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8岁.于冬季出门耳廓、脸面、手指发绀,回到室内症状消失.间断2个月余,曾入门诊诊断"雷诺征".中药扶正疗法未见好转,半年后入院体检:T 35.6℃,BP正常,神志清晰,语言流利,心、肺听诊正常. 相似文献
2.
3.
患者 ,女 ,49岁。因双下肢多发皮下结节 2 0d入院。患者于 2 0d前发现双下肢皮下结节 ,黄豆大小 ,无痛 ,其表面皮肤呈紫红色 ,未诊治 ,结节逐渐增多 ,并出现双下肢肌痛就诊。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 2 1 2× 1 0 9/L ,血红蛋白 76g/L ,血小板 1 32×1 0 9/L ,末梢血白细胞分类可见大量幼稚细胞。入院体检 :神志清楚 ,全身皮肤未见黄染及出血点 ,双下肢可及十余个黄豆大小的皮下结节 ,质硬 ,活动 ,有压痛 ,其表面皮肤大多呈紫红色 ,部分呈黄褐色。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胸骨无压痛 ,心肺无异常 ,腹软 ,无压痛 ,未及包块 ,肝脏肋下未及 ,脾脏… 相似文献
4.
病例报告男,69岁.腹泻伴左下腹痛4d于1997-09-08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腹股沟可价及数枚淋巴结最大约0.7crnXO.scrn,心肺(-),腹软,肝脾肋下未们及,左下腹轻压痛.血常规:WBCl.8G/L,淋巴细胞总数l.2G/L,淋巴细胞百分数46.HGB108g/L,PLT49G/L骨髓象:粒系占43.6%,增生低,红系40.2%,增生明显;淋巴细胞O.OS;单核细胞0.038.提示:①感染,②红系比例增高结肠镜:降结肠距肛门45ctn以下充血、糜烂,距肛门37cm处及乙状结肠见溃疡数枚,覆白苔,周边隆起,质脆,易出血,直肠见一0.3cmX0.3rm溃疡… 相似文献
5.
6.
患者 ,男 ,65岁。下颌部淋巴结肿大伴皮肤疱疹及瘙痒 5年 ,按“慢性淋巴结炎”服消炎药治疗无效。入院前 1周因皮肤疱疹就诊 ,发现右肺上叶肿物后入院。体检 :四肢及胸背部见散在疱疹及抓痕 ,下颌、颈部、双侧锁骨上窝及双侧腋下均可触及蚕豆至杏核大小的淋巴结数个 ,质硬。胸骨压痛 (± )。肝未触及 ;脾左肋缘下 5cm ,质中等 ,无触痛。实验室检查 :RBC 3.0 7× 1 0 1 2 /L ,HGB 1 0 7g/L ,WBC 1 9.2× 1 0 9/L ,L 0 .91 ,N 0 .0 9,PLT 6.9×1 0 9/L ;尿、粪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CT检查 :右肺上叶前段 2 .5cm× 3.… 相似文献
7.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隐袭的肿瘤,典型表现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肝、脾肿大,最后导致骨髓衰竭。该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而在亚洲少见。慢淋幼淋样变在临床上很少见,笔者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3岁。因头晕、乏力、心慌、气瘀斑,口腔粘膜见有溃疡,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白细胞84×1 0 9/L ,中性粒细胞1 3.7% ,淋巴细胞81 .4% ,血红蛋白5 0 g/L ,血小板2 1×1 0 9/L ;A/G、血清蛋白电泳、Coombs’试验(直接、间接)阴性;腹部B超:脾厚4.9cm ,胸片阴性;骨髓涂片:增生程度活跃,淋巴系统占99% ,其中原淋占1 8% ,幼淋75 % ,余为成熟淋巴细胞,其幼淋巴细胞胞体圆或类圆形,胞浆丰富,染色嗜碱蓝色,核圆或类圆形,核染色质浓集,核仁大而清晰,1~2个。流式细胞术:HLA DR、CD1 9、CD2 0、CD1 1b、CD1 1c、cytoCD…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男 ,49岁。以周身乏力 1年 ,加重伴低热、气短 1周入院。患者 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周身乏力 ,在当地医院就诊 ,检查发现巨脾 ,外周血白细胞 2 0× 1 0 9/L ,经骨髓涂片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给予羟基脲治疗 ,自觉症状好转 ,脾脏回缩 ,白细胞控制在 1 0× 1 0 9/L以下。本次入院前 1周出现周身乏力加重 ,低热 ,气短 ,活动后明显 ,伴双下肢浮肿。体检 :贫血貌 ,皮肤黏膜无出血及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大 ,胸骨压痛 ,双肺底呼吸音减弱 ,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音弱。腹部略膨隆 ,肝脏肿大 ,肋下 4cm ,质地Ⅱ度硬 ,边缘钝 ,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侵犯的Richt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与预后.方法:报道1例具脊髓硬膜外占位病变的Richter综合征,通过病理组织学、骨髓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实验室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与预后特点.结果:患者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6年,接受氟达拉滨治疗后第3日出现双下肢瘫痪和排尿困难.经磁共振检查发现患者胸椎段硬脊膜外占位病变,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此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展为恶性度较高的淋巴瘤,即Richter综合征,而此例发生的硬脊膜外的侵犯尤为少见,应加深对其的认识以避免漏诊和误诊.该疾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CLL)是老年期的白血病,发病中位年龄55岁,80%患者〉60岁,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直线上升。CLL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显著高于东方国家,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年发病率在0.1-3.1/10万,我国1986~1988年中国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组织的全国调查CLL的年发病率为0.05/10万。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诊断CLL病例也日益增多。由于流式细胞术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将高于实际报告数。 相似文献
