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GM-1)能够修复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损伤。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神经节苷脂(GM-1)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的开放实验。地点与材料:研究地点为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外科和郑州大学医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材料为胎龄10周流产胚胎脑组织。方法与主要观察指标:从人胚胎脑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培养于含bFGF和B27的DMEM/F12细胞营养液中,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GM-1,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用含3%血清的DMEM/F12营养液诱导细胞分化,每间隔6h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化情况。结果:5d,10dMTT比色显示:bFGF(20mg/L)+B27+DMEM/F12和GM-1(33.5mg/L)+B27+DMEM/F12两组间t检验,P值均&;gt;0.05;GM-1(33.5mg/L)+B27+DMEM/F12与B27+DMEM/F12两组间t检验,P值均&;lt;0.05;GM-1(0.335mg/L)+B27+DMEM/F12,GM-1(3.35mg/L)+B27+DMEM/F12与B27+DMEM/F12间t检验,P值均&;gt;0.05。分化实验发现,接种6h后,(3%)血清+DMEM/F12组神经球周边可见明显的细胞突起,呈放射状向周围伸出,而3个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的细胞突起短且细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的细胞突起均逐渐伸长,3个实验组分化能力低于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GM-1能够维持神经干细胞的原始神经状态,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对神经干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为神经类细胞的潜能已得到共识.另有研究者认为骨髓中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寄居着CXCR4阳性的组织定向干细胞,包括骨骼肌、心、肝及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目的:实验拟进一步证实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寄居于骨髓,并寻求确立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分离、培养的新方法.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材料:所用成年清洁级SD大鼠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DMEM/F12,B27,N2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bFGF源于CytoLab Ltd;EGF源于Invitrogen公司;Nestin、CXCR4,β-Tublin Ⅲ,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等一抗为Santa Cruz公司兔抗鼠多克隆抗体;MAP2ab(Clone11-5B),CNPase(Clone AP20)为NeoMarkers公司小鼠抗大鼠单克隆抗体;荧光(FITC,Cy3)标记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Vector Labora-tories公司.NycoPrepTM分离液(1.077A)购自Axis-Shield 公司.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究所完成.取SD大鼠双侧股骨及胫骨,冲洗骨髓腔,经NycoPrepTM分离液分离单核细胞层,DMEM/F12(1∶1) 无血清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内含2?7,1%N2,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0 μg/L 表皮生长因子,1×105 U/L青霉素, 100 mg/L链霉素),通过先贴壁、后悬浮的方法从骨髓中分离、培养单克隆生长的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细胞球CXCR4和nestin蛋白,以及细胞球自然分化后神经元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标志蛋白.结果:①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细胞球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和组织定向干细胞标志蛋白 CXCR4.②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细胞球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可自然分化,分化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有2~5个细胞突起,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神经元标志蛋白β-tublinIII及MAP2ab,以及神经胶质标志蛋白CNPase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结论:骨髓中存在神经组织定向干细胞,可自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神经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文献报道应用不同的诱导剂如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等,可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干细胞和/或成熟神经细胞,但诱导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剂量却各不相同。目的:联合应用不同的诱导剂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以确定最佳诱导剂组合及最佳浓度。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7-05/2008-09在辽宁省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细胞研究中心完成。材料:新鲜脐血来源于足月分娩的健康孕妇。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组合的诱导因子进行单个核细胞的诱导,以确定最佳诱导因子组合:①10ug/L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体积分数为0.01神经营养因子N2+体积分数为0.02神经营养因子B27。②10ug/L NGF+10u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体积分数为0.01神经营养因子N2+体积分数为0.02神经营养因子B27。③10ug/L bFGF+10ug/L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体积分数为0.01神经营养因子N2+体积分数为0.02神经营养因子B27。④10ug/L bFGF+10ug/L EGF。同时在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FGF和EGF进行单个核细胞的诱导,以确定最仕诱导浓度:①5ug/L bFGF+5ug/L EGF组。②10ug/L bFGF和10ug/LEGF组。③20ug/L bFGF和20ug/L EGF组。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荧光照微镜下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及各诱导剂组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特征。②免疫荧光检测10ug/L bFGF和10ug/L EGF组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③流式细胞仪检测10ug/L bFGF和10ug/L EGF组诱导第7天和第15天的细胞nesfin表达情况。结果:①分离培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呈散在的圆形生长。②至诱导第7天,分化细胞出现突触样结构和生长端样结构,并可见多个细胞之间形成网络,符合神经干细胞样形态特征。