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皮肤保护膜用于PICC导管固定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芬  杨梅  徐敏冬 《西部医学》2010,22(4):687-689
目的探讨皮肤保护膜对PICC穿刺皮肤的保护及对导管的固定作用。方法将192例接受PICC穿刺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n=96)和对照组(n=96),试验组使用康乐保皮肤保护膜涂抹在穿刺局部周围皮肤上,再贴上3M透明敷料;对照组只使用3M透明敷料固定PICC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敷贴粘贴的时间。结果试验组出现2例皮肤不良反应(2.1%),对照组出现18例皮肤不良反应(18.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提前更换敷贴方面,试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例vs23例,P〈0.05)。结论康乐保皮肤保护膜提高了皮肤对敷贴的耐受程度,避免了皮肤损伤,延长了敷贴粘贴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的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3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治疗护理。于伤后不同时间段评定2组临床疗效、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将呼唤式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期患者,能加速患者清醒,提高清醒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黄严金 《中原医刊》2011,(23):77-78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10例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根据躁动分级后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约束方法,实验组采用了改良后的约束方法,对两组的意外脱管情况,皮肤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胃管意外脱管、皮肤受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尿管意外脱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约束方法对于颅脑损伤躁动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约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赛肤润液体敷料对骨科髋部骨折压疮高危患者压疮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髋部骨折的压疮评分≤12分的压疮高危患者106例,按照入院日期的单双号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使用赛肤润液体敷料预防压疮,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料预防压疮,2组预防压疮的其余方法完全相同.结果 试验组有1例患者发生压疮,发生率1.9%;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压疮,发生率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赛肤润液体敷料预防压疮效果优于3M透明敷料,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郝宴 《大家健康》2016,(5):236-236
目的:剖析重症监护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接收的重症监护患者,共计98例。以电脑随机盲法为原理,将所选病例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均49例。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同时加用压疮预防措施。观察两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结果: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8.16%,对照组为46.94%。试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5.92%,对照组为77.5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于重症监护患者常规护理中合理加用压疮预防措施,可减少压疮发生风险,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1月~2012年10月进行鼻塞式CPAP治疗的7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儿在使用鼻塞式CPAP治疗时使用3M水胶体敷料(人工皮)覆盖于鼻部及人中部皮肤,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鼻塞连接管道后固定;对照组患儿仅用合适的鼻塞连接管道后固定。结果:观察组39例患儿撤机后仅1例发生鼻部局部皮肤压红,未发生鼻粘膜糜烂及鼻中隔损伤。对照组患儿中有2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其中14例鼻部局部皮肤压红,5例鼻粘膜糜烂,2例鼻中隔损伤。结论:应用水胶体敷料覆盖鼻部及人中部皮肤后进行鼻塞式CPAP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鼻部皮肤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预腹泻或大便失禁所致的肛周皮肤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将因腹泻或大便失禁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92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6例。实验组采用OB棉条塞肛法联合皮肤保护膜进行护理,对照组单用OB棉条塞肛法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疗效和治愈时间及压疮发生率。结果两组的护理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5),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OB棉条塞肛法联合皮肤保护膜护理腹泻或大便失禁所致的肛周皮肤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安全、有效、易行的胃管固定方法,减少胃管脱出和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20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法和传统胶布固定方法。结果:试验组胃管脱出发生率(5.94%)低于对照组(17.82%)(P〈0.01),胃管重置试验组(2.97%)低于对照组(14.85%)(P〈0.001),试验组皮肤及黏膜损伤发生率(4.95%)低于对照组(14.85%)(P〈0.05)和吻合口瘘发生率(1.98%)低于对照组(8.91%)(P〈0.05)。两组胃管固定术后舒适度评分,术后1、4和7 d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胃管固定方法较传统胶布固定牢靠、舒适,降低了胃管脱出率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良鼻胆管固定方法,降低鼻部压疮的发生率。方法:采用3M加压高强胶带,"Y"形固定,在鼻腔和鼻胆管之间垫康惠尓水胶体敷料。结果:122例患者均用3M加压高强胶带固定鼻胃管,改良前60例发生鼻部压疮19起,改良后62例仅1例鼻部压疮发生。结论:改良的鼻胆管固定方法,能有效降低鼻部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激光雕刻的个性化鼻贴应用于鼻导管留置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食管癌手术需经鼻留置管道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裁剪的鼻贴固定鼻导管,试验组患者采用激光雕刻的个性化鼻贴。观察两组固定装置下的导管移位或滑脱、鼻贴卷边及更换次数、鼻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导管移位率、鼻贴卷边次数及更换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鼻腔黏膜压痕、鼻腔疼痛、鼻部压力性损伤及医用粘胶相关性皮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理维度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光雕刻的个性化鼻贴可降低临床鼻导管移位、鼻贴卷边及更换次数,减少鼻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及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1.
