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报道7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结果等,并对该症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8岁。青少年时期曾从事体操运动,6个月前因车祸造成腰部外伤,下肢疼痛,活动受限,并逐步出现双下肢坐骨神经痛及间歇性跛行。查:腰4、5椎间隙两侧及椎旁压痛(+),双下肢放射痛(+),右直腿抬高试验40°,左直腿抬高试验50°,腰5神经根性分布区皮肤感觉减退存在, 长伸肌、趾长伸肌、趾短伸肌肌力减弱,跟膝腱反射未见异常,腰活动度侧弯10°15°,前屈20°,后伸0°,CT片:腰4、5间盘疝,椎管内见一三角形骨性游离体,硬膜囊及双侧神经根明显受压,腰4椎体后下缘模糊不清。以腰4、5椎间盘突出合并骨化收入院并行手术治疗,术中对硬膜囊及神经根…  相似文献   

3.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诊治了13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其中共有14个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8个与椎体相连,6个与椎体分离,与其相对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内为椎间盘髓核组织;病变主要见于L4.5及S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成人中见这种病变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后缘后骨骺环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诊治了13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其中共有14个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8个与椎体相连,6个与椎体分离,与其相对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内为椎间盘髓核组织;病变主要见于L4、5及S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成人中所见这种病变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骨骺环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是指椎体后缘游离骨块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及硬膜囊 ,出现类似并重于椎间盘突出症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和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症状。目前对其发生机制、类型和名称认识各异。作者结合文献归纳如下。1 病因及发生机制1.1 局部骨化障碍[1]椎体后缘的发育是在胚胎 10周时软骨性脊椎逐渐形成的 ,13周椎体骨化开始 ,18周时骨化的椎体已具雏形 ,在 2 5周时椎体上下端形成骺软骨板 ,与椎体间形成生长带 ,其功能与长骨骨骺相似。出生时此软骨板已覆盖椎体骨化中心的上下端。生后 6个月前、后纵韧带附着于软骨板周缘 ,形成牵拉性骨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椎体后缘离断的临床形态分型方法,评价其在内镜手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和可靠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我科收治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住院患者51例,根据后缘离断骨块的稳定性及症状参与程度分为IA、IB、IIA、IIB组四组;于术前、术后2 d、术后1月、3月、6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腰、腿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椎管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为临床充分减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腰4~5节段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42例,均采用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行部分椎间盘组织切除以及离断骨块完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并在术后进行改良版MacNab疗效评估;同时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记录数据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损伤等情况。手术时间35~80 min,术中透视3~17次,术中出血量10~20 mL。手术后影像学提示硬膜囊及神经减压彻底,完全切除离断的骨块4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5.24%。...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发病机理,探讨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1例平均随访一年10个月,依据Macnab疗效标准分级,优9例,良2例。结论:CT扫描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摘除突出椎间盘及后缘骨块,彻底解除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压迫,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15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和手术方法及疗效,为提高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15例患者,6例入院诊断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8例术前经CT扫描确诊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0例采取椎板双侧开窗骨块切除手术,5例行黄韧带切除椎间隙入路手术。术中可见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外,椎体后缘均可见到崩裂的骨块。结果15例术后疼痛症状消失。随访6~48个月,仅2例患者诉遗留一侧小腿外侧轻度麻木;2例患者诉偶有轻度腰酸。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影像中如见到椎间盘突出相应部位的椎体后缘有缺损时,应行病椎间隙CT扫描以明确诊断。该症一般行推拿或牵引等保守治疗无效。椎间盘髓核摘除及骨块同时切除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闵敏 《九江医学》1996,11(1):15-16
本文报告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2例,本症多为重体力劳动或运动员,由此认为其发生机制与患者青少年时期反复的应力劳损有关,导致腰椎椎体后缘隆凸或与椎体分离连同退变的椎间盘-并突入椎管,引起腰腿痛。笔者还对本症的命名,诊断及治疗作了详尽讨论,指出CT检查对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颈椎不稳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颈椎不稳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征象,正确认识这一病理状态对指导颈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多方面综述了关于颈椎不稳的一些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治疗胸腰椎椎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9月,对14例胸腰椎肿瘤患者行胸腰椎前路椎体切除、复合人工椎体植入、前路钉板内固定术。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32~68岁,平均50岁。T112例;T122例;L15例;L25例。病理学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血管瘤5例,骨巨细胞瘤2例,转移瘤3例。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复合人工椎体植骨融合率85.7%,无内固定松动及螺钉断裂,所有病例存活至今。结论彻底切除胸腰椎肿瘤,通过椎体间人工椎植入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疗效满意。复合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融合率高,牢固可靠,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3.
