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予通心络胶囊口服,对照组65例予西比灵胶囊口服,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TCD结果。[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3.07%;对照组痊愈27例,好转2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3.85%。TCD检查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以治疗组为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电针+温针灸结合中成药治疗与传统西药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72例,随机分为针刺+温针灸结合中成药治疗组和西药传统疗法对照组,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眩晕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TCD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DHI评分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且治疗组TCD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温针灸结合中成药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可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供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3,(9):1421-1422
目的:观察电针风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双侧风池穴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治疗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风池穴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文献引用:周晓卿,赵丽洁,姚黄,等.电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9):1421-1422.  相似文献   

4.
沈健 《重庆医学》2008,37(8):864-865
目的探讨敏使朗对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2例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眩晕急性发作期均予敏使朗治疗,治疗组在缓解期内予敏使朗维持治疗,而对照组停用,观察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症状的改善、TCD改变优于对照组。结论敏使朗对反复发作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1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采用盐酸培他啶川芎嗪注射液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9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眩晕宁方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d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3.6%,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TCD(经颅多普勒超声)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TCD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且有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用针刺及中药熏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中药熏蒸;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太极通天液和西比灵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2.7%,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治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73.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CD中VA、BA的VP值及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加用针刺及中药熏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眩方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脑后循环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定眩方,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分别用药一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对比,治疗后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定眩方能够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痰浊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治疗,对照组36例使用常规西医疗法。2周后观察疗效,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 〈0.05)。两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 〈0.05),但以治疗组改善程度为著(P 〈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倍他司汀粉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10d。于治疗前后应用TCD观察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与用丹参治疗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TCD显示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I及RI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杨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9):105-106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TCD指标的变化。方法:将7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给予舒血宁注射液加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24例给予三磷酸腺苷加辅酶A加尼莫地平治疗。结果:用药前后,治疗组TCD显示病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歇牵引结合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9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前者采用间歇牵引结合中药治疗,后者采用中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影响患者的三大主要症状及功能和心理方面进行评估,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症状与功能积分评估结果显示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治疗后两组指标积分显示眩晕、头痛、颈肩痛、日常生活和工作积分以及症状总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对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间歇牵引通过松解颈肌的痉挛,增加椎间孔、横突孔的有效孔径,从而解除椎动脉的痉挛和压迫,改善脑部血供;中药气血双补、益肾活血、通络定眩,两者结合达到治疗颈性眩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伍用天保康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4例,以益气、活血、通络作用的方药伍用静滴天保康注射液治疗。[结果]中药伍用天保康注射液治疗,总有效率达93·24%。[结论]中药伍用天保康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一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椎枕肌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推拿椎枕肌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以椎枕肌手法牵引、椎枕肌附着点按摩法、椎枕肌弹拨法以及相关穴位按摩。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痊愈53例,占61·63%,好转27例,占31·40%,无效6例,占6·97%。结论椎枕肌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灯盏花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60例,随机分成2组,灯盏花素组80例,低分子右旋糖苷组80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TCD变化情况.结果 灯盏花素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呕吐等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3.75%(P<0.05),且TCD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增快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灯盏花素可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雪莲通脉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后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雪莲通脉丸口服治疗,治疗8周后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黏度及脑动脉血流指标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峰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1.7%(P0.01);3)治疗后治疗组血流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管搏动指数(PI)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雪莲通脉丸能够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减轻临床症状,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改变平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黏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血液病患者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血液病患者用化疗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并发顽固性呃逆的57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利他林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呃逆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试验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莉  李敬诚  谢鹏  王琳  王景周 《重庆医学》2008,37(18):2022-2024
目的 对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结构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明确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的具体情况.方法 收集132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经颅内多普勒(TCD)的方法对椎基底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以及血管搏动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DSA发现其血管狭窄和扩张延长率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 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血管狭窄和扩张延长较多见,并伴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气血亏虚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6例),并与活血化瘀的丹参液相对比(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TCD检测,分别测定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参麦注射液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TCD检查中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方面,均优于丹参液组。结论应用中成药同样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