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目前,肝癌疫苗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应用肝癌细胞、肝癌相关抗原、癌基因、细胞因子等作为免疫原作用于机体,或以其冲击树突状细胞、转染载体从而构建有效的肝癌疫苗,诱导特异性免疫是其研究的主要方面。现综述肝癌疫苗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制备大鼠BERH-02肝癌和激活B细胞融疫苗并观察其免疫相关表型,为融合肿瘤疫苗应用人体提供。方法应用PEG在不同条件下,半肝癌细胞与激活B细胞融合。流式细胞仪鉴定融合细胞比例和检测MHC-Ⅰ/Ⅱ、B7、ICAM-1、LEA-1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三氧化二砷应用于肝癌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有剧毒,但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综述其在肝癌治疗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阐明As2O3的抗肿瘤机制主要为通过调控多种基因选择性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选择性细胞毒作用、抗肿瘤血管形成作用、改变肝癌细胞核基质蛋白成分及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细胞抗原(PCNA)的表达等;细胞周期分析显示As2O3可以阻滞肝癌细胞于S+G2/M期;与ADM、DDP等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丁硫氨酸亚矾氨(BSO)可增加肝癌细胞对As2O3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 BERH - 2肝癌细胞与激活 B细胞的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 PEG将大鼠 BERH- 2肝癌细胞与激活 B细胞融合 ,制备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 ;部分肝癌疫苗免疫动物前经 6 0 Co照射 ;大鼠被肝癌疫苗免疫之前或之后 ,接种肝癌 BERH- 2细胞或组织块 ,观察疫苗对肝癌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 :经细胞融合疫苗保护的大鼠可获 10 0 %无瘤生存 (8/8) ,而 HERH- 2或照射后 BERH- 2对照组大鼠均生长肿瘤死亡 (0 /8)。经皮下接种细胞融合肝癌疫苗治疗大鼠 ,肝内注射肝癌细胞的大鼠可获 85 %以上无瘤存活。照射后细胞融合肝癌疫苗与未照射的获得同样治疗效果。不经筛选的细胞融合疫苗也获相同治疗效果 ,而对照组大鼠均生长肿瘤后死亡。结论 :细胞融合肝癌疫苗对大鼠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照射的细胞融合大鼠肝癌疫苗和不经筛选的融合细胞同样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细胞因子缓释微球的肿瘤疫苗预防和治疗肝癌的疗效及抗癌机制。方法 我们研制开发了一种肿瘤疫苗,其组成是固定的肿瘤细胞或组织碎片、细胞因子缓释微球和免疫辅助药。采用多聚甲醛固定的小鼠Hepal-6细胞或肿瘤碎片、微球包装的GM—CSF和/IL—2和合成TiterMax Gold等不同成份的瘤苗皮内接种C57BL/6J小鼠,随后肝内接种活体Hepal-6细胞。结果 对照组15只小鼠全部发展成肝肿瘤;含有固定Hepal-6细胞和IL-2及GM—CSF微球的肿瘤疫苗,80%小鼠获得保护。再加入免疫辅助剂TiterMax Gold的肿瘤疫苗,则87%小鼠获得保护。将Hepal-6细胞接种于左躯干皮下。肿瘤长至直径5mm时,皮内接种肿瘤疫苗2次。结果显示,对照组肿瘤继续生长。疫苗组在第2次接种后7—10天,10只小鼠中9只肿瘤生长受到抑制,随后明显缩小。60%小鼠的肿瘤完全消散。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未接种疫苗的小鼠脾细胞不能杀灭Hepal-6细胞和其他肿瘤细胞;而接种疫苗的小鼠脾细胞对Hepal-6细胞杀瘤活性达41%,但对B16—Fl,Lewis肺癌细胞(LLC),肾癌细胞(Renca),膀胱癌细胞(MBT-2)则无效。疫苗的Ⅰ期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肝癌疫苗能有效地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诱导DTH反应。结论 肝癌疫苗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原发性肝癌,其抗瘤机制是诱导内源性抗原特异性CTL反应,其杀瘤特性是由典型的:MHC—Ⅰ限制的CD8^ T细胞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索18(IL-18)位于11q22.2-q22.3染色体上,其前体形式由19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被称为干扰素(IFN)γ诱生因子,它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致炎细胞因子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令人鼓舞。在肝癌研究中,初步发现IL-18可通过激活机体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激活机体免疫功能,杀伤癌细胞。另外在疫苗研制方面IL-18也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用TNF α基因修饰联合冷冻法制备更高效能的抗肝癌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用TNF α基因修饰和冷冻处理的H2 2细胞制成疫苗A ,用TNF α基因修饰未经冷冻处理的H2 2细胞制成苗B ;另外 ,用未经TNF α基因修饰行冷冻处理和未行冷冻处理的H 2 2细胞 ,分别制备疫苗C和D。比较这 4种疫苗的抗小鼠接种性肝癌的作用。结果 用TNF α基因修饰和冷冻处理H2 2细胞制成的疫苗 ,其降低接种性肝癌发生率的作用 ,提高脾淋巴细胞IL 2和TNF诱生水平及脾脏CTL对H2 2细胞的杀伤活性的作用 ,均明显优于其他 3种疫苗。结论 冷冻处理TNF α基因修饰的H2 2细胞 ,可提高该细胞的免疫原性 ,从而可提高疫苗的抗小鼠接种性肝癌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与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建松  乔友林 《中国肿瘤》2008,17(4):293-296
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是发生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已在一些地区取得较好的预防肝癌的效果,应当继续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同时加紧丙肝疫苗的研制。药物预防和饮食因素对肝癌的预防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肝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呈现多阶段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癌前病变-肝癌。其中肝癌癌前病变恶变成为肝癌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受Kupper细胞极化方向的影响。Kupffer细胞是肝脏中特殊的单核巨噬细胞,可在不同的微环境中分化出不同的表型即M1型和M2型,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在肝癌中发挥抑癌或促癌的作用。研究发现多种miRNA、LncRNA可通过靶向干预Kupffer极化相关蛋白进而调控其极化方向,从而影响肝癌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及恶变,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本文主要阐述上述研究的前沿进展,为肝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们率先在国内外报道了有关B7基因修饰肝癌细胞对其免疫原性和致瘤性的影响及B7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tumor cell vaccine,TCV)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缺乏B7分子的小鼠肝癌细胞Hepal-6与细胞株中导入小鼠B7-1,B7-2基因,能使该肝癌细胞株的免疫原性大大增强,致瘤性完全消失.用丝裂霉素C(MMC)处理转染了B7-1,B7-2基因的小鼠肝癌细胞Hepal-6细胞株,制备成肿瘤细胞疫苗,其抗肿瘤作用明显增强,表现为对论动物的免疫模型起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对早期模型起部分治疗作用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