虚,既有阳明之实,又有少阴之虚;有认为非脏邪传腑,因脏邪传腑,由虚转实,乃证情向好的方面转化,无急下之理。笔者以为以上诸论均有谬误或不妥之处。现就其证,略陈管见,谬误之处,望同道斧正。少阴肾经,水火之脏,邪伤其经,随人虚实,或从水化以为寒,或从火化以为热。少阴三急下证就是少阴化热之变证,亦即少阴化热兼阳明里实证,但其证的发生、发展过程却各有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