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对策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4年3月择期行根治手术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 n=42例,予以传统营养支持及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n=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同时予以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胃肠道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当天及术后8d各生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积极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肠内营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显著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在脑血管意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县人民医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所收治的5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观察组以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w后,血红蛋白(HGB)和转铁蛋白(TF)、淋巴细胞总数(TLC),以及血浆总蛋白指标(TP),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8%,P0.05。结论早期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行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营养的状况,同时并发症情况较少,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来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匀浆膳"均营素"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106例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营素组53例,以作者医院研制的匀浆膳"均营素"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安素组53例,以安素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记录两组鼻饲前、后第15、30天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淋巴细胞总数、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血糖的变化及肠内营养所需费用,记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均营素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素组营养支持后,除血糖有升高趋势(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营素组相对于安素组,平均日营养费用显著降低(28.5元/d vs 56.25元/d,P〈0.01)。在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与肠内营养相关的严重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无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均营素与安素一样能够满足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营养需求,且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在快速康复外科(F T S)治疗理念的指导下,引入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随后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早期少量肠内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护理等一系列措施,观察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进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后,实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 g 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门排气早;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 通过营养筛查后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同时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的营养及护理理念应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可以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增强胃癌快速康复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52例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统计患者生存率及入院时、伤后第7天、伤后第14天的GCS评分.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生存者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大肠癌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炎症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转铁蛋白(TFN),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D_4~+、CD_4~+/CD_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_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D_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和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应用输注泵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0例老年患者使用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随机抽取了30例利用传统的重力输注法进行肠内营养的老年患者与之对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患者使用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能均匀地控制肠内营养液的入量、管道不易堵塞。  相似文献   

8.
重症脑外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外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意外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脑血管意外病人的作用。方法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早期给予鼻饲能全素。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观察2组营养指标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FBG)、血清前白蛋白(PG),淋巴细胞总数,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经济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营养状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0.
韩彦钧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98-4199
目的:观察颅脑病变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鼻饲给予35例患者肠内高营养支持,观察临床营养表现和测定三头肌皮皱、血浆白蛋白、淋巴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作比较。结果:高营养支持组的临床营养表现和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保持胃肠道功能,减少并发症,为疾病恢复创造条件。提示鼻饲营养是合理、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应尽早进行,同时做好效果监测和相应护理,有利于损伤脑组织的修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