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血利水汤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利水汤对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四肢长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8例。实验1组口服活血利水汤,实验2组采用β-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各组术后3天肢体局部肿胀情况、疼痛程度及术后7天肿胀消退情况。结果:3组术后3天均出现肢体局部肿胀情况,实验1组、2组均较轻,I度肿胀患者构成比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术后3天均出现肢体局部疼痛,实验1组、2纽均较轻,轻度疼痛患者构成比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术后7天肢体局部肿胀情况明显好转,实验1组、2组改善均明显,正常患者构成比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活血利水汤可有效减轻肢体局部肿胀及疼痛。  相似文献   

2.
正肢体肿胀是四肢骨折术后常见症状,长时间肿胀不消可造成骨不愈合、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及经济压力,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认为,四肢骨折后肿胀源于筋脉受损、气血不畅,应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1],选取当归、红花等药制成药酒,直接作用于肿胀处,可达到活血化瘀之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PMR)通过交替收缩-放松身体肌肉,具有缓解疼痛之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脑出血属外伤脑络范畴,基本病机为瘀阻脑窍。因此,从瘀论治成为创伤性脑出血的关键治法,具体包括活血化瘀、活血止血、活血行气、活血利水、活血凉血等。基于中医药现代科学内涵,针对创伤性脑出血,活血方药的最终目的在于止血,其作用机制涉及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修复损伤血管、阻止血脑屏障破坏、减轻脑水肿程度等。立足于中西医结合,构建以病理机制为导向的个体化辨证体系可成为从瘀论治创伤性脑出血的诊疗关键,以期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局部肿胀是骨折早期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 ,严重者可导致筋膜间隙综合征。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或切开内固定术后肿胀加剧 ,能否及时消除肿胀至关重要。笔者在以往活血化瘀治疗原则基础上 ,酌情加大了利水力量 ,自拟行瘀利水汤治疗四肢骨折后肿胀 1 2 6例 ,收效甚佳。1 临床资料病例来自本院骨伤科 ,门诊骨折患者经石膏外固定后 85例 ,病房骨折患者切开内固定术后 4 1例 ,其中包括柯力氏骨折、尺桡骨骨折、胫骨骨折、踝部骨折等。年龄分布 4~79岁 ,局部出现张力性水泡者 2 6例。2 治疗方法自拟行瘀利水汤药物组成 :当归 1 2 g、地鳖 9g、泽…  相似文献   

5.
三期辨治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即早期活血化瘀利水,中期益气活血利水,晚期以健脾补肾、活血利水,活血化瘀贯穿其治疗始终,临床上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瘀热论是周仲瑛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瘀热病机在临床所表现的证候为瘀热相搏证,凉血化瘀是其基本治法。慢性湿疹、结节囊肿性痤疮是临床常见、难愈性皮肤病,分析其病因病机发现,瘀热或兼夹痰湿相互搏结是其病变的主要病机。应用瘀热相搏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将凉血与活血化瘀两法有机、联合使用作为核心治法。慢性湿疹以活血凉血清热、健脾养血祛湿,结节囊肿性痤疮以活血凉血、清热化痰为基本治法,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冮志秀 《四川中医》2005,23(5):79-79
目的:观察消瘀止痛散外敷治疗骨伤三期局部肿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自拟方药研末以淘米水加适量蜂蜜调匀,用20cm×15cm皮纸1~2张均匀涂上调好的消瘀止痛散敷贴于患处。结果:关节内骨折125例、长骨干骨折266例,全部病例均在敷药后3~5天肿胀消退、疼痛消除。结论:消瘀止痛散具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接骨生新的功效,能使血行瘀散、肿痛自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的中医伤科内治法。本文讨论骨折的内治法,主要针对临床表现中的疼痛、肿胀、全身症状以及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内治用药。方法根据骨折的早、中、后三期辨证施治,拟定骨折1号方活血袪瘀、消肿止痛,2号方和营止痛、接骨续筋、舒筋活血,3号方补益气血、补益肝肾,临证加减。结果能有效减轻肿痛,促进骨折愈合。结论骨折患者外治同时运用中医药内治,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软组织扭挫伤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欣 《中医正骨》2003,15(10):57-57
急性软组织扭挫伤是骨伤科中常见病症之一 ,临床以局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多以内服及外敷方法为主。而在内服及外用的众多药物中 ,尤其以活血化瘀药应用最广 ,出现频率最高。据不完全统计在历代骨伤科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 2 0种药物 ,绝大多数都是活血化瘀药 ,如常用来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的古方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活血止痛汤 (《伤科大成》)、七厘散 (《良方集腋》)、八厘散 (《医宗金鉴》)及后人的经验方 :活血丸、活血祛瘀汤等 ,均以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0.
廖怀章认为脑挫伤的中医病机关键是瘀水互结,治疗当以活血化瘀利水为主.急性期主要是瘀水互结、闭阻脑窍,治以化瘀利水通窍为主;恢复期主要是痰、瘀、湿胶结,治以活血化痰利湿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中医杨文玉教授中药活血利水消肿方(土鳖虫、赤芍、泽兰、车前子、粉防己等组成)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0例骨折术后应用活血利水消肿方治疗的病例,对用药后第3天、第7天时间点,肿胀减轻、疼痛缓解程度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总结,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肿胀程度,术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  相似文献   

