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对比开胸直视手术与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开胸直视手术的患者656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102例进行对比。结果采用介入封堵进行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费用、并发症等均少于开胸直视手术,手术成功率更高,P<0.05。结论使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的调查,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达15万~20万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90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2例,房间隔缺损(ASD)18例,管型动脉导管未闭(PDA)10例,均行介入封堵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果90例中,手术成功88例,成功率97.8%,发生并发症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与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大,因其创伤小,无需开胸,不留永久性疤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对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7例实施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加强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14例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 114例介入封堵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病率0.108%1.38%,我国每年有数十万先心病患者出生,很大部分先心病患者需手术治疗。随着经验的积累、介入材料和技术的不断改进,使介入治疗得到广泛开展。2005—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共完成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心病15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梁宁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147-14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先心病经皮介入封堵术的影响,总结护理要点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长沙市中医院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1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1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治疗患者的资料作为对照,记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护理要点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封堵术具有成功率低、并发症和病死率低等特点,部分可替代外科手术,因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保证手术顺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侯彩荣  胡梅英  张政 《江西医药》2011,46(7):681-683
随着近年来先心病经导管介入性治疗器械的成熟和操作技术的提高,大部分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我科于2009年9月到2010年12月已成功为112例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先心病患儿共114例,男44例,女70例;年龄0.9-12岁,平均(4.7±2.8)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7-01~2020-10收治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记录患儿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含量变化情况,分析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临床...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比研究开胸直视手术与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筛选,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实验组行介入治疗,对照组常规开胸直视下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并发症、总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临床用血量、总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在总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总住院费用、临床用血量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介入封堵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有积极应用价值,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西藏地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方法 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临床和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 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并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完全封堵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西藏地区经导管置人国产封堵器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01~2008-07共对6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了介入治疗封堵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男19例,女47例。年龄3~76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15例,室间隔缺损(VSD)2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快速通道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进行介入封堵术。根据患儿麻醉方案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麻醉诱导:肌内注射氯胺酮4 mg·kg-1,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1、芬太尼10μg·kg-1、顺阿曲库铵0.1 mg·kg-1,麻醉维持:芬太尼0.4μg·kg-1·min-1、丙泊酚8μg·kg-1·min-1。试验组麻醉诱导:肌内注射氯胺酮5 mg·kg-1,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1,舒芬太尼1.0μg·kg-1、顺阿曲库铵0.1 mg·kg-1,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5μg·kg-1·min-1、丙泊酚8μg·kg-1·min-1。比较2组麻醉苏醒情...  相似文献   

16.
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介入封堵治疗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缺损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及观察封堵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组选择各种缺损性先心病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其中房间隔缺损6 例,室间隔缺损16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左室右房通道1例,室间隔膜部瘤破裂1例。超声心动图封堵术前观察各种缺损类型、大小、形态,术中封堵器的释放监测,术后观察封堵术疗效。结果房间隔缺损 8.0-18.0mm,平均约12.8mm;室间隔缺损2.5-8.0mm,平均约4.6mm;动脉导管未闭3.0-7.0mm,平均约 3.5mm;室间隔膜部瘤破裂口约2.7mm,室间隔缺损口距主动脉的距离>2.0mm;各种缺损选择的封堵器号, 房间隔缺损6.0-30.0mm;室间隔缺损4.0-12.0mm;动脉导管未闭4.0mm;三者平均11.2mm。室间隔缺损口距瓣膜距离过小者应用偏心型封堵器。30例封堵术成功率达100%。其中2例封堵后出现少量返流,均为室缺。1个月后1例呈微量残余分流,1例残存分流消失。术中出现相应心律失常,多以早博及传导阻滞出现,术后逐渐消失。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观测各种缺损性先心病的缺损大小、形态及与周边的结构关系,用以指导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和释放观测,评价封堵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经介入封堵手术前后的护理和生活质量。方法对26例进行封堵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及生活质量观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结果患者并发症有封堵器脱落、心律失常、机械性溶血等,心理干预护理效果理想。结论对采用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对其并发症的更深入认识,便于尽早进行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复原及其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张丽萍  覃艳芳 《北方药学》2012,(10):115-115
目的:报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体会,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79例介入患儿做好术中常规准备,密切配合医师,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做好术中并发症的护理及观察。结果:本组79例手术均顺利,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术中因为导管刺激出现室速,迅速撤出导管后消失。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护理人员的有效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对88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术后患儿进行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结果两例患儿出现了出现了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先心患者介入封堵术后细心的观察和护理能及早发现一些术后并发症,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和及时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王影  都鹏飞 《安徽医药》2018,39(9):1075-1078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介入封堵术治疗的75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房间隔缺损(ASD)患儿24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2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27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患儿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介入封堵术后,VSD患儿的右心室内径(RV)、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内径(LV)、肺动脉压(PAP)、肺动脉瓣口血流速度(P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MV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MVA)较术前减小,ASD患儿的RV、PAP、三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TVE)、三尖瓣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TVA)、PV及PDA患儿的LA、LV、MVE、MVA、AV、PAP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患儿的TVE、TVA、AV,ASD患儿的LA、LV、MVE、MVA、AV及PDA患儿的TVE、TVA、PV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封堵术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