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0例食物过敏患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100例食物过敏患者体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分析食物过敏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分布,了解食物过敏患者相关原因. 方法 收集100例在临床表现一定病史的食物过敏症状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100例食物过敏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浓度. 结果 结果显示100例食物过敏患者中有85例有1~6种不等的食物特异性IgG升高,阳性率为85.0%,其中存在1~3种食物不耐受的比例最高,占75.0%;在14种食物中,IgG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蟹(55.0%)>虾(50.0%)>鸡蛋(30.0%)>鳕鱼(12.0%)>西红柿(10.0%)>蘑菇、牛奶(5.0%)>玉米、大米、大豆(4.0%)>牛肉、小麦(2.0%)>鸡肉(1.0%)>猪肉(0).其中蟹和虾的特异性IgG阳性比率最高(P<0.05),而猪肉的特异性IgG阳性比率最低,余者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鸡蛋和虾两种食物阳性率存在性别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对牛奶、蟹和虾不耐受性整体比较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食物过敏患者体内存在某一种或一种以上食物不耐受IgG抗体,且某些食物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有很高的不耐受率和不耐受程度,可能是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有食物不耐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忌食治疗,检测忌食治疗前后食物过敏原IgG的变化及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探索忌食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明确有食物不耐受的慢性荨麻疹70例在取得知情同意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常规治疗2 w,同时根据食物不耐受情况,进行忌食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2 w,不同时进行忌食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食物过敏原IgG及SSRI比较。结果实验组的食物过敏原IgG阳性总级数从101级下降至67级,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SSRI=0.78),疗效显著;而对照组食物过敏原IgG阳性总级数从105级下降至100级,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SRI=0.42),疗效不显著。两组在治疗后食物过敏原IgG的阳性级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疗效明显好过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食物过敏原IgG情况,进行忌食治疗,可有效减轻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程度,为治疗提供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83例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分布水平,了解食物不耐受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383例样本,均来自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 结果383例试验者中有277例出现食物特异性IgG升高,阳性率为72.3%.14种食物有不同程度的不耐受率,其中对鸡蛋,牛奶较高,分别为60.1%和38.4%.另外,鸡蛋和蟹两种食物阳性率存在性别差异(P<0.05).儿童组与青壮年组和老年组之间对鸡蛋,牛奶,蟹不耐受性整体比较也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青壮年组与老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人群中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中存在特异性IgG抗体,而食物特异性,性别因素和年龄因素对食物耐受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可以为由食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物不耐受在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生长发育迟缓儿童143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儿童10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半定量间接法比较2组儿童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IgG,采用SPSS 21.0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长发育迟缓儿童中出现食物不耐受者125例,占87.4%,健康对照组中出现食物不耐受者61例,占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47,P<0.001)。2组在食物不耐受种数上(1种、2种、3种、4种及以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5.399,P<0.001)。2组儿童主要不耐受食物均为鸡蛋和牛奶,病例组中鸡蛋、牛奶、大麦三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高于对照组(69.2% vs.33.9%,P<0.001;66.4% vs.43.1%,P<0.001;13.3% vs.5.5%,P=0.041),并且这三种食物不耐受严重程度在2组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对年龄进行分层,发现0~3岁年龄组中,病例组食物不耐受总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83.7% vs.51.7%,P<0.001),主要集中在鸡蛋(62.2% vs.28.1%,P<0.001)和牛奶(67.3% vs.42.7%,P=0.001);3岁以上年龄组中,病例组整体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高于对照组(95.6% vs.75.0%,P=0.042),然而14种食物不耐受在2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在生长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发生率较高,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作为预防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探讨食物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及具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900例湿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