13.
10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03例初诊CL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免疫分型,另外选择同期5例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及9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中仅有的5例成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ature-B-ALL)患者作为对照。结果:①103例患者中HLA-DR、CD19、CD20及CD5表达最常见,阳性率依次为100.0%、99.0%、96.0%及78.6%,T相关抗原CD2、CD3、CD4、CD7、CD8及CD25的表达率为3.0%、3.0%、1.9%、2.9%、1.0%和18.6%;5例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的HLA-DR、CD2和CD5表达阳性率最高,依次为100.0%、80.0%、80.0%,不表达B系相关抗原;CLL及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无一例表达CD1a、CD14、CD34及CD57;②CLL和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均伴有髓系抗原表达,CLL中CD13和CD11b的阳性率分别为51.1%和42.9%;T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中CD13和CD11b的阳性率为100.0%和66.7%;③与ALL...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7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腰背酸痛半年余,于2002年5月7日收住我院外科。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1.5cm,肝区叩痛(±)。血常规:Hb65g/L,WBC21.1×109/L,L0.809,PLT145×109/L。ESR140mm/h。肝功能示:血清球蛋白94.7g/L,白蛋白24.3g/L,余正常。胸片:双肺纹理增多。腹部B超:肝囊肿,胆囊结石,脾肿大。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肝内多发小囊肿,胆囊炎伴多发结石,脾脏增大。予抗生素治疗后上腹部疼痛消失,为进一步诊治于5月18日转入血液科。骨髓涂片示:有核细胞增… 相似文献
15.
16.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一种因细胞凋亡受阻而导致的B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表现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以及其他 相似文献
17.
路瑾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2):96-98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 是小细胞惰性淋巴瘤的一种, 异质性大, 随着新药不 断出现及对疾病生物学特性的深入了解, 危险分层已经进入到临床常规, 如何进行正确的危险分层并且有针对性地 选择个体化治疗策略, 是CLL 临床治疗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方法:检测10例CLL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尿pH值、尿相对体积密度、尿蛋白、尿隐血、尿镜下红细胞、尿β2-微球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肾穿刺病理检查、双肾B超检查。结果:10例CLL患者中有6例出现肾功能相关指标异常,4例患者肾穿刺病理结果显示白血病细胞肾脏浸润,所有患者临床无明显肾损伤表现,肾脏大小、形态、结构均正常。结论:CLL肾损害较常见,临床表现往往不明显,仅在实验室检查时发现,肾损害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白血病细胞肾脏浸润及肾小球轻度病变。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60岁,因“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年余”于2020年7月7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于2016年7月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期(Binet分期),同年12月开始采用E-SHAP方案(顺铂+阿糖胞苷+依托泊苷+地塞米松)化疗,具体用量不详,化疗6个疗程至2017年5月,后患者自觉病情稳定,未定期随诊。2019年8月因乏力、发热来我院就诊,开始采用FC方案(氟达拉滨40 mg第1~3日,环磷酰胺400 mg第1~4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