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宝芝  赵丹凤 《华夏医学》2005,18(5):874-876
概述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探讨最佳气道湿化方法,从生理湿化、药物湿化、加温湿化、人工鼻湿化、气道冲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陈雪真 《吉林医学》2005,26(3):253-25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的两种气道湿化方法,间断湿化法和持续湿化法。方法:对6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二组A组用间断湿化法,B组用持续湿化法,两种湿化方法从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支气管水肿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湿化法效果优于间断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湿化法优于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的两种气道湿化方法(间断湿化法和持续湿化法)的效果。方法对5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间断湿化法,观察组用持续湿化法。对两种湿化方法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支气管水肿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湿化法优于间断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O.05)。结论持续湿化法效果好,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加温式湿化器在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脱机后仍需保留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持续加温式湿化器湿化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法)和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无菌注射用水湿化法)各60例,观察2组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加温式湿化器湿化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微量泵持续泵入无菌注射用水湿化脱机后人工气道湿化法,具有有效减少并发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明显改善患者舒适度,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张花琼  杨建国  余杰 《海南医学》2014,(10):1548-1550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的湿化效果,为临床上进一步选择合理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入住ICU的138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为实验组(81例)和对照组(57例),实验组采用低流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滴入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气道湿化并发症(痰痂形成、气管黏膜损伤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χ2=7.001,P<0.01),实验组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672,P<0.01)。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患者,低流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持续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优于微量泵控制滴入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前者可降低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与间断气道滴入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对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自2009年3月-2010年1之间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气道湿化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输液泵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对照组20例,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观察组的人工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输液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可有效降低痰液粘稠度,气道湿化效果良好,且操作方便,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与间断气道滴入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对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自2009年3月-2010年1之间收治的4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气道湿化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输液泵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对照组20例,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法进行气道湿化。结果:观察组的人工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输液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可有效降低痰液粘稠度,气道湿化效果良好,且操作方便,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氧气湿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易污染且不易察觉,了解分析临床氧气湿化装置的污染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临床使用中的氧气湿化装置进行细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用氧气湿化装置使用前未检出细菌,使用24 h细菌检出率56.7%,48 h细菌检出率100%。使用至24 h、48 h、72 h及7 d时,湿化液中平均细菌量分别为1.25 cfu/ml、32.3 cfu/ml、150.5 cfu/ml及4612.9 cfu/ml;一次性使用的氧气湿化装置连续72 h未检出细菌,使用至7 d、14 d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0%及13.3%。结论复用氧气湿化装置的污染程度与其消毒水平、保存方式、使用时间、操作方法及湿化液的种类有关;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优于复用氧气湿化装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并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至2019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MR850湿化系统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湿化法.分别测量2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评估湿化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的使用效果是否优于传统的氧气湿化方法。方法将200例吸氧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对照组应用传统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湿化法,对正在使用的两种湿化液样本,分别在使用24h进行细菌菌落数检测,并观察两组病人给氧1小时后的血氧饱和度。结果实验组使用24h合格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二组病人在吸氧1小时后指脉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和传统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可起到同样的供氧效果,而新型一次性氧气湿化器比传统的湿化法更实用、更快捷,实现了无菌化安全吸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陆莉金  李建芳 《广西医学》2020,(16):2174-2177
目的观察自制新型气道湿化装置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5例。研究组行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新型气道湿化装置对气道进行湿化;常规组行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呼吸机湿化罐加温湿化液对气道进行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带管时间、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时间、痰液黏稠度、湿化液温度、每日湿化液用量、呼吸回路产生冷凝水情况、湿化效果。结果研究组带管时间、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时间短于常规组,气道湿化效果及痰液黏稠度优于常规组,每日湿化液量少于常规组,呼吸回路无冷凝水生成(均P<0.05)。结论新型气道湿化装置能及时、有效、持续、安全地向行机械通气患者气道内输送适宜温度的湿化液,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减少呼吸回路冷凝水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气管内持续微泵推注湿化与间断湿化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观察组2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微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气管内间断滴注湿化气道,2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较对照明显增加,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持续性气管内湿化的效果优于传统的间断性气管内湿化.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患者湿化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不同气道湿化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湿化量(对照组)和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观察组)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先评估痰液性质后给予相应的湿化量合理、安全,且可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解决氧气湿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湿化液污染、湿化产生的噪音以及减少护士更换湿化瓶的工作量问题.方法 选择住院需要吸氧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使用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对照组使用传统湿化瓶和一次性吸氧管,比较两组湿化物质的细菌生长情况,患者对噪声的感受,护士更换湿化瓶消耗的时间.结果 对照组湿化液的细菌生长率为30%,对湿化液产生的噪音有明显的感受,而试验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和噪音感受均为零,且试验组护士的工作量得到减轻.结论 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这种新型的氧气湿化装置应用于临床能有效解决传统氧气湿化液污染的问题,降低噪音对患者休息的影响,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持续人工气道湿化技术在防止气道干燥、结痂引起呼吸困难中的效果。方法: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和性质配制湿化液,应用微量泵调节滴速持续气道内泵入。结果:改用持续人工气道湿化技术后,气道湿化效果好,无一例气道干燥结痂引发呼吸困难的发生。结论:微量泵持续湿化人工气道,使气道持续保持湿化状态,易于痰液稀释和排出,防止了人工气道的干燥结痂而引起的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保证气道有效湿化,减轻呼吸道刺激症状,降低痰堵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救治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将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的间断定时气道湿化法.结果:通过对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实验组在形成痰痴、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痰培养阳性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痰痴形成、气道出血及肺感染的发生.微量泵持续湿化法优于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保证充分氧疗效果,解决氧气湿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湿化液污染及湿化产生噪音问题.方法 选择内科和胸外科肺癌患者172例,应用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水凝胶仿生学氧气湿化及输送系统,该产品可在输送氧气的过程中对氧气进行无菌无噪音湿化),与传统湿化方式对照比较.结果 ①咽干情况比较:对照组咽干总发生率为89.5%(154/172),实验组为13.8%(22/172),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②湿化噪音患者主观感受情况:对照组为85%(146/172),实验组为0%(0/17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③两种方法应用24 h后湿化单元细菌生长情况比较,对照组为100%(172/172),实验组为0%(0/17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水凝胶仿生学氧气湿化及输送系统应用于临床氧疗,能彻底消除传统的氧气湿化液污染导致的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显著改善了吸氧患者的睡眠质量,避免了折压吸氧管所导致的吸氧不充分的问题,缺氧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雷胜霞  王薇  毛利平 《吉林医学》2012,33(17):3756-3758
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与持续推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推注湿化法,观察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推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5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湿化气道法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痴形成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湿化气道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由于气管切开后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对气道湿化不够,将在气管内套管及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措施。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7月共护理气管切开患者50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气道湿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