12.
五苓散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骨折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肿胀消退的速度影响到骨折及伤口愈合的快慢。骨折术后早期治疗不应只是单纯活血化瘀,应兼用利水消肿法促进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快速消退。自2004年11月至2006年8月,作者采用五苓散加减口服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肿胀,与20%的甘露醇静脉滴注组对比,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活血逐瘀胶囊的抗炎、活血化瘀及对离体子宫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研究其抗炎作用;去甲肾上腺素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研究其活血祛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小鼠足底注射福马尔林引起疼痛研究其镇痛作用;皮下注射己烯雌酚造成大鼠动情期研究其对离体子宫作用。结果:活血逐瘀胶囊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和大鼠足跖肿胀作用;显著改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其机制可能与α受体有关;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松弛子宫平滑肌作用。结论:活血逐瘀胶囊有抗炎作用、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可能与阻断α受体有关)、镇痛作用和松弛子宫平滑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瘀血内阻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活血化瘀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基本治法,广泛用于肿瘤治疗的各个方面。在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久病怪病从瘀治”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认为久积不消从瘀论治,以活血化瘀配合理气、化痰、除湿、解毒等祛邪治法,久虚羸瘦从瘀论治以活血化瘀配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等扶正治法,奇症怪病从瘀论治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辨治肿瘤诊治过程中常见疑难病症,癌性疼痛从瘀论治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辨证论治,或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活血逐瘀胶囊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药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活血逐瘀腔囊的抗炎、活血化瘀及对离体子宫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莱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研究其抗炎作用;去甲肾上腺素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研究其活血祛瘀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小鼠足底注射福马尔林引起疼痛研究其镇痛作用;皮下注射己烯雌酚造成大鼠动情期研究其对离体子宫作用。结果:活血逐瘀胶囊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和大鼠足跖肿胀作用;显著改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其机制可能与α受体有关;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松弛子宫平滑肌作用。结论:活血避瘀胶囊有抗炎作用、改善微循环障碍作用(可能与阻断α受体有关)、镇痛作用和松弛子宫平滑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为治疗瘀血的通法,但由于病因及瘀阻部位不同,其施法遣药亦异。因此要辩证精当,立法适宜,方可取得满意效果。笔者汇诸家之长,道药略识,求于同道斧正。1分型与治法①行气化瘀法:大凡气滞而引起的血瘀都可选此法。是以活血化瘀药与疏肝药合用使其既化瘀,又理气,调畅气机,血行通畅。代表方有隔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②补气活血法:适于气虚,血行无力所致的血瘀证。以补气药与活血药配合使用,通过补气以达到血行之目的。如补阳还五场之类;③散寒化瘀法:适于寒邪侵袭经脉,血行不畅而致的瘀血证。常以温经散寒与活血化…  相似文献   

17.
活血利水祛痰法从广义上讲,当包括行血利湿、活血利水、祛瘀化痰、破瘀逐水等数法。由于妇科每多血滞湿阻、血瘀水停、痰瘀互结等病证,故该法实为妇科常用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骨伤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治疗损伤骨折,多重气血,《正体类要》指出:“肢体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气滞血瘀是外伤及骨折的病理核心,祛瘀生新是其重要的治疗原则,《疡医大全》云:“有跌伤骨折,宜活血化瘀为先,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也”。桃红四物汤是遵循“活血祛瘀”的原则所组成的治疗骨折基本方,其主要药效机制集中在促进血液循环,重组破损的循环体系,故该方能明显改善骨折早期疼痛、肿胀等症状。本人常以桃红四物汤随证加味运用于骨伤科临床,收效极佳,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杨文明教授分期论治中风后脑水肿的临证经验。认为瘀、毒、水、痰是中风后脑水肿的主要病理因素,根据其不同发病时期、不同脑水肿程度,将其分为三期。早期、轻度脑水肿阶段,多以瘀、毒为主,治宜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极期、中度脑水肿阶段,多以瘀、毒、水为要,治宜化瘀解毒、通络利水,方用自拟化瘀解毒利水方;晚期、重度脑水肿阶段,多以瘀、毒、水、痰并见,治宜豁痰化瘀、通腑解毒,方用自拟加味星蒌承气汤。临证善用虫类药化瘀通络利水;强调整体观念,上病下取,二便分消;同时重视患者意识状态的动态观察和辨识,在病情未加重或恶化之前及时采取措施以截断病势。  相似文献   

20.
乐军  黄海  唐云 《光明中医》2002,17(3):14-16
疼痛是伤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非外伤性疼痛中 ,往往起病突然 ,疼痛程度较重 ,经常影响日常活动。疼痛部位以颈腰背部及四肢关节多见。究其病因 ,不外乎年老体虚 ,正气不足或劳伤营卫 ,气血内耗致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人体 ,留著于肌腠、经脉、筋骨 ,使气血运行失畅 ,不通则痛。在外伤性疼痛中 ,往往伴见局部皮肤瘀紫、肿胀及相应的功能障碍 ,系外伤所致肌表筋经、血脉营卫受损。伤科痛证中药内治法传统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或和营止痛、疏筋活络或补益肝肾、温经通络等方法治疗 ,笔者提出在益肾、活血、行气、通络之剂中参以辛凉或辛温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