1)研究组血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90.2%)高于对照组(11.1%,P〈0.01);900例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阳性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鸡蛋、小麦、虾、牛奶、大豆、蟹、大米、玉米、西红柿、鸡肉、蘑菇、牛肉、猪肉、鳕鱼;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9%、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中虾、蘑菇和鳕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荨麻疹患者(P〈0.05);(2)儿童组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为96.6%,高于其他年龄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儿组以鸡蛋、小麦和牛奶为主要过敏原,随着年龄的增长,虾、蟹的致敏性逐渐增高;(3)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的812例患者中,3种以上食物过敏原阳性的患者占53.7%,随访了其中175例患者,避免接触不耐受食物20 d和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50.9%和61.1%;(4)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患者饮食并随访325例患者,湿疹组20 d、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59.9%和7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组20、60 d后有效率分别为65.6%和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寻找不耐受食物,从而调整饮食,改善症状,其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的饮食疗法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57例IBS.D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半定量食物特异性IgG(SIgG)抗体检测。将食物SIgG阳性“2+”以上的IBS-D患者随机分成忌食组和非忌食组:忌食组患者根据检测结果禁食相应食物,非忌食组患者口服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分别观察两组症状严重指数和频率指数的变化。结果57例IBS—D患者中41例至少有一种食物SIgG检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1.9%。正常对照组32例中4例有一种食物SIgG呈阳性,阳性率为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D患者中24例食物SIgG阳性“2+”以上(忌食组12例,非忌食组11例,失访1例),忌食组患者经忌食阳性食物8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非忌食组相比症状严重指数和症状频率指数均显著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是IBS—D的诱发因素之一,根据食物sIgG检测结果,忌食相应食物能缓解IBS—D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分析与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的对照观察。方法对我院40例确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粪便涂片染色及菌群检测。治疗过程中将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及治疗组B(加用微生态制剂),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肠道菌群失调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达67.5%,对照组2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2.726,P<0.05)。药物治疗的有效率治疗组B为90%,治疗组A为7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χ2=6.48,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相关性。IBS治疗中加用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改善IBS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胃肠解痉药或胃肠动力药,建议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3~12岁儿童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流行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七城市(北京、苏州、广州、郑州、成都、兰州和沈阳)和两农村(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和邢台县),共抽取1792名3~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自报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因素。结果儿童自报食物过敏率为8.4%,食物不耐受率为7.7%。最常见的引起儿童食物过敏的食物为海鲜、鱼、鸡蛋、水果和牛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有过敏史为儿童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OR=4.49(95%CI 2.52~8.01),P<0.01],挑食为儿童食物不耐受的危险因素[OR=2.40(95%CI 1.43~4.02),P<0.01],母亲文化程度高为儿童食物不耐受的保护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者相对于初中及以下者[OR=0.40(95%CI 0.20~0.80),P=0.01]。结论儿童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父母文化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儿童和成人对食物不耐受的差异并应用于临床疾病分析诊疗。方法 条带免疫试验检测不耐受食物;将研究样本分为儿童和成人2组,卡方检验比较2组不耐受食物的阳性率、不同性别的食物不耐受占比、以及对不耐受食物种数的差异;非参数检验比较2组对最易不耐受的3种食物鸡蛋、牛奶、小麦不耐受程度的差异。结果 儿童不耐受食物阳性率最高的5种物质分别是鸡蛋(92.49%)、牛奶(91.71%)、小麦(84.82%)、大豆(54.30%)、大米(51.96);成人不耐受阳性率排名前5位的食物分别是鸡蛋(49.89%)、牛奶(35.57%)、小麦(28.86%)、香蕉(26.40%)、大米(21.92%),儿童与成人对不耐受食物的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07,P <0.01);食物不耐受阳性人群中不同性别占比差异显著,χ2=62.710,P <0.01,儿童中男性占比较大,为63.15%;成人中女性占比较大,为62.18%; 2组人群对不耐受食物的种数存在显著差异,(χ2=250.741,P <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幼儿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和特应性皮炎(A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和儿科变态反应门诊确诊为AD的婴幼儿80例,年龄3个月至3岁.