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肝活检与B超在脂肪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62例B超检查未诊断为脂肪肝但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的结果, 并结合肝功能、血脂、血糖、体重指数进行分析.结果62例B超检查未诊断脂肪肝的患者, 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提示肝细胞脂肪变性5%33%.其中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23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18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17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4例, 分别占37.01%、29.03%、27.42%、6.45%;病理提示5%≤肝脂肪变性≤19%有45例, 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18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8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17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2例, B超改变以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和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为主;病理提示20%≤肝脂肪变性≤33%有17例, 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6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5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5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1例, B超改变主要表现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和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分析患者的肝功能、体重指数、血脂和血糖对B超改变的影响, 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越大, 越容易导致肝脏弥漫性损伤;脂肪变性程度越大越容易导致肝脏弥漫性损伤.结论 对脂肪肝的诊断, 当肝细胞脂肪变性低于1/3时, B超检查不能表现出脂肪肝的特征性改变, 应密切观察B超或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脂肪肝诊断.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病例来自1999年1月至2001年6月间本院住院病人138例,经腹部B超提示为脂肪肝患者.B超表现:①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②肝肾对比或肝肾回声差异,肝实质回声强度>肾回声;③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肝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衰减;④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B超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B超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 113例脂肪肝和 10 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B超检查 ,主要观察项目为 :肝脏大小、实质回声、管腔结构、胆囊炎变及脾脏大小等。分别对每个观察项目在两组中出现的比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脂肪肝组出现肝大、回声弥漫增强及管腔减少的比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 (P <0 .0 0 1)。病毒性肝炎组出现胆囊炎变及脾大的比率高于脂肪肝组 (P <0 .0 0 1)。结论 应用B超进行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应当把重点放在探查肝脏大小、回声是否呈弥漫性改变 ,管腔结构显示是否清晰 ,以及胆囊的炎性改变和脾脏大小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李琼 《中外医疗》2011,30(36):178-178
目的 探讨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B超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452例脂肪肝和4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B超检查,主要观察项目为:肝脏大小、实质回声、管腔结构、胆囊炎变及脾脏大小等.分别对每个观察项目在2组中出现的比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脂肪肝组出现肝大、回声弥漫增强及管腔减少的比率高于病毒性肝炎组( P〈0.001).病毒性肝炎组出现胆囊炎变及脾大的比率高于脂肪肝组(P〈0.001).结论 应用B超进行脂肪肝及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应当把重点放在探查肝脏大小、回声是否呈弥漫性改变,管腔结构显示是否清晰,以及胆囊的炎性改变和脾脏大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胡艳妍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33-833,907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肝脏的超声表现。方法对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腹部二维超声及血脂检查。观察肝脏边缘表现、肝脏大小、肝内回声改变、肝内管道结构的显示与否,作出脂肪肝的诊断。结果在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发生率为71.4%。结论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是引起脂肪肝独立存在的危险因素,结合B超及实验室检查,可早期发现脂肪肝,使脂代谢紊乱得到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6.
目前,脂肪肝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弥漫性脂肪肝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容易作出诊断,超声诊断敏感性为90%,准确率可以达85%~93%。然而,对非弥漫型脂肪肝,由于认识不足和酷似占位病变,常导致误诊,以致给病人及家庭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痛苦,行不必要的治疗而加重经济负担。下面就几例典型的非弥漫性脂肪肝误诊病例,谈一谈非弥漫型脂肪肝低回声团块型的特点,以引起临床医师和超声诊断医师的重视。 1 典型病例 例1:男,12岁,体胖,体重75 Kg,于当地医院查体时B超提示肝脏占位病变,父母为此焦急万分,急去上级医院复查B超为肝右叶、胆囊旁见1个3.4 cm×2.6 cm低回声暗区,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谱乐超声扫描无异常血流信号,询问患者无肝区不适及其它症状,考虑肝内脂肪浸润不均,嘱随诊,低脂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2周及1 个月后复查B超无大改变,1年后,患者体重减至52 Kg,再次B超检查,肝内回声均匀。 例2:女,48岁,患席汉氏综合症16年,常服激素治疗。B超检查肝左叶见两个大小分别为4.5 cm×3.2 cm,4.8 cm×4.0 cm的低回声暗区,与周围肝脏界线不清,内部回声均匀,周围肝脏颗粒回声细、密、强,管道结构部分欠清,考虑长期服用激素,肝内脂肪浸润不均,动态观察,每2~3周查1次B超,现已1年,影象无改变,患者无肝区不适。