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尤昌俊  温跃春 《眼科新进展》2014,(12):1120-1123
目的 对比3种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幼兔眼前节炎症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后囊膜混浊的影响,为儿童后囊后人工晶状体嵌顿术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方法 1月龄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成A、B、C3组,均行右眼晶状体吸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后嵌顿术,其中A组植入硬片式人工晶状体;B组植入三片式软性人工晶状体;C组植入单片式软性人工晶状体。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行术眼的裂隙灯、UBM及眼前节照相检查。结果 术后1周时A组的眼前节炎症反应较B组、C组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3、0.03)。术后3个月时A组有2眼人工晶状体夹持,10眼正位;B组11眼正位,1眼偏位;C组2眼正位,8眼偏位,2眼夹持;人工晶状体正位率A组、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1)。术后3个月时,A组、C组均有2眼出现后囊膜混浊,余术眼后囊膜均保持清亮,后囊膜混浊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襻为聚丙烯材料、光学部为丙烯酸酯(Acrylic)的三片式人工晶状体更适合儿童后囊后嵌顿术,对维持人工晶状体正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处理方法。方法对26例(38眼)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视区后囊嵌顿,术后随访(14±4.51)月。结果34眼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成功。此34眼中18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16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经随访2眼术后3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浑浊,其余32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连续环形撕后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儿童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连续环行撕后囊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5例(35眼)儿童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连续环行撕后囊术,观察后发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视力情况。结果 发现本组儿童性白内障术后脱盲率为90%,脱残率为67%,后囊再次混浊2眼(撕囊口玻璃体增殖)为6%。结论 儿童性白内障摘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连续环行撕后囊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保持视轴清亮,绝大部分的患儿术后视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双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A组)46例(48只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行前后囊双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B组)40例(42只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行前囊撕囊、后囊抛光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24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A组33只眼(68.75%),B组10只眼(23.81%);0.2~0.4者,A组13只眼(27.08%),B组22只眼?52.38%);≤0.1者,A组2只眼(4.16%),B组10只眼(23.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46,P<0.05)。后囊或中央视轴混浊≥3级者,A组10只眼(20.83%),B组18只眼(42.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56,P<0.05)。结论双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易掌握,组织损伤小,视力恢复好,可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  相似文献   

5.
屠永芳 《眼科新进展》2002,22(2):123-124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中的作用。方法 对29例29眼儿童白内障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行一期后囊环形撕囊,术后随访3个月-2a。结果 术后随访显示27眼获得视轴透明区,眼底可见,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一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7例393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且在术中同时进行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其中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2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271眼,随访2-36月。结果:视力在1.0以上者126眼占32%,0.5-0.9者170眼占43%,0.1-0.4者85眼占22%,0.1以下者12眼占3%,新生膜14眼,发生率3.6%。新生膜切开术2眼,切开率0.5%。手术主要并发症有玻璃体内脱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行一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30眼)幼儿先天性白内障采用一期后囊环形撕囊。结果术后术眼均达到视轴区透明。结论一期后囊环形撕囊可有效地预防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儿童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连续环行撕后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25例(35眼)儿童性向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连续环行撕后囊术,观察后发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视力情况。结果 发现本组儿童性白内障术后脱盲率为 90%,脱残率为 67%,后囊再次混浊 2眼(撕囊口玻璃体增殖)为 6%。结论 儿童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连续环行撕后囊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保持视轴清亮,绝大部分的患儿术后视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摘除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方法:采用小切口先天性白内障单纯囊外摘除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58例9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使晶状体后囊中央形成约3~5mm的囊膜缺损区,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以避免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50眼:术后1mo矫正视力≥0.6者18眼,0.5以下42眼;术后3mo矫正视力≥0.6者20眼,0.5以下46眼;术后6~12mo矫正视力≥0.6者21眼,0.5以下50眼。术后lmo第1次复查,无1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3mo周边部后囊膜浑浊40例,撕囊区清亮。6~12mo16眼发生新生膜,10眼少量玻璃体脱出于前房,玻璃体轻度浑浊,瞳孔不圆18眼,人工晶状体偏位10眼,无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 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止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能配合激光治疗的儿童,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40例52眼,随访观察10-30月。结果 术后视力在0.8以上者12眼占23.1%,0.4~0.7者22眼占42.3%,0.1~0.3者10眼占19.2%,0.1以下8眼占15.4%。术中并发症主要有玻璃体脱出12眼占23.1%,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渗出及瞳孔机化膜形成18眼占34.6%。