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丘脑为脑出血好发部位。丘脑出血由大脑后动脉的丘脑膝状动脉和丘脑穿动脉破裂所致。现将我院2002年至2007年被证实的68例丘脑出血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不同治疗方法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所示继发性脑室出血,将其分为:Ⅰ、Ⅱ、Ⅲ、Ⅳ级,分析其治疗转归。结果本组Ⅰ级患者18名,全部显著好转,Ⅱ级14名,好转,留有轻度后遗症状;Ⅲ级患者9名,存活6名,死亡3名:Ⅳ级患者9名,存活4名,死亡5名。结论丘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大多病情严重,其预后与出血量及脑室出血分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丘脑出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总的发病率低于壳核,位于第2位,高于皮层、小脑、脑干,且易破人脑室系统,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为了探讨丘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现将我科1997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52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102例丘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丘脑为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仅次于壳核。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8月,共收治经头颅CT检查确诊的丘脑出血102例,现对其临床表现及预后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5例,女47例,年龄27-88岁,平均66岁,其中60岁以上76例,占74.5%;有高血压病史者91例,占89.2%;脑血管病史者21例,占20.6%;糖尿病史者8例,占7.8%;冠心病史者13例,占12.7%;尿毒症1例。占1.0%。活动状态下起病35例,静止状态下起病67例。起病至入院时间:6h以内42例,其中最早为0.5h;6-24h之间42例;24-72h之间5例,超过72h  相似文献   

5.
作者分析56例经CT扫描确诊为丘脑出血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提出在无CT的情况下,发病时头痛、血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日落眼”,病灶对侧的偏身深浅感觉障碍和失语症对丘脑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鲁效玲  朱效荣 《山东医药》1997,37(11):42-42
原发性丘脑出血36例临床分析成武县人民医院(274200)鲁效玲朱效荣马春玲1992年以来,我院收治脑出血患者265例,其中经CT扫描证实为原发性丘脑出血3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8~70岁,平均62.5岁。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TH)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诊疗经过、经验教训以及预后。方法对8年中经影像学检查证实TH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的46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35例丘脑出血病人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6例,其中治愈7例.好转10例,死亡29例。结论TH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急症,对重症病人进行预防。对有先兆的病人及早进行紧急抢救是降低其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丘脑出血为原发性脑内出血的常见类型,文献报道占出血性卒中的25%左右。现代神经影象学技术-CT、MRI及SPECT等的广泛应用,使对丘脑出血病人在体临床特征及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能力大为增强。 一、病因与好发部位 1.病因与其他部位脑内出血相同,而导致丘脑出血的最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及高血压性脑动脉病变,约占丘脑出血病人的80%。其次为糖尿病(10%)和过去缺血性卒中史(5%);由少见病因引起或不能查明病因者仅占5%。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5年6月~2007年10月对30例收治的高血压丘脑出血经CT扫描确诊为中重度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并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结合用尿激酶溶解残余血肿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丘脑出血眼征的特点,提高对丘脑出血的认识。方法34例丘脑出血患者,通过头颅CT/MR检查确定血肿累及部位,严格评定眼征类型、分析其发生率及发病机制。结果57例丘脑出血中眼征34例(59.6%),其中2例有相互合并;双眼上视麻痹14例,双眼上、下视联合麻痹1例,垂直性一个半综合征1例,水平注视麻痹9例,会聚障碍8例,病灶侧Horner征2例。结论眼征是丘脑出血的常见体征,以垂直性眼球运动障碍中的双眼上视麻痹最常见,其次水平注视麻痹,其他类型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8例丘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高血压是丘脑出血的主要病因,其中局限型31例,混合型56例,扩展型21例,治愈64例(59.26%),好转13例(12.04%),死亡31例(28.70%).结论丘脑出血临床表现复杂而且严重,致残率及病死率高,其预后取决于血肿大小、是否破入脑室、下丘脑及脑干是否受累、意识状态如何、有无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是否及时、治疗方法是否得当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进一步增加,已位居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首〔1〕。高血压丘脑出血是常见的脑出血类型,丘脑出血极易破入脑室,可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高颅压,加重脑的继发性损伤和不可逆的脑功能障碍,死亡率高达60%~90%。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性丘脑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较危重的一种类型,其发病率仅低于基底节区脑出血,危重程度仅次于脑干出血,可直接累及丘脑周边的内囊、中脑与下丘脑,其中40%-70%破入脑室系统[1],进一步加重了病情,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2]。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可分为两型,一为脑内血肿为主型,一为脑室积血为主型[3]。  相似文献   

14.
耿家贵 《山东医药》1991,31(2):20-21
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继发性脑室出血40例,现将救治情况报告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为40~69岁,50~60岁占20例(50%)。有头痛病史11例,高血压病史31例,长期大量饮酒史10例,妊娠分娩后发病1例,原因不明的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侧脑室引流对丘脑出血并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丘脑出血并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对症支持疗法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侧脑室引流术治疗。结果2组患者疗效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49,P<0.05)。2个月,3个月时两组Barthel指数与治疗后7、14、60、90d时两组NIH评分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丘脑出血并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可成低死亡率与致残率而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 ,高血压所致丘脑出血的病死率为 13 % 〔1〕。近年来 ,外科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大大降低〔2〕。微创术清除血肿已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普遍重视。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符合第 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3〕,经头部CT证实。男 3 4例 ,女6例 ,年龄 60~ 89岁。血肿扩展至内囊 13例 ,血肿越过内囊侵及外囊 7例 ,血肿穿破脑室 15例 ,血肿侵犯下丘脑 5例 ,术后再出血 6例 ,合并应激性溃疡 3例。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15~ 3 5ml 2 5例 ,3 5~ 5 0ml 10例 ,5 0~ 80ml 5例。1 2 …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5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来院诊治。头颅CT示:丘脑出血。心电图示:V1~V3导联QRS波,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ST段缩短并抬高(图1)。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Osborn波,后转为室速、室颤死亡(图略)。  相似文献   

18.
王昊天 《山东医药》2009,49(12):107-107
丘脑出血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后死亡率及致残率高。2001年1月-2008年9月,我科在CT定位下采用微创穿刺手术治疗65例丘脑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2007年6月108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通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终池置管治疗效果。结果108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死亡20例,占18.5%;存活者3个月后按国际通用ADL分级:Ⅰ级:恢复社会活动,30例,占27.78%;Ⅱ级:恢复家庭生活,31例,占28.70%;Ⅲ级:拄杖行走,生活需照顾,25例,占23.15%;Ⅳ级:卧床,意识障碍,2例,占1.8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终池置管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配合相应护理确实是一种好方法,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个体化外科治疗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的个体化外科治疗方案.方法 72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根据丘脑出血向邻近结构扩散范围,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分别采用不同外科方法治疗.结果 本组72例,GOS V级(死亡)6例,Ⅳ级3例,Ⅲ级8例,Ⅱ级33例,Ⅰ级22例.结论 高血压丘脑出血应用个体化外科手术治疗方案,能"微创"而有效地清除血肿的占位效应,改善脑脊液循环,降低颅内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