③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情况不同,含NGF实验组细胞长势相对最差,含bFGF和EGF实验组的细胞长势最旺盛,胞体较大而圆,细胞突起也粗大,呈三角形或锥形,突触样结构和生长端样结构明显可见,为最佳诱导因子组合。④10ug/LbFGF+10p-g,LEGF组的细胞密度适中,伸出突起明显,神经细胞形态最特异,培养周期最短,为最适实验浓度。⑤细胞免疫荧光检测10ug/L bFGF+10ug/L EGF组诱导第7天细胞nestin阳性。⑥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对照组和10ug/L bFGF+10ug/L EGF组诱导第7天、第15天nestin阳性细胞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10ug/L bFGF和10ug/L EGF可较短时间内定向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小鼠神经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方法的优化及其分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无血清培养方法,观察其生长、增殖和分化特点。方法:分离出生后1~3d小鼠海马、室管膜下区组织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分别以Neurobasal+B27培养液和DMEM/F12+N2培养液为基础培养基,添加bFGF、EGF,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比较2种培养条件下NSCs的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法对NSCs及其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获取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原代及传代培养均可形成细胞克隆,与DMEM/F12+N2培养液相比,以Neurobasal+B27培养液为基础培养基可获得更多的NSCs克隆球,且细胞数量多(P0.01),克隆中细胞Nestin表达阳性,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典型的NSCs特征,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以Neurobasal+B27培养液为基础培养基可获得更多的NSCs,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的NSCs,可诱导分化为终末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5.
刘康  王一  牛建军  王艳华  曾玉晓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2):116-118,i005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基中血清和混合晶状体蛋白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探讨晶状体损伤后其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眼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Long Evens大鼠8只用于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的提取;选择新生0~2d Long Evens大鼠30只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培养。分别用下列3组培养基对离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培养:①100mL/L新生牛血清+900mL/L DMEM/F12培养基(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②100mL/L新生牛血清+100mL/L胎牛血清+800mL/L DMEM/F12培养基(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③100mL/L胎牛血清+900mL/L DMEM/F12培养基(胎牛血清+DMEM/F12组)。每组又分为6个亚组,其中5个亚组分别加入5种不同终浓度的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1,0.5,0.02,0.01,0.005mg/L)溶液,一个亚组不加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液。每天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存活细胞数和存活时间。培养2,4,6d后,计数每视野分散的、有突起生长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和最长突起长度(每一视野随机取5个细胞进行测量,共30个视野,150个突起)应用Leica QWin图像分析系统。结果: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时间: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培养细胞能存活六七天,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和胎牛血清+DMEM/F12组培养细胞能存活七八天。②有突起生长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和最长突起长度:在相同培养天数(2,4,6d)和条件下(加入同一终浓度晶状体蛋白)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细胞数目均多于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加入0.5mg/L晶状体蛋白,2d时(3.83&;#177;4.53比0.14&;#177;0.38)个/视野,(4d时14.7&;#177;9.62比2.5&;#177;3.89)个/视野.P&;lt;0.01;6d时(20.13&;#177;12.32比5.43&;#177;5.62)个/视野,P&;lt;0.05];在4d内胎牛血清+DMEM/F12组细胞突起长度明显优于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P&;lt;0.01);加入混合晶状体蛋白后细胞存活时间及突起长度明显长于未加晶状体蛋白组,晶状体蛋白液含量为0.01mg/L时,作用较明显。结论:加入晶状体蛋白液和不同血清的培养基两因素间无交互作用,分别独立地发挥作用。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6.
背景: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受体内外微环境的影响,不同细胞培养液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不同的作用.目的:改进传统上应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原代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寻找一种快速便捷的培养方式.设计、时间和地点:随机对照细胞实验,于2005-11/2006-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选用孕后12~16 d 的Wistar大鼠10只,取胎鼠脑组织制成细胞悬液.方法:将配置的细胞密度约1×109个/mL滤液接种入4个50 mL细胞培养瓶,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个培养瓶.对照组加入DMEM/F12、2?7型人类白细胞抗原、20 m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 mg/L的表皮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液,实验组加入DMEM/F12、5%胎牛血清,两三天后换为与对照组相同的无血清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倒置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两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生长状况.结果:神经干细胞生长状态:①两组大多数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征性标志抗原神经巢蛋白,免疫染色呈阳性反应.②实验组神经干细胞的聚球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可提前三四天观察到神经干细胞球.③两组细胞数量基本无差异,实验组细胞球体较对照组大.