详细询问病史并填写食物过敏调查问卷,再行血清食物特异性IgE(sIgE)检测.除极高水平sIgE外,sIgE阳性患儿需要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食物sIgE阳性分级对诊断食物过敏的影响.结果 26(32.50%)例AD患儿有食物过敏史或可疑食物过敏史.食物sIgE阳性38例,占总数的47.50%.不同程度的AD患儿在一种食物sIgE阳性和两种及以上食物sIgE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P<0.05).其中极高水平sIgE(6级)5例.结合过敏史、sIgE阳性和OFCs,确诊食物过敏18例(鸡蛋12例、牛奶5例、鱼1例),总阳性率为22.50%.食物sIgE阳性分级越高,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发生率越高(Waldχ2=13.24,P<0.05,OR=2.81).结论 婴幼儿AD与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存在密切关联性.个人史和家族过敏史为诊断提供线索,sIgE分级为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确诊需要OFCs.牛奶和鸡蛋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德阳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阳性情况,为预防和治疗食物不耐受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分析食物不耐受患儿临床表现,采用ELISA法检测食物不耐受患儿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结果共选取食物不耐受患儿524例,其临床症状分布为消化系统171例(32.6%)、皮肤系统120例(22.9%),呼吸系统93例(17.7%)、神经系统75例(14.3%)、营养不良35例(6.7%)。所选取患儿中,食物特异性IgG检测阳性者427例,阳性率为81.5%(427/524)。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前3位分别是牛奶(60.2%)、鸡蛋(57.4%)和小麦(20.8%)。4个年龄组间,婴儿组牛奶IgG阳性率最高(56.7%),幼儿组鸡蛋IgG阳性率最高(97.6%),学龄前组牛奶IgG阳性率最高(63.5%),学龄组牛奶IgG阳性率最高(30.3%)。婴儿组和幼儿组、婴儿组和学龄组、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幼儿组和学龄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的牛奶、鸡蛋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婴儿组和学龄前组的牛奶、鸡蛋特异性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婴儿组和幼儿组、幼儿组和学龄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的小麦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食物不耐受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皮肤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牛奶、鸡蛋和小麦是该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致敏源。结合食物不耐受患儿的食物抗体血清学检测以及该地区各年龄阶段儿童不耐受食物特点,对患儿膳食进行科学调整,可以帮助患儿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食物过敏现状,为过敏性疾病防治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整群调查上海地区6所学校高中阶段2626名学生食物过敏的流行情况、过敏食物类别及症状特征.结果 上海地区高中阶段学生食物过敏自述报告率21.13%,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19.6%,22.0%;主要过敏食物为海产品和水果类.过敏症状均以速发型(2h内)为主,男生组自述迟发型报告率较女生组高(P=0.023);症状特征以皮肤组织病变为首要表现,男生自述食物过敏人群呼吸道症状发生率较女生组高(P=0.014),而女生组皮肤症状发生率较高(P=0.002);食物过敏人群的其他过敏性疾病与过敏家族史的报告率均较无食物过敏人群高(P值均<0.01).结论 上海地区高中生食物过敏报告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及营养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和大学生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师范学院2006级学生共253人,采用自编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调查,按是否上网将研究对象分为上网组和不上网组,比较两组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及总均分,对检出肯定有抑郁症状的学生采用流行病学中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计算OR值,并进行χ2趋势检验。结果上网组可能有抑郁症状者检出率26.0%,肯定有抑郁症状者检出率42.9%,明显高于不上网组的11.4%和27.6%(秩和检验u=2.983,P=0.003);在总均分上,上网组平均得分明显高于不上网组(t=3.708,P<0.001);对有抑郁症状者(总分>19分)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表明,上网时间和抑郁症状之间有显著统计学联系(χ2=9.376,P=0.025),OR值随着上网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势,表明随着上网时间的延长,抑郁问题越突出(χ2趋势检验χ2=9.306,P<0.005)。结论网络对于大学生抑郁症状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可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率升高,而且随着上网时间的延长,发生抑郁症状的趋势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行为胃肠病学通过探索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疾病发病、诊断、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而通过全程干预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综合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本研究采用行为胃肠学研究手段,调查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饮食、运动、睡眠、就医行为和精神心理状况。方法选取2015-06-10-2016-02-29我院就诊的IBS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64例,采用专业评价量表和记录工具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饮食、运动、睡眠、就医行为和心理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BS患者每日习惯饮食频率3餐/日、3餐/日、3餐/日、跳餐、过点吃饭和饮食饱度的5~6成饱等所占比例分别为6.3%、79.7%、14.0%、12.5%、23.4%和10.9%,健康者分别为0、96.9%、3.1%、0、4.7%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BS患者的体力活动不足比例为21.9%,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62 2;而IBS患者体力活动高的比例为26.5%,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6 5,P=0.027 1。