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普查对象:2007年4月12~28日,农村成人居民1178人,其中男684人,女494人。年龄19~83岁,平均62.4岁。脂肪肝B超声像图诊断标准:轻度脂肪肝: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场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模糊;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肝内管状结构不清或无法辨认。见致密增强后方回声衰减[1]。方法:体检当日空腹B超检查肝脏。结果查出脂肪肝342例,其中男129例(平均年龄53.2岁,平均体重指数27.38),女213例(平均年龄49.4岁,平均体重指数26.30),总发病率29.03%,男性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不同肝脏占位病变中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肝脏占位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实时观察病灶内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结果肝细胞肝癌均表现为动脉相整体快速增强,并在门脉相快速或缓慢消退,肝实质相呈现低回声区;肝血管瘤呈现自周围向心性缓慢性充填式增强,并持续较长时间;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快速增强,但在实质期开始消退;肝转移癌与肝脓肿及囊肿伴感染虽都在动脉期周边增强,但消退时间不同,转移性肝癌在门脉相开始消退,至实质相呈低回声,而肝脓肿和囊肿伴感染则在实质相缓慢消退;2例局灶性炎症,2例脂肪肝及2例慢性肝病的动脉相、门脉相、实质相均未见异常增强区和廓清区。结论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有不同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能明显提高肝实质占位性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9岁,常规来我院检查。即往有轻度脂肪肝、胆囊结石病史,但无临床症状。近来右上腹有轻微隐隐不适.但进油腻饮食无影响。B超检查:肝大小正常,被膜光滑,实质回声密集、增强,远区有轻度衰减,肝内管道结构走行清晰.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胰、双肾未见异常。胆囊长径5.6cm.前后径2.1cm,壁厚0.55cm,毛糙略呈双线样回声.  相似文献   

10.
平胃散加减治疗脂肪肝36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脂肪肝是多种原因造成脂肪在肝脏中发生过量的浸润 ,浸润的脂肪没有被消耗而形成脂肪滴散布在肝组织中 ,使肝细胞内形成大小不等的脂肪颗粒 ,导致肝细胞肿大 ,肝脏增大 ,甚至会发生硬变。脂肪肝中医称“肝癖”或“肝痞”。从现代的医学书籍中 ,涉及其治疗者甚少 ,笔者根据 B超、血脂及临床表现诊断为脂肪肝 36例 ,应用平胃散加减治疗 ,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36例 ,男性 31例 ,女性 5例 ,5 0~ 6 0岁 4例 ,40~ 49岁 2 4例 ,30~ 39岁 6例 ,30岁以下 2例 ,肝脏体积增大者 32例 ,脾脏增大 2例 ,伴有 ALT增高者 30例 ,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1.
B超检查在闭合性肝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在闭合性肝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应用西门子公司SEQUIOA51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5.0 MHz)诊断且经术后证实的48例闭合性肝外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结果 48例患者中,肝脏真性破裂33例,被膜下破裂10例,中央型破裂5例.(1)真性破裂:肝脏外形增大,形态不规则,轮廓线中断;包膜不完整、断离、缺损,断离口周围常伴有不规则混合性强回声区,边界模糊;肝实质内可见强弱不均的杂乱回声,与正常肝组织无明显分界,损伤早期表现为不规则模糊的絮状、云雾状或斑块状强回声,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密度逐渐变为低回声或无回声液性暗区.肝肾间隙探及不等量的无回声区.(2)被膜下破裂: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肝包膜强回声亮线与肝实质间出现无回声区,呈棱形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血肿机化时呈较强回声.(3)中央型破裂:肝脏肿大,形态异常,但包膜完整,内部回声紊乱,肝实质内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及强弱不均的回声区,边界欠清晰.结论 B超检查诊断肝脏外伤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应注意随诊动态观察,难以探查的部位应扩大扫描视野,对肝脏周围及腹腔全面扫查,并进行必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脂肪肝超声影像学特征,为提高脂肪肝诊断率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28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百盛CLASS C和飞利浦H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1~8 MHz,腹部观察肝脏、肝脏内管道结构、血管内血流方向和频谱.分析其超声检查影像学特点.结果280例脂肪肝包括轻度78例、中度150例、重度52例;合并胆囊炎性变56例(20.00%);脾大10例(3.57%).280例患者中不均匀脂肪肝16例(5.71%),表现为肝内局限性回声减低区,为肝脂肪浸润中局灶性非浸润区.结论 对脂肪肝患者实施B超检查是一种无痛、无损伤、用时较短、影像清晰的检查手段,其使用方便、准确率较高,并可以方便的追踪复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的B超表现与血脂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8 6例脂肪肝患者与其血脂含量作对照分析 ,认为脂肪肝与血脂含量 ,特别是甘油三酯含量有密切关系。结果 :脂肪肝患者中有 72 .40 %血脂升高 ,其中 3 8.71%病人甘油三酯 (TG)升高 ,2 2 .5 8%病人甘油三酯及胆固醇 (CH)同时升高 ,仅 10 .75 %病人单纯胆固醇升高。B超显示 :肝实质回声增强 ,光点细密 ,远场回声略衰减占 3 4 .4% ,轻度衰减占3 7 63 % ,明显衰减占 2 7.96% ,肝内不均匀性脂肪浸润占 18.78%。B超及血脂检查对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常肝脏含脂肪约3%~5%,当肝内脂肪含量大量增加,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时称为脂肪肝.肝脏B超检查结果可提示该病,且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相符.笔者利用B超对728例教职员工进行肝脏检查,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区慢性隐痛而肝脏酶学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B超检查表现。方法:肝区慢性隐痛、肝脏酶学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9例,采用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波对肝脏进行检查。结果:B超显示16例有肝损伤表现(其中有脂肪肝的8例),占55.2%。结论:肝脏酶学正常,而肝区长期隐痛的患者不应忽视慢性肝损伤的问题,应该将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避免遗漏而导致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6.