经血清培养液诱导分化后部分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阳性,部分呈神经胶质酸性蛋白阳性,表明神经干细胞已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结论:含血清培养液预先培养可以加快神经干细胞增殖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基中血清和混合晶状体蛋白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探讨晶状体损伤后其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4/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眼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Long Evens大鼠8只用于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的提取;选择新生0~2 d Long Evens大鼠30只用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培养.分别用下列3组培养基对离体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培养①100 mL/L新生牛血清+900 mL/L DMEM/F12培养基(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②100 mL/L新生牛血清+100 mL/L胎牛血清+800 mL/L DMEM/F12培养基(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③100 mL/L胎牛血清+900 mL/L DMEM/F12培养基(胎牛血清+DMEM/F12组).每组又分为6个亚组,其中5个亚组分别加入5种不同终浓度的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1,0.5,0.02,0.01,0.005 mg/L)溶液,一个亚组不加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液.每天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记录存活细胞数和存活时间.培养2,4,6 d后,计数每视野分散的、有突起生长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和最长突起长度(每一视野随机取5个细胞进行测量,共30个视野,150个突起)应用Leica QWin图像分析系统.结果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时间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培养细胞能存活六七天,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和胎牛血清+DMEM/F12组培养细胞能存活七八天.②有突起生长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和最长突起长度在相同培养天数(2,4,6d)和条件下(加入同一终浓度晶状体蛋白)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细胞数目均多于新生牛血清+DMEM/F12组[加入0.5 mg/L晶状体蛋白,2 d时(3.83±4.53比0.14±0.38)个/视野,(4 d时14.7±9.62比2.5±3.89)个/视野,P<0.01;6 d时(20.13±12.32比5.43±5.62)个/视野,P<0.05];在4 d内胎牛血清+DMEM/F12组细胞突起长度明显优于新生牛血清+胎牛血清+DMEM/F12组(P<0.01);加入混合晶状体蛋白后细胞存活时间及突起长度明显长于未加晶状体蛋白组,晶状体蛋白液含量为0.01 mg/L时,作用较明显.结论加入晶状体蛋白液和不同血清的培养基两因素间无交互作用,分别独立地发挥作用.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及修复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过程中,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定向诱导分化尤为关键.目的:以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为诱导剂,观察胎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体外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6-12/2007-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新生2d龄KM小鼠15只,孕16d Wistar大鼠40只,均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采用差速黏附法和振荡分离法纯化培养KM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收集传至第3代、培养5d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20℃冻存待用.体外分离Wistar胎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加入含B2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传至第3代后按0.5×108L-1密度接种,设立2组:对照组单纯加入含体积分数0.1为胎生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予以自然分化,实验组加入已制备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胎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胎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阳性率.结果:培养的神经球细胞袁达巢蛋白,可分化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诱导分化7d后,实验组可见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酪氨酸羟化酶位于胞质及突起中;对照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在数量、细胞成熟形态上均未达到实验组水平.实验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分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35.296,P<0.01).结论:在体外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显著促进胎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9.
脑康Ⅱ号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康Ⅱ号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无血清DMEM/F12[含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及B27]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NSCs,在NSCs分化过程中添加大、中、小剂量(分别为2.0、1.0、0.5 kg/L)脑康Ⅱ号含药血清进行干预,以免疫荧光及细胞化学方法对NSCs及其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培养的NSCs能够表达巢蛋白,并具有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能力;5 d时,脑康Ⅱ号各剂量组神经球突起长度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脑康Ⅱ号各剂量组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星形胶质细胞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脑康Ⅱ号可促进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并对所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有促生长、发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调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微环境因素很多,数种因素可以不同程度地刺激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如何使神经干细胞更有效地分化为神经元尤为关键.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对成年大鼠脑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5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解剖研究室完成.材料:清洁级雄性SD大鼠3只,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脑海马组织,胰蛋白酶消化后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传至第4代克隆球直径约为200 pm时,滴加含B27、表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进行单细胞克隆培养.