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欲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联合组),每组50例。患者术后被送至麻醉后恢复室(PACU),记录患者此时的VAS评分。在PACU期间,患者需静脉滴注吗啡,一直到VAS评分≤1分时停止,到结束时记录吗啡的用量。结果与全麻组相比,联合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吗啡总用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分别实施吸入麻醉、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麻醉的恢复情况。结果 C组的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A、B组,躁动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的麻醉质量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实际效果,观察其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0例,入选病例均行胃癌根治术,按双盲法将胃癌患者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实验组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术后6、12、18、24、48 h Prince-Hen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及B组,A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镇痛麻醉方式,B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静脉自控镇痛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早期康复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 h、24 h、48 h、72 h的VAS疼痛评分。结果 A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尿管拔除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2 h、24 h、48 h及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可促进患者早期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气管插管全麻联合应用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ASAⅠ~Ⅱ级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阻滞/气管内插管全麻联合应用并于手术结束经硬膜外腔注入吗啡镇痛。两组均连续监测MAP、HR、RR、SpO_2、P_(ET)CO_2,并记录静脉麻醉用药量以及停静脉麻药至拔管的时间,结果 B组患者插管后MAP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A组患者拔管后S_PO_2显著低于术前(P<0.05),P_(ET)CO_2显著高于术前(P<0.01);B组患者拔管后P_(ET)CO_2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患者静脉麻醉药用量及停静脉药至拔管时间显著小于A组(P<0.01)。B组术后镇痛时间为18.20±12.32hs。结论 硬膜外阻滞/气管插管全麻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静脉全麻药用量,并可早期拔除气管导管,维持良好的术后镇痛,改善呼吸功能,但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抑制亦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老年患者肿瘤根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实施肿瘤根治术治疗的70例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每组35例。两组在全身麻醉(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术,硬膜外阻滞麻醉组硬膜外腔间隔1 h注射罗哌卡因,对照组硬膜外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麻醉后6、12、24、72 h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术后24、72 h的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后6、12、24 h MMSE评分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但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麻醉后6、12、24 h MMSE评分分别为(25.4±1.3)、(26.4±0.9)、(28.2±0.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3±1.4)、(23.2±0.8)、(27.3±0.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术后24 h POCD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可降低老年患者肿瘤根治术后POCD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35):4976-497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胃癌根治术后吗啡用量及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2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泵镇痛,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适度评分法(BCS)评分、吗啡用量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 h VAS评分、B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吗啡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协同吗啡镇痛可在达到相同镇痛效果的基础上减少吗啡用量,降低吗啡的不良反应,并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中静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方法 选择胃癌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三组均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A组(试验组)静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B组仅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C组(对照组)未用超前镇痛。三组术后均采用术后镇痛。分别记录术后6、12、24、48小时的BP、RR、HR、SPO2、VAS(疼痛评分)、吗啡用量。结果 A组在4个时间点VAS均为最低,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6h、12hB组与C组V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4h、48h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PCEA(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吗啡累积消耗量在4个时间点均为最低,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的吗啡累积消耗量在4个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为胃癌根治术患者达到满意的超前镇痛,并且尽量减少术后吗啡及其它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可使用静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发挥外周及中枢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平均分为三组,A、C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B组单独给予罗哌卡因麻醉,对比分析A、B两组产妇术中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以及牵拉反应程度,在术后A、B、C三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芬太尼、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和布比卡因用于镇痛,观察术后8、16、24、36、48h各时间段三组产妇的疼痛、镇静、情绪、睡眠评分、镇痛药使用量及患者自控镇痛泵(PCA)的次数,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A组患者感觉阻滞以及牵拉反应程度较B组患者具有更显著的效果(P〈O.05),术后A组产妇在8、16h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评分显著低于B、C两组(F=42.16;P〈0.05),镇痛药使用量在16h明显低于B、C组(F=31.24;P〈0.05),同时实际PCA按压次数在16h也明显低于B、C组(F=22.16;P〈0.05),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7.5%明显高于A(10%)、B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镇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定位仪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镇痛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的镇痛效果。方法:将43例关节镜下行肩袖损伤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术前神经刺激定位仪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对照组手术后仅选取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医治。