胸腰段无神经损伤型爆裂骨折治疗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对照研究的方法来比较、评估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段前中柱骨折。方法:1999年3月~2002年7月本院收治胸腰段(T11-L2)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段前中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A)、保守组(B)共同34例,获随访28例。其中手术组11例,保守组17例,随访比较2年。结果:通过受伤椎体及神经系统观察提示:保守组(B)无良好复位,手术组(A)复位良好,差异显著;保守组(B)后期多出现神经症状,手术组(A)无神经症状出现,有显著差异。结论: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段前中柱骨折应早期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8例,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后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Frankel分级:术前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4例;术后C级3例,D级8例,E级7例.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并不切断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治疗胸椎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45例胸椎疾病患者,保留肋骨经肋间隙入路暴露病变椎体,进行病灶清除、脓肿引流、脊髓减压、骨折复位固定或植骨融合等手术。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度(17.6±1.1)cm,视野纵向平均直径(12.1±1.6)cm,开关胸方便快捷,术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结论:该术式能满足大部分胸椎手术操作的要求,是治疗胸椎疾病理想的手术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S-Tube下腰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e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单节段腰椎退性行疾病的围术期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接受单节段腰椎融合手术的75岁以上患者45例,20例行MIS-TLIF,25例行PLIF,比较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5%),PLIF组5例(20%),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钉道制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PLIF组(P<0.01),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 MIS-TLIF组腰痛VAS评分优于PLIF组(P<0.05),术后两组间ODI评分、腿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 <0.05)。结论与传统开放PLIF相比,S-Tube下MIS-TLIF术式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背景]比较观察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开窗术对腰椎管狭窄的治疗结果.[病例报告]对资料完整的6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椎板切除术者为35例,接受多节段开窗术者为34例,分别于术后1,5年进行JOA疗效评分及影像学观察.椎板切除术组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多节段开窗术组为88%;椎板切除术组术后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9%,多节段开窗术组为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X线检查均未见腰椎不稳,术后5年椎板切除术组6例出现腰椎不稳或I0腰椎滑脱.[讨论]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开窗术治疗椎管狭窄的近期疗效均满意,而多节段开窗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椎板切除术,且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观察颈椎病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 .[病例报告 ]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颈椎病 87例 .给予患者坐位颈牵引 ,牵引力为 5~ 10kg ,渐加重量 ,每次牵引 15~ 2 0min ,然后行中频电疗法 ,用耐受限电量 ,时间为 2 0min ,再以局部手法松解肌肉 5~ 10min ,最后行颈部抗阻运动 5~ 10min .对照组 87例给予坐位牵引及中频电疗法 ,方法同前 .以上治疗均每日行 1次 ,2 0d为 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综合康复疗法组显效率为 71% ,总有效率为 99% ;对照组显效率为 46 % ,总有效率为 91% .[讨论 ]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S-Tube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minal lumbe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两种术式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 2013年12月于我院采用S-Tube下MIS-T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59例,其中69例行单侧混合内固定(A组),90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111±13) min,术中出血量(85±46) ml;B组手术时间(123±12) min,术中出血量(110±52) ml;A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腿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侧切口MIS-TLIF使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较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