全部病例周边后囊均有不同程度浑浊,但视轴区清晰。未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或角膜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是降低儿童的白内障手术后后囊浑浊的一种安全、简便而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前和手术中发现后囊浑混38眼,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术后全部术眼均获得视轴透明区。结论 后囊连续形撕囊是处理后囊浑浊和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缺乏激光治疗设备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前后囊联合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后囊联合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术.方法 对68例白内障施行前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手法碎核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56例撕囊一次成功,10例在囊膜剪辅助下完成,2例人工晶状体前囊孔夹持.术后1周平均眼压15.31±5.6 mmHg.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58眼占85.3%,瞳孔区透明,无明显人工晶状体偏位或眼底异常改变.结论 前后囊联合环形撕囊植入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术后后囊浑浊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连续环行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术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连续环行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术,治疗30例(49只眼)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记录术前、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有44只眼连续环行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成功.随访过程中嵌顿成功患儿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 连续环行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术治疗儿童白内障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处理方法.方法对24例29只眼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术后随访13±5.76个月.结果 21只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成功,其中2只眼术后3个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混浊,其余19只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时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后囊破裂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2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0.3以下者2眼,0.4~0.7者18眼,0.8~1.0者3眼。术后早期眼部反应较正常。结论术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后囊破裂,只要处理好玻璃体和人工晶状体植入,就能取得术后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对比分析人工晶状体(IOL)嵌顿术与非嵌顿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并查阅相关杂志纸质版,检索文献发表时间从2000-01/2021-01。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和数据提取,按照Cochrane评价手册和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 5.4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包括受试眼328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0.5眼数(RR=2.00,95%CI:1.18~3.37,P=0.01)、IOL偏移(RR=0.28,95%CI:0.17~0.46,P<0.00001)和轻度及以上中央视轴混浊(RR=0.35,95%CI:0.19~0.65,P=0.0007)的发生情况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在术后虹膜后黏连(RR=0.67,95%CI:0.10~4.33,P=0.67)和极轻度的中央视轴区混浊(RR=1.05,95%CI:0.64~1.73,P=0.84)的发生情况上无差异。

结论:IOL嵌顿术治疗儿童白内障能显著提高术后BCVA、减少IOL偏移并可减轻轻度及以上中央视轴区混浊程度,在总体临床疗效上更具优势。然而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严格设计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环形撕后囊膜预防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 393眼白内障患者,摘出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在后囊膜的旁中心作一穿刺孔,经穿刺孔向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之间注入透明质酸钠,沿后囊膜穿刺孔边缘环形撕开一个直径约3 mm的圆形孔.术后观察人工晶状体位置、视力、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8眼轻度移位,术中13眼玻璃体经后囊膜孔突入囊袋内.术后3个月检查,375眼人工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移位和偏斜.矫正视力≥0.5者307眼,≥0.1者236眼.术后玻璃体前界膜完整者217眼.结论 连续线形撕后囊膜可使白内障患者获得视轴透明区,防止视轴区后囊膜混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的意义。方法 50例(79眼)年龄2月~8岁先天性白内障施行摘出手术(超过2岁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其中21例(31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Ⅰ组),29例(48眼)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Ⅱ组)。随访6~3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视力及后囊浑浊的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Ⅰ组11眼(35.48%),Ⅱ组31眼(64.58%);视力0.3~0.4者,Ⅰ组14眼(45.16%),Ⅱ组14眼(29.17%);视力≤0.2者,Ⅰ组6眼(19.35%),Ⅱ组3眼(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后发性白内障(后囊浑浊≥3级者),Ⅰ组9眼(29.03%),Ⅱ组2眼(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均未出现眼底并发症。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囊撕囊面积的理论根据。方法 根据简化眼屈光学原理,应用几何学计算方法进行后囊有效光学区的面积计算。结果 以直径5mm的角膜光学区面积的光线经折射后在后囊上的光斑面积是直径为0.40为mm的范围。结论 结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有偏心现象认为:后囊撕囊面积直径在1-1.5mm为宜,最大不宜超过2mm,过大的撕囊面积不利于后囊屏障作用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小切口先天性白内障单纯囊外摘除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58例9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使晶体后囊中央形成约3~5mm的囊膜缺损区,行前部玻璃切除术,以避免后发障的发生。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体50眼。能合作检查视力者中,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6者18眼,0.5以下42眼;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6者20眼,0.5以下46眼;术后6~12个月矫正视力≥0.6者21眼,0.5以下50眼。术后一个月第1次复查,无1眼发生后发障,3个月周边部后囊膜混浊40例,撕囊区清亮。6~12个月16眼发生新生膜,10眼少量玻璃体脱出于前房,玻璃体轻度混浊,瞳孔不圆18眼,人工晶体偏位10眼,无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止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能配合激光治疗的儿童,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