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治疗前后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分析,探讨术前介入治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68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术前介入治疗(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行MRI检查,观察MRI图像上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信号变化,比较两组术后的生存率。结果MRI示观察组介入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29/33);26例(78.79%)T2WI信号消失;25例(75.76%)T1WI增强扫描肿瘤不强化或轻微强化;11例(33.33%)盆腔内淋巴结肿大。对照组与观察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82.86%(29/35)和84.85%(2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43%(18/35)和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介入治疗能为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创造条件,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预后,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MRI对宫颈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控制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治疗前后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分析,探讨术前介入治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68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术前介入治疗(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行MRI检查,观察MRI图像上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信号变化,比较两组术后的生存率.结果 MRI示观察组介入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29/33);26例(78.79%)T2WI信号消失;25例(75.76%)T1WI增强扫描肿瘤不强化或轻微强化;11例(33.33%)盆腔内淋巴结肿大.对照组与观察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82.86%(29/35)和84.85%(2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1.43%(18/35)和75.76%(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介入治疗能为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创造条件,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预后,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MRI对宫颈癌介入治疗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不同治疗方法对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02年1月至2006年2月收的42例ⅠB2~ⅡB期宫颈癌,对术前同步放、化疗组即新辅助化疗联合腔内后装放疗组15例,新辅助化疗组11例,腔内后装放疗组1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①术前同步放、化疗组与新辅助化疗组、腔内后装放疗组对比,临床总有效率为75.0%.各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切除率100%;②宫颈癌患者经各组治疗后肿瘤直径较治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新辅助化疗及术前同步放、化疗可减少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及宫旁血管癌栓的发生率,各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比较,X2=1.36,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前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经分段诊刮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行MRI检查,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2例子宫内膜癌按照FIGO 2009分期标准,MRI判断为ⅠA期31例,ⅠB期15例,Ⅱ期6例,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与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0.05)。术前MRI分期ⅠA期、ⅠB期、Ⅱ期敏感性分别为90.3%、86.7%、83.3%,特异性分别为90.5%、89.2%、100%,准确率分别为90.4%,82.1%、98.1%。结论 MRI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性高,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3月-2006年8月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3I例ⅠB2~ⅢB巨块型宫颈癌,鳞癌采用PVC、腺癌采用FIP方案,术前进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介入治疗)后2~3周手术,观察近期的疗效。结果:临床近期有效率达90%,手术切除率达100%。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疔前明显缩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并达到切缘距离病灶1cm以上。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放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1年12月的37例手术后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通过观察计算其5年生存率,观察治疗并发症等以观察术后放疗的效果。术后放疗方法包括单纯腔内治疗(8例)、单纯体外照射(10例)或体外、腔内联合放疗(19例)。37例中,Ⅰa期8例(21.6%),Ⅰb期12例(32.4%),Ⅱa期8例(21.6%),Ⅱb例(24.3%)。结果:37例中5年生存率为67.6%,其中Ⅰa期为87.5%,Ⅰb期为66.7%,Ⅱa期为62.5%,Ⅱb期为55.6%。治疗后阴道残端复发2例,盆腔复发6例,远处转移2例。术后放疗并发症有:放射性膀胱炎2例(发生率5.4%),放射性直肠炎4例(发生率10.8%),其中直肠阴道瘘1例(发生率2.7%)。结论:高危型Ⅰ、Ⅱ期宫颈癌术后放疗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且疗效仍偏差,尤其是手术范围不够的情况下术后放疗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这些病例的治疗方案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ⅠA-ⅡB期宫颈癌合并妊娠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999年4月~2007年6月收治的9例ⅠA-ⅡB期宫颈癌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并以同期治疗的40岁以下非妊娠期ⅠA-ⅡB期宫颈浸润癌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特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预后相关因素等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相比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不影响宫颈癌的发展,其手术和放疗方案基本与普通宫颈癌相同,预后也无明显差异,可根据临床期别及对生育的要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期间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科进行NACT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护理要点总结分析。结果 33例患者发生轻度过敏反应2例(6.1%),重度胃肠道反应3例(9.1%),骨髓抑制9例(27.3%),心血管毒性反应1例(30%),迟发型皮肤毒性反应1例(3.0%),经有效的预防和对症处理,顺利完成化疗并如期接受手术。结论 有效的化疗护理有助于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分为化疗组(术前化疗+手术治疗,47例)和手术组(直接采用手术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差异。结果化疗组不同病理分期化疗总有效率为Ⅰb2期92.86%、Ⅱa期80.00%、Ⅱb期69.23%,不同病理分期患者的化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χ2=2.447,P=0.294)。化疗组鳞癌化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腺癌类型(χ2=5.738,P=0.017)。化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化疗组和手术组患者术后的标本检查中,阴道切缘阳性率为4.26%和2.3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脉管浸润率分别为12.77%、17.02%,均显著的低于手术组(χ2值分别为4.369、8.957,均P<0.05)。化疗组术后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78.72%(37/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21/42)(χ2=8.062,P=0.005);化疗组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为88.23%(41/47),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但无显著性差异(χ2=0.660,P=0.416)。结论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提高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3月~2006年8月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31例ⅠB2~ⅢB巨块型宫颈癌,鳞癌采用PVC、腺癌采用FIP方案,术前进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介入治疗)后2~3周手术,观察近期的疗效。结果:临床近期有效率达90%,手术切除率达100%。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并达到切缘距离病灶1cm以上。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余慧敏  易村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70-3072
