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炎作用机制的进展及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抗炎作用 ,其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兴趣 ,目前认为主要通过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及抑制白介素 - 8的分泌起作用。一些临床研究已表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某些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玫瑰糠疹、痤疮、酒渣鼻、色素性痒疹、苔藓样糠疹等的治疗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抗菌作用外,还兼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迁移,促进免疫细胞凋亡,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下调黏附分子表达及影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交织作用共同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在皮肤科应用方面,除用于感染性皮肤病外,对某些炎症性或免疫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玫瑰糠疹、痤疮、酒渣鼻、苔藓样糠疹、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色素性痒疹、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亦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生殖支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目前治疗生殖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生殖支原体临床菌株已经在阿奇霉素治疗失败的生殖支原体相关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分离出来。生殖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突变位点主要位于23SrRNA基因和核糖体蛋白基因L4和L22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性传播疾病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1817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性传播疾病的不良反应按新老品种分成二组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新品种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微生物作用强,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阿维A治疗重症银屑病和毛发红糠疹2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A酸类药物可调节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有抗炎作用临床上常用下治疗角化异常性皮肤痫,如银眉病和毛发红糠疹等。2002年7月—2004年3月我所采用阿维A治疗15例重症银屑病、5例毛发红糠疹患者,现将临床疗效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痤疮患者的痤疮丙酸杆菌对三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三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药敏情况。方法采用MALDI-TOF MS鉴定痤疮丙酸杆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12例痤疮患者中,分离出156株痤疮丙酸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克拉霉素83.97%(131/156)、阿奇霉素48.72%(76/156)、红霉素30.13%(47/156),且三种抗生素间存在交叉耐药。156株痤疮丙酸杆菌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四环素100%敏感。结论痤疮患者的痤疮丙酸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并且存在交叉耐药,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均敏感,这为本地区痤疮治疗临床用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多西环素属四环素类,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活性,皮肤科多用于治疗寻常痤疮、玫瑰糠疹。在过去几十年中,许多研究阐明了多西环素的抗炎机制。在M.Henehan等最新综述文章中,对多西环素的抗炎作用机理及在炎症性皮肤病的应用进行了综合报告。多西环素抗炎机制主要包括:(一)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多西环素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痤疮丙酸杆菌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类抗生素交叉耐药和临床表型情况。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鉴定痤疮丙酸杆菌,使用琼脂稀释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并使用韦恩图统计药敏交叉耐药数据结果。结果:156株痤疮丙酸杆菌对四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中,17株对四种大环内酯-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全敏感,余139株对四种抗生素单一或多重耐药。其中二重耐药率为19. 4%(27/139),三重耐药率为5. 7%(8/139),四重耐药率高达28. 1%(39/139)。结论:东莞地区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存在多重、交叉耐药,可能与大环内酯-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作用机理相似有关。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一直是治疗梅毒的一线用药,常用替代药物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梅毒螺旋体(Tp)菌株已在全球多个地区流行,近年也有四环素类治疗梅毒失败的例子,但其耐药情况尚不普遍.本文将对Tp耐药情况、已报道的耐药突变和潜在的耐药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地区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对三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情况。方法:采用质谱检测系统鉴定痤疮丙酸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痤疮丙酸杆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104例痤疮患者中分离出70株痤疮丙酸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阿奇霉素71.43%(50/70)、克拉霉素65.71%(46/70)、红霉素32.86%(23/70)。三种抗生素间存在交叉耐药。结论:东莞地区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并且存在交叉耐药,为该地区痤疮治疗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生殖支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病原体,近几年报道生殖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为23SrRNA基因突变,氟喹诺酮类耐药的机制主要为拓扑异构酶IV基因ParC以及DNA促旋酶基因GyrA的突变。随着全球范围内生殖支原体感染率的升高,如何控制生殖支原体耐药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新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传统抗生素的使用及新型抗生素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解脲支原体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脲支原体是引起非淋球茵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有效药物。随着解脲支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国内外对解脲支原体的耐药机制研究逐渐增多。tetM的核糖体保护作用是解脲支原体对四环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喹诺酮类的主要耐药机制与编码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亚单位的基因突变有关。外膜蛋白对药物的低通透性(外排抗性机制)、靶位的修饰改变及酶修饰引起抗生素结构改变是大环内酯类的主要耐药机制。但解脲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他克莫司外用治疗皮肤病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名FK506)是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其效力比环孢素强10~100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抑制人体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也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系统性用药治疗皮肤病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巨大的全身不良作用限制了它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其外用制剂的产生,拓展了它在皮肤科应用的领域,在此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泰力特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泰力特(国产阿奇霉毒,北京太洋制药公司生产)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对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感染等治疗有效,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996年2月~1996年7月我们在门诊使用此药治疗重度痤疮患者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0...  相似文献   

15.
当银屑病皮损面积小于5%时以外用治疗为主.他克莫司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免疫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的活化.外用他克莫司治疗银屑病特别是面部、皱褶部位皮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但现有的报道大多为开放性的观察,缺乏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外用他克莫司对于儿童的远期不良反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百色地区2004~2006年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变化情况,为临床选用敏感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就诊的1326例泌尿生殖道非淋 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进行尿道(男性)及宫颈(女性)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年间支原体对9种抗生素耐药的变化情况。结果百色地区支原体耐药有所改变,2006年支原体对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均高于2004年,而对大环内酯类与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率相对稳定。结论百色地区2004-2006年生殖道支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增加,而对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性相对稳定,仍可以用于治疗生殖道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7.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朗格汉斯细胞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朗格汉斯细胞在发病早期迁移至皮肤淋巴结,活化并主导Th2型免疫反应。治疗方面,倍他米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抑制朗格汉斯细胞诱导Th2型炎症,而焦油和组胺4受体拮抗剂则可抑制朗格汉斯细胞表达CCL17和CCL22。本文对朗格汉斯细胞在特应性皮炎免疫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脲原体是最小和最简单的自我复制细胞之一。它们缺乏细胞壁,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万古霉素不敏感,并且不能合成叶酸,所以对磺胺类药物或甲氧苄啶也不敏感。该综述阐述了脲原体一些可能的耐药机制,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可能是主动外排(msrD、msrB基因)或23S rRNA突变或甲基化(erm基因);对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可能是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s)的突变;对四环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可能是存在tetM基因。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脲原体耐药情况各不相同,所以临床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遗传、免疫、环境因素均参与其发病过程,但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环境因素中,感染与银屑病关系最为密切。临床治疗中观察到,抗生素治疗可以改善银屑病,常用的有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利福平、甲砜霉素等。利福平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抗菌作用外,其免疫抑制、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治疗银屑病也具有一定作用。但皮肤、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与银屑病也有着密切联系,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因此关于银屑病治疗中的抗生素使用问题需要更多基础和临床研究来阐明其合理适应症、具体机制及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药物反应     
20090135382例氧氟沙星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20090136注射用盐酸洛美沙星致不良反应2例;20090137956例暴露患者抗狂犬病血清联合运用抗过敏药的临床观察;20090138部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疹(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