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24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中植入羊膜,并对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羊膜植片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20例、24眼术后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下,视力提高12眼,不变12眼,所有病例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2.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surgery,NP TS)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术式之一,疗效可靠,降压效果确切,并发症少.2000年11 月至2002年2月我们对29例、3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chlemm管外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17例、18眼行Schlemm管外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 0.2mg/ml.结果16眼术后眼压控制在1.36~2.51kPa,2眼术后眼压为2.98~3.24kPa,点0.5%噻吗心胺眼水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Schlemm管外壁切除加应用丝裂霉素C,可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生物羊膜移植可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各类型难治性青光眼38例(44眼)分为3组,A组为治疗组(16眼),巩膜瓣下行羊膜移植术(AMT)联合应用MMC;B组为MMC组(14眼),巩膜瓣下联合应用MMC;C组为对照组(14眼),常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3组病例均留置可调整缝线。术后1周、2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及并发症治疗组、MMC组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治疗组少,主要有术后浅前房;MMC组主要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等。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及生物羊膜移植可调整缝线是治疗难治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羊膜植入不仅有抗新生血管和抗瘢痕形成的作用,而且早期还有机械引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30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前1天和术后1个月行UBM检查,观察眼前节结构的变化,同时监测手术前后的眼压和术后疗效。结果 UBM检查结果显示,术后较术前房角开放程度增加,前房深度及其他参数无改变。 结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部分改变眼前节形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青光眼真空小梁成形术治疗前后房角的变化,探讨青光眼真空小梁成形术的降压机制。方法青光眼真空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30例53眼。术前、术后7 d、术后30 d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压检查,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房角。结果治疗前房角(28.32±1.31)°,治疗后7 d(30.64±1.43)°,治疗后30 d(32.65±1.58)°。治疗前眼压(22.3±3.8)mmHg,治疗后7 d(19.2±3.1)mmHg,治疗后30 d(19.6±2.7)mmHg。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7 d、30 d房角、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真空小梁成形术后房角增宽,牵拉小梁网组织,使小梁网眼增大,可能是青光眼真空小梁成形术的降压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原切口下的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切口对38例、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三联手术.结果术后视力矫正在0.1~1.0,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术后4眼发生暂时性角膜水肿,2眼一过性眼压升高等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原切口下的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9眼)高眼压难以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手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9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以上,15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35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4眼因晶状体膨胀明显,房角开放不理想,术后眼压仍维持在25~30mmHg,行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压控制。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隧道式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已在临床上普遍应用[1,2].我们用此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38例、38眼,术后恢复了有用视力,有效降低了眼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9年2月至2001年5月我院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38例、38眼行联合手术,随访4~24个月.男20例、20眼,女18例、18眼,37~71岁,平均61岁.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17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15例、15眼,白内障合并开角型青光眼4眼,外伤性白内障青光眼2眼,术前视力为光感至0.3;眼压为28~60mmHg,平均33.18±4.63 mmHg,患者均为一期植入后房型IOL,晶体为Stroze公司产的一体式晶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对41眼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平均眼压13.8 mmHg(9.6 ~17.8 mmHg),术后平均视力好于0.5(0.06~1.0).结论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