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诊断与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35例急慢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造影检查,分析有无肿瘤染色、异常血管显现及造影剂外溢等影像资料,判断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原因。对30例阳性发现者,行超选择性造影确诊并介入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本组35例患者DSA造影发现出血30例,其中15例肿瘤,11例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结肠溃疡,总阳性率为85.7%(30/35)。结论DSA检查对下消化出血有定位、定性诊断。其对阳性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达到止血的目的,部分患者可以根治,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内镜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期选择性肠系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10例,术中肠镜检查确诊4例,本组手术12例,2例行DSA栓塞成功,全组治愈率100%。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内镜是目前小肠血管畸形较理想的诊断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1例无明确诱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消化道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别采取栓塞、手术或联合治疗;将血管造影表现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经DSA检查,9例有阳性发现,2例为阴性结果;共5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9例行手术治疗。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7.8%(7/9);定位诊断符合率88.9%(8/9)。结论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及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1例无明确诱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消化道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别采取栓塞、手术或联合治疗;将血管造影表现5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经DSA检查,9例有阳性发现,2例为阴性结果;共5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9例行手术治疗.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7.8%(7/9);定位诊断符合率88.9%(8/9).结论 D8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及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5.
尹君  罗军  靳雪广 《当代医学》2008,(17):73-7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1例无明确诱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消化道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别采取栓塞、手术或联合治疗;将血管造影表现5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经DSA检查,9例有阳性发现,2例为阴性结果;共5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9例行手术治疗.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7.8%(7/9);定位诊断符合率88.9%(8/9).结论 D8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及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及筘疗价值。方法对38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出血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即时灌药、栓塞。结果经DSA检查38例均为阳性发现,34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止血率89%。结论DSA在治疗消化道出血及诊断中有较高阳性发现率及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并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统计46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病因、诊断方法、临床治疗和转归。结果46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血管造影及手术诊治证实,病因依次为结直肠癌(21例)、结直肠息肉(10例)、炎症性肠病(5例)、血管病变(4例)及其他肠道疾病(2例),4例原因不明。①内科保守治疗:33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出血停止后均择期行结肠镜检查,29例明确诊断,其中10例结直肠息肉出血行高频电切术,16例结直肠癌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炎症性肠病行云南白药、康复新液、锡类散灌肠及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4例因肠道准备欠佳诊断不明。②急诊内镜处理:急诊结肠镜检查4例,其中炎症性肠病2例,进行云南白药、康复新液、锡类散灌肠及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结肠癌2例,行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③介入诊治:选择性CT血管造影或DSA检查发现血管病变4例,行血管栓塞治疗立即停止出血。④急诊手术探查:5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急诊手术探查发现结肠癌3例、肠套叠2例,手术切除后出血停止。结论下消化道大出血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出血不能控制者宜积极选用急诊内镜或造影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8.
乔宪伟  杨月娥  马民杰 《当代医学》2009,15(17):280-281
目的评价PSA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DSA造影检查。DSA表现有明确出血的采用栓塞治疗,不宜栓塞部位出血的行垂体后叶素灌注治疗。随访1~3个月。结果62例中43例血管有异常表现,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23例、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征3例、动脉瘤4例、血管畸形13例,43例中,栓塞治疗27例,有明确血管出血的23例、血管异常4例。药物灌注治疗29例,血管异常药物灌注治疗16例。无血管异常灌注血管加压素13例。结论DSA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动脉栓塞或药物灌注治疗出血性病变创伤小、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血管扩张症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9例结肠血管扩张症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血管扩张性病变;4例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结肠血管扩张症;5例非手术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乙状结肠切除术1例. 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肠血管扩张症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内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发现病变范围的相加,以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就诊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4 6例,年龄在1 9~78岁之间,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子胃镜、纤维结肠镜和小肠系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的出血灶.结果 46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发现小肠异常38例,未见异常8例,总阳性检出率为82.6%.其中,小肠血管畸形9例.小肠粘膜弥漫性炎症9例(其中Crohn病3例),小肠占位7例,回肠末端糜烂、出血伴溃疡4例,小肠活动性出血3例,小肠憩室2例,小肠息肉2例,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2例.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安全、无创伤,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是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SA检查和栓塞治疗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24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部位再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4例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结果 24例中16例造影阳性,阴性8例.阳性者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局部肿瘤血管及染色、动脉的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其中14例接受了栓塞治疗,12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复发出血,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DSA检查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是对血管性病变、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好,栓塞治疗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2.