传代的神经干细胞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生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联合组分别在空白对照组培养液的基础上加入10 p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0 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0 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培养1周.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结果:单细胞克隆培养后,克隆球细胞表达巢蛋白,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呈阳性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联合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均明显提高(t=3.409~7.558,P<0.05),且联合组升高幅度尤为显著.结论:适宜浓度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应用,比其单独应用具有更强的促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定向诱导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所在。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孕12d胚鼠腹侧中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分别置于常氧(体积分数21%O2)或低氧(体积分数3%O2)环境下增殖5~7d后,接种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或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μg/L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结果与结论:低氧环境下分化10~12d,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均高于常氧组,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比例更高,表型更成熟。说明低氧环境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背景:神经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寻找多种方法体外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为今后的发展方向。目的:介绍一种省时且经济的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法。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材料:选择4只孕14天Wistar大鼠,常温常湿环境饲养,体质量(180±20)g,均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所(实验动物许可证号码:SCXK1100-0006)。DMEM/F12(1∶1)以及B27购自Gibco公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购自PeproTech公司;巢蛋白单克隆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多克隆抗体、半乳酸脑苷多克隆抗体和微管相关蛋白2单克隆抗体购自Chemicon公司。胎牛血清购自Hyclone公司。方法:实验于2004-05/2004-10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损伤修复室完成。将Wistar大鼠脱臼处死,每次取4只胎鼠,将其脑组织置于Hank’s液中,解剖显微镜下剥离软脑膜及血管,眼科剪剪碎脑组织并收集细胞于2个离心管中离心,弃上清液。①根据给予血清预培养与否将细胞分成血清预培养组及对照组。血清预培养组细胞加入含100g/L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48h后换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培养液;对照组细胞中直接加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培养液,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培养1周。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血清预培养组对照组培养48h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情况。②用100g/L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的第5天和第10天行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多克隆抗体、半乳酸脑苷多克隆抗体和微管相关蛋白2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两组神经干细胞的表达;对照组采用PBS缓冲液替代一抗,其它步骤同血清预培养组。主要观察指标:①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血清预培养组及对照组神经干细胞培养48h后的生长状况。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两组神经干细胞的表达。结果:①血清预培养组细胞经培养48h后,出现大量较规则的神经干细胞球,多数细胞球由8-10个细胞聚集而成。改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培养液后,细胞球增殖很快;对照组细胞培养48h后只有不规则片状块,4-5d后才出现规则的小细胞球。②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两组细胞的分化速度和分化方向相同,在诱导分化后的第5天,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半乳酸脑苷为阳性,微管相关蛋白2为阴性;在诱导分化后的第10天,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为阳性,半乳酸脑苷和微管相关蛋白为阴性。结论:血清预培养可使神经干细胞聚球速度加快,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人胚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正常成人脑脊液中的分化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人胚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置入含有正常成人脑脊液培养基 (DMEM/F12 +B2 7+ 3 0 %脑脊液 )使其分化 ,在分化的不同时间对分化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计数产生的各类神经细胞的比例。结果 正常成人脑脊液能诱导人胚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与其在胎牛血清中的分化相比星型胶质细胞比例增多 (P <0 0 5 ) ,而其他类型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正常成人脑脊液能诱导人胚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在脑脊液中可以存活和分化 ,为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可为揭示神经系统的发生、发育过程提供可靠依据。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体外刺激新生鼠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其各自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 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7在广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①动物:清洁级新生24h内的SD大鼠30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新生鼠在无菌条件下取脑,分离出基底前脑,胰蛋白酶消化,离心过滤制备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含B27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瓶中,每瓶40-60万个细胞,加入终浓度均为10μg/L的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刺激生长,在体外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克隆培养,传代培养过程中加入终浓度为6mg/LBrdU用于标记神经球,设立3组,各自加入体积分数为0.1的小牛血清、终浓度均为10μg/L的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培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③实验评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抗原的表达,并用BrdU标记和免疫荧光证实其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 结果:①细胞形态观察:从新生鼠基底前脑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呈透亮的圆球形,2—3d后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部分细胞开始分裂。