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在Millard法设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利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探讨唇红瓣及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在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中的应用。 方法 2010年9月-2015年12月,对76例先天性单侧唇裂患儿采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功能性修复、鼻孔基底重建及唇红瓣修复唇的方法进行整复。在上唇组织上用Millard法设计,改变"4""7"定点方法,灵活运用,有效地下降患唇的高度,达到上唇组织的解剖性复位。红唇处修复引用Noordhooff的"红线"概念,用唇红瓣相嵌,使唇红整齐,外形饱满;功能上利用口轮匝肌脱套式解剖,重新构建鼻底及上唇口轮匝肌的连续性,以期达到功能性恢复。 结果 76例患儿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57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6个月。54例患儿于静态时,上唇形态恢复满意,唇线对合整齐,两侧唇峰等高、对称,唇珠饱满,患侧人中嵴明显,且与健侧相对应,上唇疤痕不明显。动态时,无明显因肌肉运动而出现的上唇的牵拉、变形以及局部凹陷。3例出现上唇疤痕增生,局部皮肤稍红、硬,略凸出皮肤表面,患侧唇高略短于健侧,在动态时出现患侧红唇的轻度凹陷。 结论 改进的Millard法可有效地降低患唇,合并使用唇红瓣和口轮匝肌功能性修复,使先天性单侧唇裂的整复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功能上均达到满意效果,并且设计简单、灵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41-342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患者283例,在传统Millard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鼻小柱的皮肤定点由传统的健侧位移至近患侧鼻小柱根部,移动幅度根据患侧鼻孔大小及鼻小柱畸形程度适当调整;不再设计患侧鼻底及鼻翼基部水平切口,改为充分分离错位的患侧口轮匝肌,使其与健侧复位后的口轮匝肌对位缝合。结果:283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上唇、人中脊解剖形态自然,动态和静态效果良好,唇弓形态良好,唇红形态丰满,患侧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结论:应用改良Millard方法修复单侧唇裂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金耀清 《浙江医学》1997,19(4):240-241
采用口轮匝肌重建治疗唇裂,即功能性唇裂修复术,已有近10年的历史。与过去的方法比较,其能使上唇的外形在静止与功能运动时协调,增大了上唇的活动度。笔者应用该方法修复双侧唇裂1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手术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轮匝肌垂直交错瓣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的效果。方法全层切开患侧皮肤、口轮匝肌、黏膜,形成两侧双层口轮匝肌瓣,利用口轮匝肌垂直瓣相互交错加强上唇厚度,并形成新的人中嵴。结果40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随访6~12个月,平均7.8个月。患者术后患侧人中嵴隆起明显,双侧人中嵴基本对称。明显改善15例占37.5%,改善22例占55.0%,效果不佳3例占7.5%。结论口轮匝肌垂直交错瓣是修复唇裂术后继发人中嵴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轮匝肌功能重建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82例单纯性唇裂患者,其中的52例患者在应用唇裂修复术的同时采取口轮匝肌功能重建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方式进行治疗,为治疗组;另外的30例患者采取单纯性唇裂修复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时间的随访,测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鼻唇外形。结果应用唇裂修复术同时采取口轮匝肌功能重建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方式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在鼻唇对称性、上唇高度和鼻孔高度方面显著优于单纯采用唇裂修复术的患者(P0.01),并且治疗组的患者在术后获得了比对照组患者更加满意的人中、鼻堤和红唇形态。结论应用唇裂修复术同时采取口轮匝肌功能重建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口轮匝肌的连续性和生理功能,对于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基于对Millard、Onizuka及罗慧夫术前设计的理解,在白唇、柱状线及红唇的设计上选择性地综合采用三种设计方法,同时采用患侧口轮匝肌与鼻棘、鼻底及对侧口轮匝肌多层次、多部位重叠缝合。在功能性修复唇裂的同时,使人中嵴显现,且防止鼻翼外脚外移复发。术中使C瓣自然退缩于鼻底,以增加患侧鼻小柱和鼻底的皮肤。结果:16例术后双侧唇高相等,红唇缘延续光滑,唇弓形态自然;人中嵴形态存在,无干燥红唇与湿润红唇交错,无唇外翻;上唇运动时无不正常凹陷和扭曲;双侧鼻孔、鼻翼基底基本对称,形成鼻孔槛,效果满意。结论:改良Millard法是功能性修复单侧唇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单侧唇裂修复后鼻小柱延长不够,通过改良Millard术式中"C"瓣的应用,并同期整复患者鼻翼畸形,探讨一种修复单侧唇裂的整复方法.方法:通过改良Millard术式,将"C"瓣向下旋转并同期整复患侧鼻翼,通过对复位后的口轮匝肌与健侧口轮匝肌的重新缝合完成整复手术.结果:改良术修复的55例患儿,除6例鼻底遗留瘢痕外,其余均无明显瘢痕,鼻小柱大部分得到延长,且鼻翼畸形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此改良术式能最大限度延长单侧唇裂患者鼻小柱并同期整复患者鼻翼畸形,使唇裂术后效果更趋自然.  相似文献   