李良 《当代医学》2014,(26):14-15
目的分析和观察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血管内介入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许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并观察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经过血管造影,阳性25例,而22例患者均为内镜辅助下止血失败后动脉型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时在血管造影中造影剂存在外溢现象,出血征象较为显著,经过血管栓塞治疗,患者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经过1个月随访,4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显示有出血征象,给予适量去甲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后,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1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范围内出现复发症状;5例经过血管造影未显示阳性患者,给予血管栓塞手术联合内科止血措施,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结论给予内镜下止血失败后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且血管造影与内镜检查在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8例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对出血处行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或明胶海绵、含钡聚乙烯(PVA)微球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阳性27例,其中血管畸形17例,肿瘤6例,小肠憩室3例,回盲部溃疡1例.介入治疗27例,其中17例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即时止血13例,止血率76%;10例介入栓塞治疗,即刻止血8例,2例术后24 h出血停止. 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后,其中9例适宜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弹簧圈经导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DSA检查阳性,2例未见确切异常DSA征象。9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止血成功,且无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另1例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其外科术前定位准确。结论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邱雄  赵聪  刘西平  史维  袁德强  吴立平 《四川医学》2001,22(12):1110-1111
目的 探讨肠道血管病变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 对15例肠道血管病变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胃镜检查,未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溃疡、肿瘤及其他出血病灶,8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充盈缺损等任何异常影象,15例肠镜检查中3例见盲肠,升结肠处粘膜下血管增多,扩张。10例行99mTc标记红细胞ECT检查,2例提示活动性出血,12例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1例见扩张增粗的供血动脉及动脉期早期的静脉显示位于回结肠动脉,2例肠壁染色增浓,出现点片状造影剂浓集区,位于空肠,8例供血动脉迂曲扩张,局部血管丛异常增多,结构紊乱,位于空肠和回肠,DSA检查阳性率92%,DSA后即行栓塞治疗8例,成功止血6例,占75%。1例术前检查未能明确出血部位,手术探讨查发现病灶1例,结论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是准确诊断肠道血管畸形的可靠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血管异常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分析血管异常所致下消化道出血22例的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血便、黑便为主,12例入院时伴有贫血。经钡餐、电子内镜、血管造影多项检查,确诊为血管异常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肠镜检出9例,肠系膜动脉造影检出13例。病理及手术证实血管发育不良13例,动静脉畸形6例,门脉高压相关肠血管病变3例。血管病变与出血灶位于小肠占72.7%(16/22)、右半结肠占18.2%(4/22),合并回肠结肠病变占9%(2/22)。3例内科治疗血止,19例经手术治疗,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早期肠镜检查与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及诊断。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对控制出血有效,复发再出血率低。  相似文献   

17.
黎卓江 《吉林医学》2014,(2):296-29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胃镜及结肠镜无法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接受治疗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予以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对48例未发现出血原因的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6例患者检查出有小肠病变,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为54.2%。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及结束后,无患者发生不适感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可以检查出小肠疾病,提高临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率,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70-97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消化道出血价值及介入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6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动脉DSA检查,随机分为两组,即栓塞组、药物灌注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20例患者中,经DSA检查诊断阳性率为109例(90.8%),且不同消化道出血病因表现不同;栓塞组止血总有效率53例(96.4%),明显高于药物灌注组45例(83.3%,P<0.05)。栓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7%(7/55);药物灌注组13.0%(7/5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SA检查诊断消化道阳性率较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且于介入下治疗消化道出血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9.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68例受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176例有消化道症状,92例为健康查体者。 结果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267例完成检查,其中204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76.4%。检出病变包括食管病变52例(25.4%),胃部病变74例(36.2%),小肠病变89例(43.6%),结肠病变28例(13.7%)。3例小肠间质瘤,1例克罗恩病,1例小肠淋巴瘤,2例血管畸形经手术证实。手术前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造影、腹部CT、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仅1例小肠间质瘤腹部CT证实,1例克罗恩病全消化道造影诊断可疑。 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对消化道疾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在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出血期间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中应用olympus CF-LB3B(全长型)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例。结果末段回肠平滑肌肉瘤1例,行部分末段回肠切除,术后5年无复发;空肠溃疡并出血1例,行部分空肠切除术,术后2年无复发;空肠黏膜下小动脉瘤出血1例,行空肠部分切除,术后3年无复发;回肠黏膜下血管畸形出血1例,行部分回肠切除,术后4年无复发。4例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术前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对小肠病变致原因不明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术前定位定性有确诊意义,对术中内镜检查有指导性作用。术中应用全长型纤维结肠镜对进一步准确定位定性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决定性意义。术前血管造影配合术中内镜检查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