1周左右培养瓶中出现许多由数十到数百个细胞组成的悬浮生长的细胞球,球中的细胞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折光性较强,胞浆颜色较深,核,浆比较大。该细胞具有连续增殖能力,可以传代培养。②巢蛋白抗原的表达:传代神经球中的细胞均呈巢蛋白抗原阳性。③BrdU标记检测:克隆球中的细胞均为BrdU阳性,表明克隆球是由不断分裂增殖的细胞组成。④诱导分化结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同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两者在哺乳动物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分化及细胞周期的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1体外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并与单一因子诱导培养液比较。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中心实验室。材料:选用10只清洁级孕16d的SD大鼠,由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主要试剂及材料:DMEM/F12,B27(GIBCO);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E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PeproTech);胎牛血清(Hyclone);神经巢蛋白(nestin)多抗(武汉博士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多抗,神经丝蛋白(NF-200)单抗(Sigma)。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9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胚胎,进行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实验分①基础培养基组:含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B及体积分数为0.02 B27添加液的DMEM/F12。原代培养1周后,获取体外稳定增殖的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克隆。②对照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④转化生长因子β1组。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换用诱导培养基,即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①光镜观察在不同因子诱导情况下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标记检测神经元与星状胶质细胞的表达。③通过荧光激发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对分化细胞计数,检测不同诱导环境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星状胶质细胞的阳性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特点。②各组神经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③各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星状胶质细胞的阳性百分率。结果:①细胞分化形态:分化早期可见神经球贴壁,大量细胞向四周爬出,1周后迁徙的大部分细胞完全贴壁,完成分化过程。在细胞密度较低区域可辨认出神经元样细胞、星状胶质样细胞、寡突胶质样细胞。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存在大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的星状胶质细胞;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分化的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多,神经丝蛋白染色阳性。③神经元及星状胶质细胞的阳性百分比:诱导1周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神经元阳性百分比高于血清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组(χ2=24.15,19.56,25.32,P<0.05~0.01),星状胶质细胞阳性百分比低于血清对照组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组(χ2=24.45,23.79,P<0.01)。结论:体外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联合诱导有利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说明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在发育期脑脊液中的迁移和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发育期脑脊液对胎脑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分化行为的影响.方法:取实验室液氮冻存的孕龄16周的胎脑细胞,复苏后加入含EGF、bFGF、B27及N2的DMEM/F12培养基,14 d后获得生长状况良好的神经球.胚胎组先后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吸出脑脊液,小儿组均由腰椎穿刺或脑室穿刺获得脑脊液,将培养14 d的神经球分别接种于两组脑脊液中,于37 ℃、体积分数为5%的 CO_2饱和湿度孵箱中培养.观察神经球在脑脊液中的迁移和生长状态,免疫荧光鉴定脑脊液对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神经球接种到脑脊液后,除小儿组有少数几个神经球未发生迁移外,其余神经球均在培养6 h即向外周迁移,且神经球周边细胞向外发出突起,形成细胞索,细胞索向外周延伸后进一步编织成细胞网.与胚胎组比较,小儿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率明显升高(P < 0.01),神经纤维及巢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 < 0.01).此外,仅小儿组3份脑脊液培养的细胞为半乳糖脑苷脂阳性.结论:不同发育时期的脑脊液对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和分化作用效果各异,提示脑脊液参与神经发育的调控,是脑发育的重要微环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背景: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定向诱导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所在.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孕12 d胚鼠腹侧中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分别置于常氧(体积分数21%O2)或低氧(体积分数3%O2)环境下增殖5~7 d后,接种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或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 μg/L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结果与结论:低氧环境下分化10~12 d,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均高于常氧组,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比例更高,表型更成熟.说明低氧环境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