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与脑电图结果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4月在厦门市仙岳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纳入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为对照组,纳入的16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分析两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不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脑电图表现的脑梗死患者吞咽困难及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情况的脑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结果:观察组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预后良好、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与脑电图异常患者比较,正常患者吞咽困难情况较轻(P<0.0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预后良好患者Ⅰ波、Ⅲ波、Ⅴ波、Ⅰ-Ⅲ波、Ⅲ-Ⅴ波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结论:脑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异常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吞咽功能障碍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丁洁  王鹏   《四川医学》2019,40(6):602-60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电图(EEG)检查结果与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病例组)、4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BAEP、EEG检查,统计分析病例组BAEP、EEG检查异常与正常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程度、90天内预后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的BAEP、EEG异常率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BAEP正常的脑干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优于BAEP异常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程度较BAEP异常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EEG正常的脑干梗死患者预后情况优于EEG异常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程度较EEG异常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预后良好的患者的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Ⅰ~Ⅲ波及Ⅲ~Ⅴ波间潜伏期均显著的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急性脑干梗死患者BAEP、EEG检查发生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吞咽困难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凌世英  孙继月 《右江医学》2007,35(4):414-414
留置胃管方法是基础护理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但常规的置管方法在特殊患者中出现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现象。昏迷和神志清醒但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吞咽反射均消失或迟钝,不能有效合作,按常规方法置入胃管难以成功,反复插管可致声带损伤、声门水肿和咽部分泌物增多。为了提高插管成功率,我们经过不断学习,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针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特点,在传统插管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良,显著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鼻胃管插入速度与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患者不适反应的程度.方法 将9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卧位,快速插入置管法,观察组采用半卧位,缓速插入置管法.结果 缓速插入置管法一次插管成功率为88.9 %,明显高于快速插入置管法 71.1 %,而患者不适反应明显少于快速插入置管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改进后留置胃管方法可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减轻患者的不适反应,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营养问题由来已久,无论神经系统疾病发生急骤还是缓慢、神经功能损害局限还是广泛、病情较轻还是危重,凡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神经源性呕吐、神经源性胃肠功能障碍、神经源性呼吸衰竭以及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均可增加营养风险或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50例脑干梗死患者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姒为在脑干梗死急性期应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各种并发症;恢复期加强基础护理,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及做好心理护理,同时指导家属学会出院后家庭护理技术,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脑干梗死起病急,病情重,护理难度大。我科对2002~2004年本科收住院的50例脑干梗死病例临床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卢小华 《吉林医学》2013,(33):7092-7092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在早期康复患者功能训练中的效果及影响。方法:总结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的吞咽训练。结果:吞咽障碍轻度12例,恢复正常9例。中度22例,恢复至轻度或正常者17例。重度3例中,好转2例,总有效率达75.68%。结论: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与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
王裕凤 《求医问药》2014,(18):72-72
目的:探讨对行胃部手术后同时留置胃管和鼻肠管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同时留置胃管和鼻肠管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90例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结果 :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这90例患者中没有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他们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100%,对护理服务的非常满意率为74.4%。结论 :对行胃部手术后同时留置胃管和鼻肠管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兰  赵吉 《吉林医学》2008,29(10):824-825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食物不能经口腔进入到胃,多见于脑损伤患者,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中中重度者占中风患者的33%,如果不给予治疗会产生后遗症^[1]。这类患者的最大危险和痛苦就是常常将水、食物等本应咽入食管的东西误人气管,导致肺部感染,同时患者常因怕被呛而拒服、食物和药物而引起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血栓、脑出血、脑外伤等致意识不清,吞咽咳嗽反射减退或消失的患者,插入胃管时,胃管常卷曲于口腔或咽部,有时反复误入气管。我们改进了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插入胃管的方法,为7例患者成功地插入了胃管。7例中2例自鼻腔插入时胃管反复弯曲于口中,我们用开口器及压舌板显露咽腔,以大血管钳或镊子将头端位于咽部的胃管顺咽后壁中部逐步插入,顺利进入食管到胃。3例用上法仍不成功,胃管反复入气管。我们借助纤维喉镜,即胃管插入喉咽部后,将纤维喉镜自对侧鼻腔插入至喉咽部,借助纤维喉镜末端的可控性将胃管推向梨状窝或食道入口就势插入至食管。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48例脑血管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鼻饲营养护理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等相关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结果:受试者吞咽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送,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定期对脑血管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动态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循序渐进的综合康复训练和加强饮食护理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姜栋  林静 《安徽医学》2004,25(1):65-65
胃管的插入多应用于部分手术及影响吞咽进食的疾病患者,大部分病人均可于坐位或卧位自鼻腔顺利插入,但有极少数病人如脑血栓、脑出血、脑外伤等致意识不清,吞咽咳嗽反射减退或消失,胃管插入时常有一定困难,常见于胃管卷曲于口腔或咽部,有时反复误入气管.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成功地插入了7例病人的胃管.  相似文献   

13.
吞咽困难是脑中风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独立生活能力,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采用吞咽功能指导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对56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28例(简称干预组)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组28例(简称对照组),6例患者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法为评价观察标准,预组进行了系统的摄食前训练、摄食训练和摄食-吞咽综合训练;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结果:早期护理干预组饮水试验法疗效评价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因不能进食而采用静脉营养的费用支出,复患者经口腔吞咽进食,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并发脑千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基底节区梗死并发脑干功能障碍患者与同期未并发脑千功能障碍患者作一对照,分析并发脑千功能障碍与梗死侧别、梗死面积、既往病史的关系,对两组患者病死率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作一比较。结果基底节区梗死患者并发脑干功能障碍与梗死灶的侧别无关,与治疗措施无关,多发生干梗死面积较大者,既往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病死率高,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基底节区梗死并发脑干功能障碍多发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差,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患者肺部感染预防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2011年1~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8例脑干梗死患者,对其患者实施严格的护理干预。结果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控制脑干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结论针对性地有效护理干预,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提高脑干梗死的救治成功率,改善脑干梗死患者的预后,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曾双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47-484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致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48例急性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加强与吞咽功能有关器官的康复训练及摄食训练,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吞咽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结论早期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减少或避免窒息、误吞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强脑梗死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蔡晓微 《甘肃医药》2021,(7):659-660
目的:总结分析精细护理在危重患者床边留置鼻肠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ICU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均根据病情留置鼻肠管,其中40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接受精细护理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鼻肠管堵管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鼻肠管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36例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甲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68例)和乙组(全面康复护理干预,68例).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率;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饮水试验评分;吸入性肺炎、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乙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率97.06%显著高于甲组85.29%;②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组患者在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饮水试验评分显著好于甲组(P<0.05);③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7%显著低于甲组患者的13.24%(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全面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吸入性肺炎、呛咳等的发生,对患者病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重病和创伤均可引起机体代谢的改变,机体长期处于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过程中,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可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而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使病情缓解,病程缩短,病死率下降。肠内营养的形式有鼻胃管、鼻肠管、空肠造瘘管、胃造瘘管。临床普遍使用的是鼻胃管,但胃排空差,气管插管易食物返流的病人如果留置鼻胃管的话,就不能及早实施肠内营养。本就不能上常规肠内营养的危重病人开拓新的肠内营养途径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