目的:探讨宫颈癌ⅠB~ⅡB期淋巴结转移的高危险因素以及转移途径,了解盆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7年10月的子宫颈癌ⅠB~ⅡB期291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91例患者中,盆腔淋巴结转移64例,淋巴结转移率为22.0%。转移部位以闭孔最多,占18.2%(53/291),其余依次为髂内4.8%(14/291)、髂总3.4%(10/291)、髂外3.1%(9/291)、腹股沟深淋巴结1.7%(5/291),宫旁淋巴结0.7%(2/291)。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相关,而患者组织学病理分级、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闭孔淋巴结是子宫颈癌最常见转移部位,可能是宫颈癌的前哨淋巴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间质浸润深度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而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术前治疗Ⅰb~Ⅱa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3年3月间收住院未经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共64例,分成2组。对照组:33例,入院后直接行子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31例,术前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监视下,采用Seld 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明显的分支,2周后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结果:观察组术前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显效率100%,且观察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对介入化疗栓塞的有效反应率为73.68%,其中完全缓解率为10.53%,部分缓解率为63.16%。观察组总的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分别为6.45%、3.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39%、27.2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巨块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巨块型患者(4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2年复发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100%,对照组为93.9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超选择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消除盆腔内病理高危因素,减少术后复发率,可作为治疗具有不良预后高危因素早期宫颈癌(尤其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常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Ⅰb2-Ⅱb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47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TP)化疗方案:紫杉醇150~175mg/m2静脉滴注1 d,顺铂50 mg/m2分2 d静脉滴注,化疗后均行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47例巨块型子宫颈癌应用辅助化疗治疗,有效率(CR+PR)82.98%(39/47),其中12例Ⅰb2期患者宫颈肿物完全消失,效果显著。不同期别宫颈癌患者化疗后肿瘤均较化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采用NACT可使肿瘤缩小,提高症状改善率和手术切除率,为争取早中期宫颈癌根治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12例宫颈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防止穿刺部位血肿及血栓形成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2周后行子宫根治术+贫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地实施了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手术全部成功。结论 宫颈癌介入治疗护理可有效排除患者的心理顾虑,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2004年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1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100%,局部复发率为5%.患者术后创面渗血量相对减少,恢复快,乳房外形满意,两侧乳房基本对称,患肢功能恢复好.结论 保留乳房根治术加放疗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可取得满意效果,应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术前介入治疗Ⅱ期宫颈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3):27-2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介入化疗的方法对Ⅱ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36例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进行介入化疗,化疗后14 d行宫颈癌根治术;另18例Ⅱ期宫颈癌患者单纯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分别进行疗效的观察和评定.结果术前介入化疗组的症状减轻率为100.0%,近期有效率为100.0%,5年生存率为82.6%;单纯手术治疗组的症状减轻率为67.8%,近期有效率为72.0%,5年生存率为42.7%,明显低于术前介入化疗组(P<0.05).结论对于Ⅱ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术前介入化疗的方法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近期有效率和生存期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b值联合评估宫颈癌化放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30例接受全程化放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结束时行盆腔常规MRI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并根据治疗结束9个月随访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CR)组(15例)、部分有效(PR)组(9例)、稳定(SD)组(6例),分别计算及两两比较各次扫描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及直径变化,在b=0、600 s/mm^2和b=0、1000 s/mm^2 ADC图上分别计算ADC,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b值ADC图评估宫颈癌化放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结果 三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ADC在b=0、600 s/mm^2 ADC图和b=0、1000 s/mm^2 ADC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治疗2周后ADC提高比均高于PR组和SD组(0.35±0.10比0.22±0.10、0.21±0.08和0.28±0.08比0.14±0.04、0.16±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与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CR、PR及SD组肿瘤直径降低比分别为0.36±0.18、0.33±0.17和0.24±0.09,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1,P> 0.05).治疗2周后在b=0、600s/mm^2ADC图上,当ADC阈值设为0.211×10^-3 mm^2/s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100.0%;在b=0、1000s/mm^2ADC图上,当ADC阈值设为0.181×10^-3 mm^2/s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100.0%;两种ADC图评估宫颈癌化放疗早期疗效的准确度均较高,且大致相当.结论 治疗2周后ADC提高比可以用于预测宫颈癌患者化放疗的疗效;两种b值的评估疗效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19.
李洋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84-3586
目的:分析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高危因素,为早期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手术治疗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42例纳入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盆腔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并对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42例早期宫颈癌有3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23.9% (34/142),其中30例(21.1%)闭孔组淋巴结阳性,8例(5.6%)髂内组淋巴结阳性,3例(2.1%)髂外组淋巴结阳性,3例(2.1%)髂总组淋巴结阳性.24例孤立性淋巴结转移,10例多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组5年生存率为51.2%,无淋巴结转移组为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侵犯类型,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是否有脉管浸润及宫旁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超过4 cm,深度浸润,脉管浸润以及宫旁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最易受累,肿瘤直径超过4 cm,深度浸润,脉管浸润以及宫旁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7年间ⅠB2~ⅡB期宫颈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其中50例在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2疗程(A组),50例在手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B组).比较2组的化疗疗效及手术疗效.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0%,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分期:A组与B组之间的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及宫旁脉管癌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提高宫颈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