全部病患分别于手术后6、12、24和48 h记录静息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和术后12、24和48 h运动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术后选择性镇痛药物吗啡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6、12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24和48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吗啡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镇痛对于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围手术期的镇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泵,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促进关节功能早期恢复,降低患者术后选择性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B组给予单纯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平均为(9.7±3.1)min,疼痛VAS评分平均为(4.9±1.5)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平均为(8.4±2.3)分,而B组术后苏醒时间、疼痛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1.2±2.5)min、(6.5±2.7)分、(6.4±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4%,B组为4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开胸手术患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5例,术毕超声引导下双侧肋缘下腋中线水平腹横筋膜阻滞。术后实施静脉PCA,配方分别为布托啡诺0.1 mg/kg+舒芬太尼3μg/kg(A组,22例)、布托啡诺0.15 mg/kg+舒芬太尼3μg/kg(B组,22例)和布托啡诺0.2 mg/kg+舒芬太尼3μg/kg(C组,21例)。于术后出麻醉后恢复室(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和术后72 h(T4)时,评估患者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CA按压次数、补救药双氯芬酸钠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1~T4时,B、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C组T2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组(P<0.05)。C组双氯芬酸钠用量少于A、B组(P<0.05)。C组术后头晕发生率高于A、B组(P<0.05)。结论 采用布托啡诺0.15 mg/kg联合舒芬太尼3μg/kg行静脉PCA,可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6,(6):1390-139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对患者胃癌全麻醉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术后疼痛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及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麻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全麻醉手术后疼痛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感染的评分值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全麻采用右美托咪定与依托咪酯联用的辅助麻醉,可减轻其术后疼痛程度,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与危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小儿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与全麻后芬太尼静脉给药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91例行下肢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利多卡因组(n=61)及静脉芬太尼组(n=30).在手术过程中,控制呼气末安氟醚浓度,使患儿血压及心率变化范围维持在术前数值的10%以内.术后6,24 h,测定家长视觉模拟量表(PVAS)、目标疼痛评分(OPS)、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结果:硬膜外利多卡因组安氟醚用量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P<0.05).硬膜外利多卡因组6 h后目标疼痛评分(OPS)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6,24 h后硬膜外利多卡因组家长视觉模拟量表(PVAS)评分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两组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独全麻相比呼气末安氟醚浓度显著降低.小儿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相比,患儿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于老年人直肠癌根治术的优势。方法我们将60例老年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SA分级Ⅱ~Ⅲ级,Ⅰ组为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Ⅱ组为全麻组。Ⅰ组选择硬膜给予吗啡进行术后镇痛。Ⅱ组术后肌注吗啡镇痛。结果Ⅰ组患者麻醉前后比较,麻醉后循环稳定,血压、心率基本平稳,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Ⅱ组则血压、心率波动剧烈,镇痛差,不良反应较多。结论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于老年人直肠癌根治术对循环影响小、安全、可控、镇痛完善,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曲马多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曲马多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应用于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骨科下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曲马多3mg.kg-1+地塞米松10mg;B组:曲马多3mg.kg-1+生理盐水(2mL);C组:单纯生理盐水(6mL)。各组于术前30min静注相应药物,术中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术后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2mL.h-1,48h)。记录术后2,4,8,12,24,48h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术后48h最痛程度(PD)评分、术后2d平均疼痛程度(MD)评分来评价其镇痛效果,以舒适度分级(BCS)及睡眠障碍度分级(SS)来评价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记录术后各组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切口感染、延迟不愈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C组术后2,4,8,12,24,48h VAS评分高于A、B组(P<0.05),同时BCS分级低于A、B组(P<0.05);A组术后2,4,8,12h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48h内A组的PDMDSS评分均低于B、C组(P<0.05),A、B组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胸段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8例拟行择期上腹部手术的患者,给予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全麻诱导前给予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B组单纯使用全麻.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麻醉药物用量A组明显少于B组,全麻开始至全麻清醒,A组时间少于B组,拔除气管套管后患者躁动、疼痛发生1组少于B组.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明显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联合麻醉较单纯全麻术中循环的波动范围小,麻醉使用药物用药量减少,术后患者迅速苏醒,更早拔除气管插管,在术后镇痛时间长,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对其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的差别。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直肠癌患者4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组(复合组),B组采用单纯全麻组(对照组)。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MAP、HP相对平稳,B组患者麻醉后,术中,拔管时均出现MAP升高(P〈0.05)、HR增快(P〈0.05),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术中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且减少了麻醉性镇痛药及肌肉松弛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1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1)患者选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n=30)患者选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切皮时(T2)、术毕(T3)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6h(T4)、术后12h(T5)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h和术后12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单位时间丙泊酚用量、单位时间瑞芬太尼用量、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可维持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患者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全麻下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分别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右美托咪定1μg/kg(RD组)或等量0.9%氯化钠溶液(RN组)。记录两组患者切皮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术后2、6、12、24、48 h VAS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切皮后,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术后2、6、12 h VAS评分低于R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曲马多用量少于RN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能够显著增强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中和术后镇痛药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