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传统组各40例,传统组行切开肛瘘挂线旷置术,联合组行LIFT与VSD联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结果 联合组与传统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传统组,治愈率高于传统组,住院费用低于传统组,P均〈0.05;联合术出现术后并发症传统组2例患者出现肛门漏气但无溢液。结论 LIFT联合VSD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较好,术后创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括约肌间瘘管改良结扎术对于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括约肌间瘘管改良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开放瘘管切割挂线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观察组肛门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改良结扎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对于肛瘘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肛瘘切开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近远期肛门功能变化。 方法选取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20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肛瘘切开术,观察组采取LIFT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第1 d、第3 d及第7 d的创面VAS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的总治愈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应用盆底肌电图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7.44±6.12)d,短于对照组(32.71±8.35)d(t=-3.943,P=0.000);两组术后第1 d与第3 d的VA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第7 d的VAS疼痛评分为(2.11±0.66)分,低于对照组(3.56±0.91)分(t=-9.991,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愈合率分别为90.00%和93.33%,复发率分别为13.33%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13.33%(χ2=3.927,P=0.048)。观察组术后1个月与6个月的耻骨直肠肌、内括约肌、外括约肌运动单位电位(MUP)平均时限及肛管静息压与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均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与6个月的耻骨直肠肌、内括约肌、外括约肌MUP平均时限及肛管静息压与肛管最大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LIFT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可减轻手术对括约肌的损伤,从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近远期肛门功能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普遍存在复发率高、肛门功能保护不足的现状.传统的肛瘘切开术和切割挂线术损伤肛门括约肌,易致肛门失禁,已逐渐被保留括约肌术式,如推移瓣、肛瘘栓、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等所取代.本文将对复杂性肛瘘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TROPIS联合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10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肛肠中心住院治疗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或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采用改良TROPIS联合置管引流术,n=52)与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n=48)。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术后第1、3、7天)、创面面积(手术当天、术后7天、术后14天)、创面愈合时间、肛门Wexner评分(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后3个月)、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肛门Wexner评分、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更短(t=5.473,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t=5.426,P<0.05),术后不同时点(第1、3、7天)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873,6.665,2.162;P<0.05),不同时点的创面面积均小于对照组(t=40.744,40.154,42.535;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t=14.356,P<0.05),术后出现排尿不畅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χ2=4.537,P<0.05),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8.310,P<0.05),术后3个月的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t=2.348,2.180;P<0.05),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4.947,P<0.05)。 结论与切开挂线术相比,改良TROPIS联合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肛门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能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肛瘘不能自愈,需要医疗干预,手术是治疗肛瘘最重要的手段。治疗肛瘘的手术有很多,各有其优缺点,但大致可由2大类组成:(1)传统及其改良术式(瘘管切开术、切开挂线术等);(2)肛门括约肌保留术式(sphincter saving techniques,SST),含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ndoanal advancement flap,ERAF)、保留外括约肌的瘘管切开术(external sphincter-sparing anal fistulotomy,  相似文献   

7.
8.
9.