IBS患者夜间睡眠时间平均值为(395.84±58.81)min,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的(421.76±66.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 7,P=0.020 8;IBS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为(5.64±2.56)分,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3.76±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3 4,P0.001;IBS患者睡眠障碍率为34.4%,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1 3,P=0.001 5。IBS患者就医次数、内镜检查次数和医疗费用分别为(3.47±1.89)次、(1.52±0.67)次和(874.68±214.86)元,分别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0.55±0.46)次、(0.74±0.55)次和(132.85±36.2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009 2、6.279 0和27.236 1,均P0.05。相较于健康体检者,IBS患者消极情绪量表评分增加、积极性情绪量表评分减少。IBS患者情绪紊乱总分为(104.69±7.88)分,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98.14±6.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3 5,P0.001。结论相对于健康体检者,IBS患者出现明显的饮食行为异常、运动活力水平下降、睡眠质量不佳、心理情绪状态恶化,同时就医次数、内镜检查次数和医疗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健康体检人群食物不耐受的流行趋势,并探讨和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的23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对其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统计体检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即食物不耐受发生率),并对比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食物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共有133例体检者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呈阳性,阳性率为57.83%,其中,排名前三位的食物为螃蟹、鸡蛋、虾,阳性率分别为13.04%、7.39%、6.09%;女性体检者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体检者IgG抗体水平41-60岁体检者20-40岁体检者20岁以下体检者,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性别是引发健康体检人群发生食物不耐受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健康人群也易发生食物不耐受,以螃蟹、鸡蛋、虾食物不耐受发生率居高,通过采用ELISA法对其行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可判断不耐受的食物种类和发病病因,从而有助于指导在临床上对患者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另外,食物不耐受发病与女性、年龄有关,提示应对女性、老年人群行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才能尽早发现食物不耐受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不同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不同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健康人群、社区居民、肉品及动物密切接触者和恶性肿瘤患者4 169人用ELISA方法检测弓形虫IgG抗体,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组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依次为3.30%、3.88%、5.40%和7.4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2χ=13.48,P<0.01)。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之间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2χ=2.37~17.77,P>0.05),但感染率有随文化程度增高而下降的趋势(2χ=15.64,P<0.001)。家庭养猫同时养犬的居民弓形虫感染率(8.63%)显著高于不养宠物的家庭(3.74%)(2χ=11.44,P<0.001)。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良好者与不良者之间弓形虫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2χ=4.23~12.71,P<0.05~0.001)。[结论]上海市不同人群组弓形虫的感染率均接近本市以往调查的平均水平,感染与家庭饲养宠物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冠心病(CHD)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兵器工业521医院就诊的129例疑似冠心病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最终诊断分为冠心病组(68例)和非冠心病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冠心病患者中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者39例(57.35%),其余29例(42.65%)患者表现为胸闷、心慌、心悸、气短、出汗、黑朦或晕厥、心前区憋闷不适。68例冠心病患者ST段压低和T波平坦、双向或倒置者36例(52.94%),房颤、房性或室性早搏10例(14.71%),心率异常或各种房室传导阻滞22例(32.35%)。冠心病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t值分别为2.425、2.909、2.546,均P<0.05),且吸烟比例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χ^2=5.080,P<0.05),而绝经激素治疗(MHT)使用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χ^2=5.753,P<0.05)。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冠心病患者的各组病变血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908,0.118,0.834,0.398,均P>0.05),而绝经后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绝经前组(χ^2=4.91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腹型肥胖、吸烟、糖尿病、绝经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23、1.226、1.058、2.035、1.037,均P<0.05),使用MHT是保护因素(OR=0.674,P<0.05)。