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正常人与干燥综合征(SS)患者球结膜HLA-DR~+细胞、郎格罕细胞(LC)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链菌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正常人与SS患者球结膜组织免疫淋巴细胞。结果 SS患者球结膜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抑制性T细胞(CD8~+)较辅助性T细胞(CD4~+)为多,LC数量减少,且鳞状上皮化生明显;SS球结膜中HLA-DR~+细胞较正常人明显增加。结论 SS患者球结膜有显著的病理改变和免疫细胞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再生障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T细胞活化,探讨免疫机制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法检测48例再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的HLA-DR表达。结果:再障组患者的CD4^ 、CD8^ 细胞明显增高,D4^ /CD8^ 比值降低,CD8^ HLA-DR^ 细胞明显增加。结论:再障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T细胞的异常活化。提示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对造血功能的押制在再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HLA—DR抗原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患者HLA-DR抗原表达的改变。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双标记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检测CA患者外周血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CA患者外周血HLA-DR^ 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并与CA患者病程呈负相关;复发CA患者的HLA-DR^ CD3^ 和HLA-DR^ CD8^ 细胞数均低于初发患者;CA患者外周血HLA-DR^ CD8^ 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与CA患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上述结果表明C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键康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外周血CD3^ CD4^ 细胞降低,淋巴细胞CD4^ /CD8^ 比值下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存在辅助性T细胞减少及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失衡等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二期梅毒患者中的改变,探讨这些免疫细胞在梅毒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Ⅱ期梅毒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CD8^+、CD56^+、CD19^+的淋巴细胞,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梅毒患者CD3^+、CD4^+、CD56^+、CD4^+/CD8^+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或P〈0.001),CD8^+与CD1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期梅毒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细胞免疫押制,且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和NK细胞减少与梅毒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腺苷脱氨酶(ADA)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ADA活性降低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0例ADA正常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15例ADA正常的感染性(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外周血中CD4^ T,CD8^ T和CD4^ /CD8^ T。结果CD4^ T及CD4^ /CD8^ 在20例ADA活性降低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CD4^ T和CD4^ /CD8^ 明显低于20例ADA正常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15例ADA正常的感染性胸腔积液患者,而CD8^ 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ADA降低与T-淋巴细胞亚群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报道用武汉系列抗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四种疾病147例患和36例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肺结核组CD3^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细胞和CD4^ /CD8^ 细胞比值降低,而CD8^ 细胞升高,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意义(P<0.01);脑血管病患的CD4^ 和CD8^ 细胞均高于正常人(P<0.01);恶性肿瘤组CD3^ 细胞和CD4^ /CD8^ 细胞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CD8^ 细胞较正常人有所升高(P<0.05);自身免疫病组CD3^ 细胞低于正常人水平(P<0.05)。结果提示这些疾病均出现了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考体内CDl9^ 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造血细胞凋亡与T淋巴细胞免疫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plastic anemia,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0例AA患者和15例非血液、免疫系统疾病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总CD34^ 、CD34^ Fas^ 、CD34^ Fas^-、CD3^ 、CD8^ 、CD3^ 、CD3^ CD25^ 标记值。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AA组总CD34^ 细胞%明显减少而其Fas表达率(以占总CD34^ 细胞%为计)明显增高。(2)AA组CD34^ 细胞%数与其Fas抗原表达率无明显负相关。(3)AA组T细胞%明显增多,且以CD8^ 细胞和CD3^ CD25^ 细胞增多为主。(4)AA组CD34^ 细胞%数与其T细胞活化状态无显著负相关。(5)AA组CD34^ 细胞Fas表达率与其T细胞活化状态无显著正相关。结论 AA骨髓存在着造血细胞数量减少和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功能的异常,造血细胞数量减少还可能与Fas以外途径诱导的凋亡过度有关。骨髓造血细胞凋亡过度可能有活化T淋巴细胞免疫以外的途径诱导Fas途径或活化T淋巴细胞可以通过Fas之外的途径诱导造血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变化规律,为临床制订治疗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ELISA方法确定待检对象中HBsAg阳性与阴性,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HBeAb阳性与阴性;流式细胞仪技术同时检测55例HBV感染者和17例正常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HBsAg携带者、HBsAg和HbeAg双阳性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4^ /CD8^ 比例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而HBsAg和HBeAb双阳性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4^ /CD8^ 比例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HBV感染导致机体T细胞免疫反应,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病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SARS病变组织细胞凋亡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检测SARS病变组织标本中的细胞凋亡情况和凋亡细胞类型,探讨细胞凋亡在SAR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DNA片段原位末端检测和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法单染和双染检测正常组织和SARS病变组织中的细胞凋亡以及白细胞分化相关抗原CD3、CD4、CD8、CD45RA、CD20、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SARS病人的脾脏、肺组织和淋巴结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凋亡细胞包括肺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各病变组织内均有大量CD68^ 单核/巨噬细胞;病变肺组织基本没有CD45RA^ /CD20^ B细胞和CD4^ /CD8^ T细胞浸润,淋巴结和脾脏的CD4^ /CD8^ T细胞、CD45RA^ /CD20^ B细胞也明显减少,现存的具有上述抗原特性的T细胞和B细胞较少凋亡。结论(1)细胞凋亡现象在SARS病变组织中普遍存在,提示细胞凋亡在SARS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2)病变组织内浸润的炎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说明单核细胞可能在SAR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淋巴结和脾脏的细胞凋亡现象和CD4^ /CD8^ T细胞及CD45RA^ /CD20^ B细胞减少提示SARS病毒可能对免疫细胞有一定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Ab)和rIL-2共同激活诱生的具有高效溶细胞活性的杀瘤效应细胞T-AK(T-activated killer)细胞的免疫生物特征。方法 观察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生制备的T-AK细胞的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毒活性及其构成成分。结果 T-AK细胞具有活化淋巴母细胞的形态学特点;90%以上细胞表达T淋巴细胞表型(CD3^ ,CD8^ ),20%~50%细胞表达NK细胞表型(CD16^ ,CD56^ ),并表达IL-2受体(IL-2R)、CD38和MHCⅡ类抗原(HLA-DR^ )等激活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T-AK细胞对K562细胞、Raji细胞等具有高度杀伤活性,其活性主要由CD3mAb激活的CD3 AK活性(~50%)、IL-2诱生的LAK活性(~30%)、NK活性(~10%)和可溶性抑制因子的抑制活性(~10%)等4部分构成。结论 T-AK细胞为异质细胞群体,其主体为活化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具有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共同活性。  相似文献   

14.