庞明辉  罗斌  张伟  王康  李平  郭志义  胡阳  杨春  杨洲  王波 《西部医学》2011,23(2):306-307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手术废弃胃肠减压并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胃肠外科进入快速康复的下消化道手术患者共413例,按术前是否常规安置胃肠减压分为研究组(187例)及对照组(22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吻合口漏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呕吐、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死亡率、肛门排气时间、呕吐、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的术后肺部感染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消化道手术废弃胃肠减压并术后早期进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危重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病人干预第1、10天的营养指标;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以及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反流误吸以及堵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第1天,2组病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鼻肠管组病人各项指标均高于鼻胃管组(P<0.05)。2组病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1)。结论: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并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留置鼻饲管长度不同对所发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鼻饲管置入长度为45~55cm,观察组为60~70cm。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延长鼻饲管插入长度后,保证胃管末端达到胃幽门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鼻胃减压管在大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进入试验的结直肠癌患者,按术前是否常规安置鼻胃减压管分为研究组(n=127)及对照组(n=15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吻合口漏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呕吐、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肛门排气时间、呕吐、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肺部感染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围术期无需常规安置鼻胃减压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空肠管其在预防乐果农药中毒反跳中的疗效,并与鼻胃管及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将65例口服乐果毒患者随机分为空肠管组22例、鼻胃管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反跳发生例数以及血胆碱酯酶活性百分比变化、达到正常值低限活力60%以上所需要时间等差异。根据结果对三组数据采用SP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结果空肠管组反跳发生4例,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60%以上所需要(10.04±1.21)d;鼻胃管组反跳发生10例,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60%以上所需要(11.17±1.58)d;对照组反跳发生10例,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60%以上所需要(11.35±2.05)d。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反跳发生率比较中,空肠管组与鼻胃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x^2=771,P〈0.05),在胆碱酯酶活力均值动态检测中,空肠管组比鼻胃管组和对照组恢复均更加明显。结论改良的空肠管能有效降低乐果类农药中毒患者反跳发生率,促进胆碱酯酶活力的恢复,减少死亡率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耳挂式固定胃管方法用于食管癌术后胃管固定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厦门市第二医院胸心外科90例食管癌手术留置胃管患者,按不同胃管固定方法分为实验组(耳挂式固定)45例,对照组(常规固定)45例,对两组患者之间胃管脱出、皮肤刺激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实验组胃管脱落发生率、皮肤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耳挂式固定胃管方法可提高胃管留置效果,减轻食管癌术后病人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胃管留置对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早期胃管留置、神经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予以神经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患者发病1周、2周时卒中相关性肺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及血浆白蛋白指标以及发病初及发病1个月日常行为能力评定。结果发病1周时治疗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继续治疗1周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1周对照组患者白蛋白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2周时对照组患者白蛋白指数远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2周时两组白蛋白指数均有下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日常行为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留置胃管可大大减少卒中相关性肺炎、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的远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1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疗效及对患者体表胃电图的影响.方法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将33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从胃管注入和胃理气汤30 mL,每日3次;对照组从胃管注入生理盐水30 mL和多潘立酮粉末10 mg,每日3次.分别观察治疗前1d及治疗后7d症状体征、记录胃管引流量、体表胃电图的变化,并对两组疗效和体表胃电图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正常胃电节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胃理气汤治疗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在应用鼻胃管引流治疗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同时应用鼻肠管早期恢复患者肠内营养的经验。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6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30名出现应激性溃疡患者行鼻胃管引流及同时置鼻肠管,第2天行胸腹部X线检查确认鼻肠管位置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同时监测胃残量。结果 30例患者在鼻胃管引流治疗同时均一次性鼻肠管置管成功,置管后次日恢复早期肠内营养。结论鼻胃管与鼻肠管在伴应激性溃疡的重症神经外科患者的联合应用是治疗应激性溃疡同时早期恢复肠内营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排便的影响。方法将58例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乳经鼻胃管喂养以及静脉营养方案,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sucking,NNS)。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初次胎便排出时间、胃残留奶量、平均日排便次数、平均日排便量。结果观察组患儿胎便排尽时间明显缩短,胃残留奶量明显减少,而平均每日大便次数则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可以促进早产儿胎便排出,增加每日排便次数,进而促进了胃的排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