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用药进行研究。结果45例患者中,〉60岁、女性、静脉给药、用药剂量〉400mg,/a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1)。在所有患者中,用药不良反应涉及皮肤及附件29例(64.4%),消化系统5例(11.1%),神经系统4例(8.9%),心血管系统4例(8.9%),过敏性休克3例(6.7%)。治疗转归情况:32例(71.1%)停药后减轻或消失,13例情况严重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抗过敏药物治疗,并针对各系统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其中治愈9例,好转4例。结论左氧氟沙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涉及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用药时应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给药方式和用药剂量,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做到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查阅、汇总、分析医药文献所报道的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结果: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有皮肤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循环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结论: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完善不良反应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蔡伟 《青海医药杂志》2012,42(12):61-6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1月-2011年12月我中心收到省内各ADR监测点上报的175份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恶心、呕吐等过敏反应,2例发生过敏性休克;其不良反应发生快,多发生在输液过程中;(18 ~44)岁年龄段发生率相对较高;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对我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40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左氧氟沙星的病例资料,比较性别和用药剂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82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40例,发生率为4.88%,其中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日剂量〉400mg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日剂量≤400mg的患者(P〈0.01)。结论在临床应用中须把握左氧氟沙星的适应证,控制用药剂量,尤其对于女性患者更要谨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到的72例中药ADK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72例ADR所涉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等,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K的主要剂型(58.33%)。结论: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周乐玲  杨思芸  曾友志  赵光凤 《西部医学》2010,22(1):128-129,13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3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30.9%(71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66.5%(153例)。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茵药物(43.9%)和中成药(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0.0%(9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果林  欧伟红  蓝雪容 《河北医学》2009,15(9):1075-1078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出现左氧氟沙星ADR患者70例进行研究,总结分析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类型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本组年龄〈60岁患者有25例(35.71%),年龄≥60岁患者有45例(64.29%);静脉用药发生ADR患者64例(91.43%),口服用药者6例(8.57%);联合用药致ADR 52例(74.29%),单独用药18例(25.71%)。本组皮肤反应25例(35.71%),发生率位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15例(21.43%),全身性损害12例(17.14%)等。所有患者经调整滴速、停药或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左氧氟沙星ADR发生率日趋升高,临床医护应积极掌握其相关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处理措施,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邓敏 《当代医学》2011,17(32):141-14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以感染科2009年6月~2010年6月使用左氟沙星注射液(规格为0.3g/100ml)并出现不良反应的742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不良反应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在胃肠道症状、全身性损害和过敏反应等。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规律,合理地应用该类药物。方法对130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据榜首,其中左氧氟沙星、环丙杀星和加替沙星分别为61例(46.9%)、36例(27.7%)和24例(18.5%),氧氟沙星9例(6.9%)结论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179例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ADR危害程度、在医院科室中的分布情况等进行汇总分类统计。结果179例ADR报告中,8个月~89岁各年龄组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1.7%、33.0%、36.3%、19.0%;涉及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居第1位(30.0%),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占70.4%),产生严重危害者占16.2%;门诊(31.3%)、内科病区(223%);肿瘤病区(14.0%)是ADR居医院中分布的前3位。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应严格履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上报制度,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并分析1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抽搐病例。结果左氧氟沙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临床医师应用时需谨慎。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可致严重中枢不良反应,医师在临床应用中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高危因素等,谨慎选择,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且经发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5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分析出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结果①对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后发现,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手臂血管红肿疼痛、胸闷头晕、局部皮肤反应等。②男性与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意义(P0.05);50岁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于50岁以下患者(P0.05);日剂量600 mg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于300 mg患者;疗程5 d以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于5天以下患者(P0.05);有过敏史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于无过敏史患者(P0.05);有合并用药患者发生不良反应高于无合并用药患者(P0.05)。③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与50岁以上人群、日剂量600 mg、有过敏史及有合并用药有着直接的关系。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发生不良反应因素与50岁以上人群、日剂量600 mg、有过敏史及有合并用药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12月上报的118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9.5%);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47.5%),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菌药物(19例,占33.9%),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强化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32例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情况、ADR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32例ADR所涉及药品有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氟罗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32例ADR共涉及5个系统,其中涉及皮肤、消化系统的患者较多。结论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首选口服给药、常规剂量,及时判断和处理ADR,注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8例左氧氟沙星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定营 《广西医学》2007,29(10):1581-1582
目的 分析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6~2006年国内医药期刊报告的168例左氧氟沙星所致的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ADR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密切相关的因素为老年人、过敏体质.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左氧氟沙星的ADR,用药时加强对患者的观察,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52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从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52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中给药途径均为静脉给药,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大,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与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以输液时间>180 min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小。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性别差异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实施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7690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7690例ADR报告中性别因素分别与报告年份、患者年龄、药品类别、前位药品、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等指标相关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7690例报告中,男性4052例,占52.69%,女性3638例,占47.31%,男女之比为1.11∶1;2007至2010年男性比例均高于女性,而2005至2006年男性低于女性;0~21岁及51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而21~51岁女性多于男性;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中成药、维生素类药等引起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药、心血管系统药、呼吸系统药等女性多于男性;注射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7种药品引起ADR男性多于女性,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引起ADR女性多于男性;应用混悬剂、口服溶液剂、粉针剂等6种剂型出现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应用丸剂、分散片、胶囊剂等4种剂型则女性多于男性;腹腔用药、鞘内用药、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出现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局部外用、眼内用药、肌内注射等女性多于男性;ADR所致代谢营养障碍、视觉损害、血液系统等例数男性多于女性,而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女性多于男性;在一般的、新的一般的、严重的、新的严重的4种ADR严重程度中,男性ADR例数均多于女性。结论在加强ADR监测时,应了解ADR性别差异,其对实施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通过对ADR性别差异的深入分析,可以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我院428例抗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相关因素分析,了解抗菌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医院2009年1月113至2013年12月3113收集到的428例抗菌药物ADR/ADE报告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428例抗菌药品ADR/ADE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0—14岁的儿童61例(占14.26%);50~83岁的患者264例(占61.68%);头孢菌素类居首位239例(占5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所占比例最大385例(占89.96%);抗菌药物ADR/ADE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等。结论加强抗菌药物ADR/ADE监测工作,减少或者避免ADR/ADE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常用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3月应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共发生不良反应78例(9.38%),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方式有关,主要累及肝胆系统(26.92%)、皮肤及其附件(20.51%)、胃肠道系统(19.23%)等,多发生在用药后30d以内。结论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医生应熟知抗结核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尽量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47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12篇文献涉及的47例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1.7%的患者在输注清开灵1h内发生不良反应,6.4%的患者在用药24h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药物热18例(占38.3%),皮肤反应16例(占34.0%),过敏性休克7例(占14.9%),血管神经性水肿3例(占6.4%),精神症状3例(占6.4%)。结论在临床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时要注意合理用药,并在用药过程及用药后加强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