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伤寒论》除满之温脾、和解、通腑、逐瘀、破结、逐水、利水、清热、和中、滋阴、解表、涌吐等12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金匮要略》腹满篇中共有8首方剂,其中有5首实证方(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5方表里轻重缓急虽不同,但都有通腑荡实之品,有攻积导滞之功,充分体现了仲景治疗腹满实证所遵循的"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原则。对于腹满胀痛仲景特别重视脏腑气机的上下通畅,所用方药均为导滞通腑之方,虽为攻伐之剂,但只要辨证正确每每显效,尤其是对于一些消化系统的急性疾病,疗效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在《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 ,腹满一证有腹满、腹胀、腹胀满、小腹满、少腹满等多种不同表述。涉及腹满一证之条文《伤寒论》有 31条 ,载方 2 1首 ;《金匮要略》有 2 8条 ,载方 11首。综合书中之辨证论治 ,试分为腹满虚证 ,腹满实证及虚实夹杂之腹满证三型并逐一析之。1 腹满虚证《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 2条云 :“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此乃从腹满的伴随证“痛与否”言及其虚证和实证的鉴别要点。1 1 脾胃虚弱证仲景有云 :“太阳之为病 ,腹满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时腹自痛”(《伤寒…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十枣汤证思路论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的十枣汤,证不是太阳中风的类似证,而是太阳虽风的一个特殊过程,152冬所述之证不应当笼统的称之为十枣汤证,而是太阳中风胸胁停饮证。  相似文献   

6.
7.
《伤寒论》重在辨证,但在辨证过程中,常常遇到看似某证,而本质上又决非某证的难辨之证,我们称之为疑似证。辨疑似证是《伤寒论》的重要内容,谨列举几例做一探析。1辨桂枝证疑似证166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  相似文献   

8.
痞,其病名首见于《内经》,称为“否”、“痞”、“痞满”、“痞塞”。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日:“备化之纪……其病痞。”《素问·至真要大论》日:“太阳之复,厥气上逆……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指出了本病胸膈满闷、心下痞塞的症状,故又称心下痞。乃无形之气结于心下,自觉胃脘部有痞闷不舒之感,可见于多种证候之中。对于痞满证治的认识源于《内经》,辨证论治奠基于仲景,在《伤寒论》中关于痞证的病因、病理变化及证候的特征都有了简要的记载。由于其病因繁异,  相似文献   

9.
对《伤寒论》中有关恶寒证的辨治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伤寒论》中对恶寒证的辨治既有方有证,又可用于鉴别诊断,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伤寒论》苓桂术甘汤证,后世医家各有诠释,但并无统一认识,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及临证所得,试作探析. 1 前贤观点存疑 《伤寒论》67条云:"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对此证的认识在"脉沉紧”之前后文关系及主治证上后世医家有三种观点.其一,认为苓桂术甘汤证仅适用于心下逆满、起则头眩、脉沉紧等证,不包括"身为振摇”,认为"身体振摇”是真武汤证.如丹波元坚、柯琴、张路玉等.其二,认为"身体振摇”与"心下逆满,头眩”等都可用苓桂术甘汤.如尤在泾、成无己、喻嘉言.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痞证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痞证的概念及形成原因作了简要论述,探讨了<伤寒论>痞证的类证鉴别,分别从热痞、寒痞、寒热痞3方面重点讨论了痞证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第58条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这是中医治病之总纲。纵观《伤寒论》全文,可见自愈证遍及各篇,它显示了人体对疾病本来所具有的自然痊愈力的威力。(伤寒论)所述各种自愈证中,有自汗出而愈者,如94条:“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仅停,必先振票,汗出而解。”有自翩血而愈者,47条:“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觑者愈。”有自下血而愈者,如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有下利而愈者,如287条:“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伟大医家张仲景所著 ,该书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施治思想。从《伤寒论》下利证治的辨析来说明《伤寒论》中同病异治的辨证施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从《伤寒论》中发黄的病因病机、证候类型等基本理论出发,总结了《伤寒论》中发黄证治的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5.
对《伤寒论》疑似证的辨证提出诸多具体力法,涉及的方面包括症状、脉象、体质、病程、治法、药效等,辨证的原则为同中求异。  相似文献   

16.
仲师关于水饮病的证治,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痰饮病两篇有较为详尽论述,<伤寒论>中虽未见系统论述,但其中有不少条文论及水饮为患之病证及治疗,似有探究必要,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的十枣汤证不是太阳中风的类似证,而是大阳中风的一个特殊过程。152条所述之证不应当笼统的称之为十事汤证,而是太阳中风胸胁停饮证。本条的意义主要在于阐述太阳中风胸胁停饮的发病过程、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表解里未和”才是真正的十事汤证。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之"水气",既为病因,又为病机。疏理《伤寒论》原文398条中水气为患占26条,约占7%;原文对水气为患的论治,不仅适用"伤寒"变证,更可治各科水气为患诸疾,所述证冶方药,均已成为指导临床的有效经方;研究《伤寒论》原文水气为患的证治特点和治法方药,是研究《伤寒论》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 ,“腹满”与“腹痛”的含义基本一致 ,腹满的虚实分类及治疗大法主要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 2条 ,原文为“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 ,可下之。舌黄未下者 ,下之黄自去。”本条虽仅 2 7个字 ,但包含了腹满的虚实分证及治疗法则的运用 ,分别讨论如下 :( 1 )“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明确提出了辨别腹满虚实的关键 ,在于医家触按病者腹部时痛与不痛。腹满属实证的 ,或宿食停滞于胃脘 ,或燥屎积结于肠道 ,便腑气阻塞不通 ,为有形之实邪 ,故按之则痛 ;腹满属虚证的 ,脾经虚寒 ,气虚不运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