Graves病CD4+CD25+T调节细胞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9例初发甲亢患者和29名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数量,其中17例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治疗前后的观察。结果甲亢患者与正常人之间CD4^+CD25^+、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2例伴有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患者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数增加,差异有显著性。17例患者经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前后CD4^+CD25^+、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数并无明显差异。结论Graves病患者CD4^+CD25^+T调节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亦无明显改变,但部分甲状腺相关免疫指标异常的Graves病患者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数增加,表明这部分患者有较严重细胞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多甙对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银屑病发病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30例进行期建党型银屑病患者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同时取30例相应条件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信仪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组治疗前后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 、CD4^ /CD8^ 、CD3^ 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而CD8^ 升高,在治疗后CD3^ 、CD4^ 、CD4^ /CD8^ 较为正常。而CD8^ 无明显变化。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在银屑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雷公藤多甙是治疗进行期银屑病的一个有效药物,它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细胞绝对数的特点,并分析其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肝硬变患者74例,其中发生院内细菌感染者24例,未发生感染者50例,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健康人和两组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 、CD8^ T细胞、NK细胞、B细胞)比例和绝对数特点及临床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肝炎肝硬变患者较正常人CD8^ T细胞比例下降,致CD4/CD8比值升高,同时有B细胞比例和绝对数的上升;CD8^ T细胞和NK细胞绝对数下降。患者中发生细菌感染组CD4^ T细胞绝对数、CD8^ T细胞绝对数均较未发生感染组低。结论: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D8^ T细胞比例和绝对数下降,B细胞比例和绝对数上升和NK细胞数的下降。患者中CD4^ T细胞数和CD8^ T细胞数低者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淋巴细胞分类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技术对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SS)、7例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和4例正常人唇腺中浸润的淋巴细胞进行了分类观察。在SS患者唇腺浸润的淋巴细胞中,以T细胞(CD3 )为主,而住T细胞中又以辅助诱导性T细胞(CD4 )占多数,CD4/CD8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唇腺中的B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B细胞的升高与血清γ-球蛋白和唾液腺分泌型IgA升高有关。大多数淋巴细胞都有HLA-DR的表达,一些患者腺上皮细胞也有HLA-DR的表达。由于T辅助细胞数增多或功能增强,T抑制细胞数减少或功能不足,导致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大量淋巴细胞侵袭唾液腺使其组织结构被破坏,腺体功能减弱或丧失。由于出现免疫失调,机体的其它组织和机能也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8.
免疫细胞在SARS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并探讨免疫细胞标志物及其活化抗原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SA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4种免疫细胞标志物及其活化抗原,用免疫组化DAB及碱性磷酸酶(AP)双重染色法检测3例SARS尸检病变肺、脾、淋巴结免疫细胞及其活性表达情况。结果(1)病变肺、脾、淋巴结内均可见大量增生的单核巨噬细胞,部分经CD25标记显示阳性(活化单核巨噬细胞)。(2)肺组织炎症灶内可见散在的CD45RO阳性T淋巴细胞,而l(167阳性的T淋巴细胞(活化T淋巴细胞)则很少表达。(3)淋巴结内经l(167及CD45RO双染标记的T淋巴细胞(活化的T淋巴细胞)呈散在阳性;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均明显减少,CD4^ 、CD8^ T淋巴细胞及NK细胞减少则更为严重。结论 单核巨噬细胞在SARS发病过程中活性显著增加,为主要反应细胞,而T淋巴细胞亚群则显著减少。单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可能在SARS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患病程早期,后期与正常人比较,均有CD4^ 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00,p=0.000),CD8^ 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升高(p=0.000,p=0.002),CD4^ /CD8^ 明显降低(p=0.000,p=0.0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与病程后期无明显差异(p=0.985),CD8^ 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明显高于病程后期(p=0.000),CD4^ /CD8^ 病程早期明显低于病程后期(p=0.000).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发病时存在明显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病程后期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观察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正常者与异常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低于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转氨酶异常者与转氨酶正常者比较,CD3^+、CD8^+T细胞计数升高,CD4^+/CD8^+比值降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