0 引言 脂肪肝系多种病因引起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动态平衡失调,以致肝实质——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一种病理综合征。肝纤维化则以肝脏间质即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沉积、肝脏结构改变为病理特征,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特点,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脂肪肝与肝纤维化既可同时发生,也可先后相继发病。肝纤维化是脂肪肝的病理预后之一,临床上部分脂肪肝患者可演变为慢性脂肪性肝炎或脂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百盛Twich实时B型超声显像仪通过观察肝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肝区回声光点是否增密、增高及分布均匀与否、后轮廓显示情况、管道结构的变化等,诊断74例脂肪肝患者。结果本组74例脂肪肝患者中,弥漫性脂肪肝58例(78.4%),局限性脂肪肝16例(21.6%)。其中,≥40岁44例,占59.5%;40岁30例,占40.5%。74例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三酰甘油升高52例(70.3%),卵磷脂升高6例(8.1%),胆固醇10例(13.5%),正常6例(8.1%)。结论 B超作为脂肪肝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等优点。根据B超探查和对血脂含量的分析,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可以对脂肪肝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常规来我院检查。即往有轻度脂肪肝、胆囊结石病史,但无临床症状。近来右上腹有轻微隐隐不适,但进油腻饮食无影响。B超检查:肝大小正常,被膜光滑,实质回声密集、增强,远区有轻度衰减,肝内管道结构走行清晰,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胰、双肾未见异常。胆囊长径5.6cm,前后径2.1cm,壁厚0.55cm,毛糙略呈双线样回声,于颈部见强回声0.4cm×0.4cm、0.3cm×0.3cm,其后方伴声影,可随体位而移动;胆囊体部腔内见点絮状稍强回声,可移动,声影不明显。在胆囊管后方见椭圆形液性暗区3.7cm×2.4cm,壁薄而完整;后壁见一点状强回声附着,…  相似文献   

19.
于红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13-114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edis加SA600实时B型超声显像仪通过观察肝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肝区回声光点是否增密增高及分布均匀与否、后轮廓显示情况、管道结构的变化等,诊断37例脂肪肝患者.结果:本组37例脂肪肝患者中弥漫性脂肪肝29例(78.4%),局限性脂肪肝8例(21.6%).其中,≥40岁22例,占59.5%;<40岁15例,占40.5%.37例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三酰甘油升高26例(70.3%),卵磷脂升高3例(8.1%),胆固醇5例(13.5%),正常3例(8.1%).结论:B超作为脂肪肝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等优点.根据B超探查和对血脂含量的分析,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可以对脂肪肝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其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蓓琳  徐炯 《上海医学》2003,26(8):610-611
本研究通过比较我院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 ,初步探讨NAFLD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收集 2 0 0 0年 1~ 12月我院门诊与住院的NAFLD患者 113例 (NAFLD组 ) ,男 78例 ,女 35例 ,年龄 32~ 5 6岁。由不同医师 2次以上腹部B超和 (或 )CT检查证实为脂肪肝者 ,B超诊断标准 :肝弥漫性肿大但表面光滑 ;①肝实质回声增强并大于脾、肾 ,前方光点密集 ,呈云雾状 ;②后方回声衰减 ,近横膈处肝面光带显示不清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