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与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同,故将糖尿病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提升为冠心病的"等危症"[1],可见糖尿病对冠脉损伤的影响之大,那么,作为糖调节受损(IGR)成分之一的空腹血糖受损(IFG)是否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至今各研究并无统一结论[2,3],为此,本文整理了大量相关资料,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受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我院392例可疑冠心病住院患者,采集临床资料,由心内科心导管专业医师操作,行冠脉造影,按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按不同空腹血糖(FPG)分组:1组FPG〈5.6mmol/L。2组5.6FPG〈6.1mmol/L,3组6.1≤FPG〈7.0mmol/L,4组FPG≥7.0mmol/L,进行组间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脉粥样硬化程度对比;按是否患冠心病分组,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的基本特征。结果从1组到4组,随着FPG逐渐升高,年龄、BMI、冠脉积分、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及长病变、三支病变发生率逐渐升高,P均〈0.05;1组高血压患病率、BMI、年龄分别与其他组相比,P均〈0.05;1组冠心病发病率、长病变发生率、三支病变发生率、冠脉积分分别与其他组相比,P均〈0.05;非冠心病组的FPG为(5.59±0.99)mmol/L。结论将FPG控制在56mmol/L以下,患冠心病概率小。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抑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抑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而且增加这些患者的死亡率,而对这些患者进行干预,能改善预后,现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运动康复属于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实施运动康复,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猝死率,减缓疾病进展,减少费用支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运动康复中运动处方的制定至关重要,运动锻炼强度、时间、频率等要严格掌握。该文主要介绍冠心病患者运动处方制定及益处。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涉及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聚集状态,据初步研究资料显示我国MS患病率已高达13.25%,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0.26%。MS使发生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上升。本文着重对MS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陈珏 《中国循环杂志》2006,21(4):314-3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高发病,其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目前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燕  黄熙 《心脏杂志》2002,14(6):530-531
冠心病的分类 ,目前国内外意见尚未统一。本文着重综述冠心病的分型、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来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每组28例,治疗前后首先测定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等指标的含量,并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和心肌缺血总负荷,通过以上指标的比较来确定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内皮细胞以及心急功能的影响。结果应用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含量大幅上升,血清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到的观察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心肌缺血总负荷均大幅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形成,降低患者体内LDL的含量,调节人体血脂含量,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功瞻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葛根素有着稳定粥样斑块、抑制斑块内血脂的形成、防止血栓等效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扩张患者冠状动脉的作用,患者缺血区的血流情况会得到明显改善,心肌耗氧量就会降低,β受体的形成就会受到阻滞,进而抑制肾上腺素的激活作用,减小患者左心室的压力。葛根素与辛伐他汀联合起来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较好,患者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保护患者的心肌不受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自从1958年Sone完成第1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以来,CAG曾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金标准。1977年G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1986年法国的Puel和瑞士的Sigwart医师首先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对于已明确的可控因素,应积极干预,对新的危险因素的探讨,有利于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干预治疗。该文对血清尿酸水平与血压、血糖、胰岛素抵抗、肥胖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其是否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睡眠时气道塌陷而引起反复缺氧、白天嗜睡等症状,且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OSAHS在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OSAHS作为CHD的重要危险因素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OSAHS引起CHD的发病机制,OSAH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联系,OSAHS合并CHD的不良预后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抑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两者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增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然而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行为方式、基因、免疫调节紊乱、凝血机制紊乱、内皮功能受损、多不饱和脂肪酸缺乏、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何德全  综述  徐新  审校 《心脏杂志》2010,22(6):947-949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是指踝部动脉收缩压(通常取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已被证实是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简单、有效、无创的方法。而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发现其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病情预后亦密切相关,现对其主要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炎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炎症的重要标记物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潮。现综述C反应蛋白的来源、特性、代谢等问题,并通过临床试验、药物试验、细胞分子水平实验及动物实验几个方面的论述来认识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试图了解目前的证据能支持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新近发现的脂联素是脂肪组织中表达最丰富的产物.研究表明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将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ABCA1与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protein A1,ABCA1)是一种膜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内。ABCAl参与胆固醇的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处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及泡沫细胞的生成,减缓动脉硬化发生发展。在与冠心病相关的ABCA1基因突变位点中,部分位点的突变能够使冠心病(CHD)发病年龄前移。现就ABCA1与早发CHD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收常规护理干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5例为对照组,再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5例为综合护理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据最新统计资料,2000年全世界有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各种原因总死亡人数的1/3,预计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至2 500万,而其中80%都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9.
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21世纪的医学目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修正已知的风险因素,其病死率和发病率可下降30%~40%.然而,遗传风险对引发冠心病有着40%~60%的敏感度.因此,冠心病相关基因研究成为热点.继第一个由遗传引发冠心病的变体于2007年被发现之后,共36个冠心病的遗传风险因素被发现和证实,从而使冠心病的发病机理进一步明确,潜在的新的治疗靶点已出现.其实,这些遗传风险因素的发生很普遍,已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有超过一半的因素发生在50%的人口中,而且,有10个因素发生在至少75%的人口中.在针对心脏疾病预防的基因筛选中,遗传风险因素所扮演的角色迄今已被得到肯定.虽然技术已得到允许,但其中的功能分析可能是临床应用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临床试验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现阐述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其预后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