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部分女性冠心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应结合心电图和冠脉造影避免漏诊,绝经后此类患者冠脉病变较为严重,除了关注其危险因素外,应注重MH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娩过程中正常产妇能量摄入方式的合理管理方法。方法对温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0例初产妇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0例。A组给予流体或半流体食物,200mL/h补充能量,严禁固体食物。B组产妇根据产妇意愿进食固体,不限量。C组静脉滴注给予0.9%生理盐水(NS)200mL/h。D组静脉滴注给予0.9%NS和5%葡萄糖(GS)交替执行,200mL/h。对比四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A组和D组的阴道分娩率较高,分别为96.00%和97.00%。B组和C组的剖宫产率较高,均为13.00%。四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χ~2值分别为4.114、9.709,均P<0.05),D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χ~2值分别为5.503、11.339,均P<0.05),A组与D组的阴道分娩率(χ~2=0.148,P>0.05)、B组与C组的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27,P>0.05)。四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活跃期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4.897、4.592,均P<0.05),进一步每两组之间的比较后发现,A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活跃期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和C组(t值分别为5.829、9.815、3.873、2.756,均P<0.05),D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活跃期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t值分别为3.519、3.956、5.561、10.964,均P<0.05),A组与D组的活跃期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182,P>0.05),但A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长于D组(t=1.674,P<0.05),C组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t值分别为2.871、5.666,均P<0.05)。四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4.667、2.346,均P<0.05),B组产后出血量最多,D组产后出血量最少,且B组新生儿Apgar评分最低,A组新生儿Apgar评分最高。四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的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127,P>0.05)。结论流体或半流体食物补充能量可以有效缩短产妇的活跃期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交替滴注比单纯给予生理盐水更有助于产妇缩短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清特异性Ig G抗体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相关性及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长宁区新泾社区儿保门诊和幼儿园200例1~6岁特应性皮炎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特应性皮炎患儿组;同期100例无过敏性疾病正常儿童作为正常健康儿童组。所有入组对象均采用酶标分析仪对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 G进行检测,比较两组14种血清食物Ig G抗体阳性率的差异。随机选择140例食物特异性Ig G阳性的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饮食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的切实可行的饮食干预方案,连续随诊6个月。干预前后进行AD病情严重程度评分(SCORAD评分)、生活质量调查问卷(CDQOL)、AD对家庭影响的调查问卷(DFI)以及皮损症状及瘙痒症状评分。结果 (1)特应性皮炎组以蟹、虾、鱼和蛋的Ig G抗体阳性率较高,均60%,牛奶阳性率为33%,其余食物Ig G抗体阳性率均20%,14种血清食物Ig G抗体阳性率均明显大于正常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干预后干预组SCO-RAD、CDQOL、DFI、皮损症状积分及瘙痒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对照组仅SCORAD、皮损症状积分下降,P0.01或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CORAD、CDQOL、DFI、皮损症状积分和瘙痒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Ig G抗体与儿童特应性皮炎存在明显相关性,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指导方案,可以避免摄入特殊过敏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实现AD患儿的个性化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的疗效,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在甘肃省康泰医院就诊的IBS患者90例,其中,重叠FD患者52例,将52例重叠FD患者中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2例,在给予胃肠功能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的基础上B组增加抗抑郁治疗,疗程为4~6周,两组治疗后量表评分。结果表明:(1)90例IBS患者中,重叠FD患者52例,重叠率为57.78%。(2)IBS-FD患者比单纯IBS患者临床症状严重(t=1.78,P0.05)。(3)IBS-FD患者合并的焦虑及抑郁严重程度与单纯IBS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97±6.59)分vs(53.17±12.57)分](t=1.79,P0.01),且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纯IBS患者(χ2=093,P0.05)。(4)4~6周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且有效率在B组为86.4%,A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1)。抗抑郁、抗焦虑治疗能有效改善IBS-F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