内口缝合瘘管切开旷置垫压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3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内口缝合瘘管切开旷置垫压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内口缝合瘘管切开旷置垫压法(治疗组)与30例切开挂线法(对照组)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的术后症状、疗程以及手术前后肛管压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时间为(27.80±5.78)d,对照组为(33.27±8.37)d,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5 d内疼痛、渗液、发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治疗组患者疼痛、渗液情况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主动收缩压和最大收缩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口缝合瘘管切开旷置垫压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程短、痛苦小、并发症及后遗症少,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肛瘘微创平台用于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肛肠中心就诊且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的106名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肛瘘微创平台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采取电话或网络随访4~30(中位数10)个月。 结果两组治愈率及安全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38.61±7.15)天和(51.72±9.2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P<0.01)。观察组术后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均大于对照组(t=5.71,7.83;P<0.05),Wexner评分优于对照组(t=-4.40,P<0.05)。 结论肛瘘微创平台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瘘管内口切开术治疗低位肛瘘(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民  彭德功  张静锋 《山东医药》2009,49(46):91-92
目的观察瘘管内口切开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30例)。A组行瘘管内口切开术,B组行传统瘘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肛门功能。结果A、B组治愈率均为100%(P〉0.05),术后肛门功能正常者分别为100%和83.3%(P〈0.05)。结论瘘管内口切开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好,组织损伤轻,能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肛瘘由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造成,也可继发于直肠肛管肿瘤、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或由粪便瘀滞、异物、外伤感染等原因造成,根据美国结肠和直肠外科医生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ASCRS)的定义,复杂性肛瘘是指累及超过30%括约肌复合体的经括约肌瘘管或马蹄形瘘管,以及与IBD、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或既往存在的大便失禁或慢性腹泻相关的肛瘘[1-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纳入2018年1月到2018年10月间南京市中医院肛肠中心收治的复杂性肛瘘23例,年龄12~51岁,其中克罗恩病肛瘘11例,腺源性肛瘘12例,应用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3~12个月,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评估及MRI结果评价瘘管闭合情况,统计瘘管外口完全上皮化的时间,采用SF-36量表和VAS量表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变化及疼痛评分变化,运用Wexner失禁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肛门失禁情况,对于克罗恩病肛瘘患者需记录其治疗前后的肛周病变活动指数(PDAI),并记录研究中的所有不良事件。 结果瘘管的总愈合率为69.57%(16/23),其中克罗恩病肛瘘的愈合率为90.91%(10/11),腺源性肛瘘为50%(6/12);16名瘘管愈合患者的外口平均闭合时间为(17.06±4.54)天,其中克罗恩病肛瘘为(17.90±4.53)天,腺源性肛瘘为(15.67±4.59)天。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疼痛评分在术后7天可恢复至术前水平,而肛门失禁评分则保持不变或降低。克罗恩病肛瘘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90天的PDAI评分为(8.55±1.37)分和(1.27±1.10)分,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33,P<0.05)。研究中未出现与ADSCs注射相关的不良事件。 结论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特别是克罗恩病肛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保护患者肛门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围手术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MRI与超声对复杂性肛瘘检出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MRI及超声检查并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复杂性肛瘘病例,分析其MRI及超声表现。结果 33例复杂性肛瘘中,MRI与超声检查显示内口数量分别为33、28个,瘘管数量分别为44、38个。手术病理结果为33例复杂性肛瘘,内口共计35个,瘘管45个。MRI检查复杂性肛瘘的内口显示率为94%,瘘管为98%,均高于超声检查复杂性肛瘘的内口显示率(80%)和瘘管显示率(84%)(χ2=20.83、33.23,均P<0.05)。结论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建议采用MRI检查,为及早明确内口的位置及数量、瘘管的分布及走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17.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累及全消化道的跳跃性全层炎症性肠病,肛瘘是CD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临床发病率可达28%~43%。CD肛瘘的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合适的药物种类和手术方法,目前并没有高成功率的金标准治疗方案,临床复发率较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MSC疗法对于CD患者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新选择。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MSC在诱导和维持瘘管闭合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微创性,特别是对于瘘管复杂、常规治疗不耐受的患者。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就MSC治疗CD肛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造影技术和常规超声技术在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复杂性肛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超声造影组24例和常规超声组24例。常规超声组术前采用常规超声检查方式,超声造影组术前采用超声造影检查方式。记录两组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发现的内口位置、瘘管数量、残留脓腔等资料,以手术所见为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漏诊率、内口位置准确率、瘘管数量准确率、脓腔发现率。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2 a,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失败率(未治愈率+复发率)、手术次数。结果 超声造影组漏诊率、手术失败率、手术次数均低于常规超声组(P均<0.05),内口位置准确率、瘘管数量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组(P均<0.05)。结论 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降低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手术失败率,减少手术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直肠黏膜推移皮瓣术(ERAF)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HCAF)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ERAF、对照组采用松弛挂线术(LST),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肛门功能失禁(Wexner)评分、术后复发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比较(t=-1.268,P>0.05)、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χ2=1.829,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t=-16.464,P<0.05)、伤口愈合时间比较(t=-12.662,P<0.05)、术后6个月Wexner评分比较(t=-34.785,P<0.05)、术后第5天VAS评分比较(t=-8.222,P<0.05)、术后第7天VAS评分比较(t=-6.056,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ERAF可使患者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缩短,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肛门失禁评分亦优于LST术式,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