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产程中实施徒手旋转胎头矫正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临床诊断为持续性枕后位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研究组产妇于宫口开大6~8 cm时行徒手旋转胎头;对照组产妇未采取任何措施.结果两组产妇胎位矫正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构成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产程中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矫正持续性枕后位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产程中进行产妇体位干预矫正胎方位在临床中的应用,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将B超判断为胎儿枕后位、羊水适量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胎方位转为枕前位率及剖宫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胎方位转为枕前位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产程中进行产妇体位干预能有效矫正胎方位,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孕、产期实施产妇体位护理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3年1月至12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各选20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在孕、产期实施体位护理;对照组产妇以传统助产模式分娩。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临产后胎头位置、各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临产后以枕前位衔接较多,各产程时间缩短,产后出血率、难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产期对产妇实施体位护理可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在降低手术产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吴金花 《吉林医学》2010,31(29):5111-5112
目的:观察头位难产产妇分娩方式和自然分娩率。方法:对223例活跃期枕后位、枕横位足月妊娠健康产妇,随机分为改变体位组(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观察组嘱其取与胎背相反的方向,侧俯卧位同时加强宫缩的方法,可使胎头枕部绝大多数能向前转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减少了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发生,降低手术分娩率,以提高产科质量。对照组采取随意体位。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80.26%,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为53.23%。结论:临产后尽早发现枕后位、枕横位并改变产妇体位,可预防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发生,减少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5.
产时超声指导产妇体位矫正胎方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B超监测胎头方位指导产妇体位,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宫口开大3cm、B超检查判断为枕后位的初产妇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10例,研究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娩出.结果研究组转为枕前位84例,自然分娩率7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活跃期为(194.6±21.5)min,第二产程平均(56.4±8.7)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产时应用B超确定胎方位可准确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能有效矫正枕后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待产过程中指导产妇采用不同体位预防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待产体位预防头位难产. 方法 选择临产后入产房待产的产妇300例,按随机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分别采用侧俯卧位,自由卧位(仰卧、侧卧),观察两组胎方位、分娩方式、产程时间. 结果 观察组顺产率、枕前位发生率、产程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待产过程中采用侧俯卧位能有效提高枕前位的发生,使顺产率升高.产程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第一产程活跃期使用产程活动车联合特殊体位矫正枕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院时B超确诊为枕横位且符合试产条件无胎膜早破的初产妇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活跃期胎膜未破时予产程活动车自由行走,宫缩较强时卧床休息予胎背对侧卧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产妇自由选择卧位。分析2组产妇的胎头转正率、分娩方式、第一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产程中,试验组由枕横位胎头转到枕前位的有60例,对照组由枕横位胎头转枕前位有41例,试验组胎头转正率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自然分娩第一产程的潜伏期和活跃期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非自然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产妇产后出血量、软产道损伤率、产褥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对枕横位的孕妇实行产程活动车联合特殊体位,可以增加产妇胎头转正率、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缩短第一产程的时间并降低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产妇体位护理管理对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枕后位及枕横位且未有明显的头盆不称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给予体位护理管理,对照组经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体位护理管理对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较大,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变孕妇体位矫正枕后位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潜伏期或活跃期经查体结合B超检查证实为枕后位的产妇120例。选择60例为实验组,产程中指导产妇体位待产,利用胎背重力向下的作用使胎背转至产妇腹壁侧,从而带动胎头转至枕前位而娩出,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胎儿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者,实验组42例(占70%),对照组15例(占25%),实验组在矫正胎方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经阴道分娩者实验组48例(占80%),对照组24例(占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在产程中应用改变体位是将枕后位转至枕前位的有效方法,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杨虹  钟进 《海南医学》2003,14(9):28-30
