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储士娟 《光明中医》2010,25(11):2134-2135
<正>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的损害,糖尿病并发脑梗塞即是糖尿病引起的常见大血管病变,从中医理论辨病来看即属于"消渴"并发"中风"。中医强调整体观  相似文献   

2.
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肠病的主要原因,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也是控制糖尿病肠病的关键措施。现对28例糖尿病肠病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8例中,女19例、男9例,年龄18~77岁,有糖尿病史5~25年。腹泻4例、便秘14例、腹泻与便秘交替7例,消化道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糖尿病能否得到控制,关键就在于是否正确认识和执行饮食疗法。针对糖尿病患者日必需的营养素摄入,提出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发病过程中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改变了周围神经的代谢,加之微血管病交引起供血不足,继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早期合理运用活血化瘀法,并根据患者伴随症状佐以补肾、益气养阴、健脾等方法,往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消渴病从肾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属“消渴”范畴。论治消渴,虽然强调肺、胃、肾,但其病机关键还在于肾。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N)是由于慢性高血糖及高血糖所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祖国医学称之为肾消病等。DN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14%,国内文献为0.9%~36%;病程M5年的为19%,MS年的为56%"'。DN所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透析疗法及移植的效果亦差,而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而且还可保护肾功能,延缓DN的病程进展川。因此,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引起糖尿病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就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思路与方法介绍如下。DN一旦形成,治疗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共同特征。随着目前糖尿病的高发病率、低年龄化,使得糖尿病人的膳食营养摄入成为糖尿病教育的重要内容。糖尿病是否能够控制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正确认识和执行饮食疗法的措施。针对糖尿病患者日常所必需的营养素摄入,提出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肠病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肠病的辨证治疗山东烟台栖霞市卫生局红十字会门诊部(265300)李志坚糖尿病性肠病,是糖尿病在消化系统常见的并发症,以腹泻与吸收不良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病人长期高血糖,常引起慢性脱水,早期患者多呈便秘倾向,或顽固性便秘,随着病程的发展,亦...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慢性高血糖和高血糖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而引起肾小球硬化而造成的。目前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延缓病程进展。因此,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使用,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思路和方法,并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是由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是慢性终身性疾病。此病到目前为止仍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糖尿病在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病因的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常伴有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临床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血糖高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指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感染性并发症及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心脑、神经、血管、眼、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则危及生命。1蒙医对糖尿病的认识蒙医治疗糖尿病有其独特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方法,它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几十年来,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上涨,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低,而长期存在的高血糖状态会引起心、脑、肾眼底及外周多组织的并发症,有极高的致残、致盲及致死率。面对日趋严重的现状,对糖尿病三级预防措施的落实就至关重要。中医体质学三级预防理论的提出,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方法,现结合现有措施探讨糖尿病体质三级预防方案,以求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做到调体拒邪、调体防病、调体防变。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 ,病因尚未明 ,有遗传倾向 ,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 ,出现高血糖和糖尿 ,典型症状有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重症常并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但多见于 4 0~ 60岁。由于糖尿病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 ,所以临床上长期注射胰岛素以为部分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1 不同部位对胰岛素吸收的影响普通胰岛素作用高峰约在注射后 2小时左右 ,但股外侧、上臂部位吸收胰岛素的速度快慢不一 ,上臂比股外侧吸收快。有…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高血糖、血糖波动等代谢紊乱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植物神经损害。临床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胃蠕动减少、甚至胃酸分泌减  相似文献   

15.
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痰湿论治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以顽固性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常规西药治疗疗效较差。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简述对痰湿阻滞是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主要病机这一新观点的认识。1胰岛素抵抗的认识胰岛素抵抗(IR)指机体对一定浓度的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低于正常;需要超常量的胰岛素才能引起正常量反应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顽固性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IR在糖尿病人群中普遍存在,贯穿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消除IR,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已成为防治糖尿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可供选择的唯一药物马来酸罗格列酮费用昂贵,疗程长,且副作用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络病是指在糖尿病基础上由于长期持续性高血糖引起络脉损伤而导致的一类疾患,其以络脉瘀阻为核心病机,本质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发展到后期的特异性损害,严重时可致残或致死,通常预后较差。临床上,现代医学多使用降糖类西药调控血糖以治疗糖尿病,但其用于糖尿病后期各种慢性并发症时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药善于调治各种慢性疾病,临床上医者们在精准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遣方用药治疗糖尿病时疗效颇佳,但糖尿病发展到后期通常病机复杂交错,不易准确辨别。糖尿病络病对应现代医学上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宜以保护微血管为主。中医上糖尿病络病的共同病机为糖尿病日久,久病入络,络脉瘀阻损伤,其治疗以养络护络为核心。如何更有效地保护络脉,延缓和减轻糖尿病络病对人体微血管的损伤,成为糖尿病络病临床治疗的难点。故从中西医角度综合认识糖尿病络病发病机制或更有利于其临床防治。文章通过整理和分析糖尿病络病理论及其相关文献,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病变对应的糖尿病肾脏、视网膜、心脏、脑血管、神经及足部病变方面,对糖尿病络病中西医发病机制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期为糖尿病络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性中风属“消瘅”范畴,其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均不同于普通中风,故治疗亦当有所不同。在此,笔者谈一下对糖尿病性中风的粗浅认识。 1 病机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性中风主要是由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脂代谢异常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血液呈高凝状态,微血管病变所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高血糖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这是糖尿病性中风与普通中风的不同之处。中医学则认为,消渴日久,伤阴耗气,气阴两虚,肝肾不足,变生痰瘀,阻于脑脉,窍络窒塞,神机不利,为糖尿病性中风的主要病机。气阴两虚贯穿于整个病程中。 2 …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特征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由于感染、胰岛素治疗不当或治疗中断、暴饮暴食、严重肠功能失调、应激状态等诱因引起糖尿病代谢紊乱加剧,以严重高糖、脱水、高酮血  相似文献   

19.
广东匙羹藤乙醇提取物降血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广东匙羹藤乙醇提取物(GIAE)对多种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模型、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小鼠模型以及正常小鼠,在口服给药后,测定各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结果:GIAE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肾上腺素、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小鼠也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GIAE对多种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前期是患者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个阶段,此阶段高血糖的病因、病机要从中医水谷代谢的理论及“脾瘅”的相关论述分析。魏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辨治糖尿病前期,一是未病先防,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重在补益脾肾治疗,加强脾的运化、化生功能及肾的气化功能;二是既病防变,控制糖尿病前期相关因素和病变,调理脾、肾功能治疗的同时,重在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祛除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邪,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