目的探讨产程中改变产妇的体位以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期间,潜伏期B超检查判断为枕后位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纠正胎方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1例(91%)胎儿从枕后位转至枕前位,88例经阴道分娩,剖宫产12例(12%).对照组经阴道分娩56例(56%),剖宫产44例(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取侧俯卧位能有效地矫正胎头枕后位,是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赵淑梅 《中外医疗》2013,32(17):134-135
目的探讨在活跃期对枕后位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活跃期不同时期进行综合干预措施:包括人工破膜、特殊体位、加强宫缩、徒手旋转胎头;对照组无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经阴分娩率明显增加(P<0.01),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下降(P<0.01),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明显缩短。结论在活跃期对枕后位进行综合干预安全、易行、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在产程中应用体位矫正法对产妇分娩机转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不采取干预措施,按照正常顺产步骤操作。观察组在产妇的分娩期提供体位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经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的成功率、剖宫产率以及第一和第二产程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有24例产妇成功从枕后位转变为枕前位,并经阴道分娩成功,所占比例为80%,只有6例产妇最后转为剖宫产;对照组产妇中只有9例产妇成功从枕后位转变为枕前位,所占比例为30%。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的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更短,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应用体位矫正法可以改善产妇的精神状态以及产力,进而缩短产妇的产程,同时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不仅简单易行,同时不会对产妇造成任何伤害,对医院的设备等也没有要求,适用性非常广,在降低剖宫产率方面有着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孕产妇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对孕产妇进行传统体位分娩,观察组对产妇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与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程时间与患者满意度评分上明显比对照组更佳,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在本次研究中比传统体位分娩的作用更加明显。自由体位分娩能有效减缓产妇的紧张情绪,增加产妇分娩过程的舒适度,一定程度上缩短产妇的产程,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赵贵  汪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116-1118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待产的100例单胎初产,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观察组第二产程全程采用自由体位联合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分娩方式。对比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耗时缩短、产后2 h出血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转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宫颈裂伤、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第二产程中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位难产采用徒手胎头旋转对孕产妇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 将506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54例,对孕产妇采用徒手胎头旋转术;对照组252例,采用让孕产妇与大卤门方向一致的侧卧位.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可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程中利用产妇体位纠正胎头位置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临产后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枕后位或枕横位的初产妇258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29例)采取与胎头枕骨对侧侧腹卧位,利用胎儿重力、羊水浮力与子宫收缩力的协同作用,使胎方位在下降过程中逐渐从枕后位或枕横位转至枕前位,并与对照组( 129例)比较。 结果 研究组119例( 92. 25% )经阴道分娩,剖宫产10例(7. 75% )。对照组73例(56. 59% )经阴道分娩,剖宫产56例(43. 4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 结论 在产程中利用产妇体位纠正胎头位置是提高阴道分娩质量及阴道分娩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干预在产程中矫正胎方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月在产科住院分娩,潜伏期经B超确诊为枕横位、枕后位的初产妇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对照组96例。观察组在产程中应用体位护理干预矫正胎方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有93例(91%)胎儿从枕横位、枕后位转至枕前位,91例(89%)经阴道分娩,剖宫产11例(11%)。对照组经阴道分娩70例(73%),剖宫产26例(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程中应用体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矫正胎方位,是将难产转变为顺产的有效方法,也是降低剖宫产率及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产程中改变产妇卧位矫正枕横位的效果。方法: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取宫口开大3~4cm诊断为枕横位无明显头盆不称、骨盆狭窄的初产妇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15例。研究组产妇在规律宫缩作用下,指导其取向胎背对侧方向的侧卧位,胎头在下降的过程中从枕横位逐渐转至枕前位而自然娩出,1例因胎窘行剖宫产;对照组13例胎儿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自然娩出,手术产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研究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在产程中改变产妇卧位可将枕横位转到枕前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特殊体位对胎方位不正的影响.方法 在临产后对诊断为枕横位和枕后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实施特殊体位护理.结果 实施了特殊体位的产妇,90.6%经阴道娩出胎儿.结论 实施特殊体位可以纠正胎方位不正,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  相似文献   

20.
刘樟生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223-224
目的:探讨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方位异常的效果。方法:产程中确定胎方位异常后,指导产妇取胎儿背部对侧侧俯卧位,直至第二产程早期,观察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的产程、剖宫产指征、分娩方式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孕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数、手术助产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产程中孕妇取侧俯卧位,能大大增加枕后位转为枕前位的机会,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