8.
李继东 《中原医刊》2007,34(14):46-46
目的通过改良功能性唇裂修复术的方法,使唇裂修复在外形和功能上达到满意的效果。方法应用Millard放置推进法定点、连线、将移位的口轮匝肌解剖分离,尽量复位到正常位置,同时健侧三角瓣灵活旋转,附加切口,使唇裂畸形修复更加美观和功能协调一致。结果28例唇裂患者在恢复上唇生理功能和正常形态上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改良功能性唇裂修复术是可以用于临床比较满意的方法,在唇裂修复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Millard延伸旋转推进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32例。此法弥补了经典旋转推进瓣法修补唇裂后,特别是严重唇裂的患侧上唇垂直距离过短,鼻小柱及患侧鼻翼畸形改善不理想等问题。此法操作简单,术后疤痕隐蔽,外形满意,对伴有齿槽突裂及腭裂的单侧完全性唇裂的病例,用此法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以往常采用前唇原长法和前唇加长法行双侧唇裂修复,在静止情况下效果满意,但上唇运动时前唇平坦畸形、不协调。原因之一是口轮匝肌没有重建其连续性,其二是前唇与前颌部未分离,唇部粘连,前唇沟较浅所致。近几年来,我科与美国国际彩虹医疗中心合作,并加改进,运用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法,较好地纠正了上述不足,效果较满意。本文就其方法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鼻畸形、唇裂一次完成的单侧唇裂功能性修复术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孙亚夫,王雅娴1989年以来,我们对23例单侧完全性唇裂应用旋转推进法在修复口轮匝肌功能的同时对畸形的鼻翼进行矫正,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1.手术设计唇裂按旋转推进法定点。鼻畸形矫正设计为...  相似文献   

12.
用延伸旋转推进瓣法修复严重的单侧完全性唇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illard延伸旋转推进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32例,此法弥补了经典旋转推进瓣法修补唇裂后,特别是严重唇裂的患侧上唇垂直距离过程,鼻小柱及患侧鼻翼畸形改善不理想等问题,此法操作简单,此法操作简单,术后疤痕隐蔽,外形满意,对伴有齿槽突裂及腭裂的单侧完全性唇裂的病例,用此法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先天性唇裂的修复方法很多 ,但无外乎是经组织瓣的全层切开及转移后 ,分层缝合 ,并对上唇诸结构进行整复 ,以达到正常的外形。最常用的有“旋转推进法”和“三角瓣法”等〔1,6〕。这类手术方法的缺陷是术后唇部运动时会出现畸形。而“功能性唇裂整复术”即应用口轮匝肌重建术进行唇裂整复的方法 ,被认为是较理想的〔2〕。笔者自 1990年 2月以来 ,采用功能性整复术结合“旋转推进法”定点 ,共整复先天性单侧唇裂 2 5例 ,并对术后 4~ 10年的病人进行了追踪观察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5例中男 16例 ,女 9例…  相似文献   

14.
朱淳厚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85-385
目的 探讨双三角瓣加口轮匝肌重建修复单侧唇裂的方法.方法 上部用Tennison法,下部用Millard法,以及异位口轮匝肌的术式修复重度或中度唇裂.结果 通过对33例患者单侧唇裂的修复,术后效果较满意.结论 吸取两法在设计上的长处,并据此设计单侧重度唇裂的修复以及异位口轮匝肌的术式修复重度或中度唇裂,效果确切,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功能性整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85例患者采用旋转推进法加口轮匝肌重建整复。结果 :2 80例伤口一期愈合 ,5例外力性微裂、出现轻度增生疤痕 ,6月后基本消失 ,所有病例术后评价外形及功能良好 ,效果满意。结论 :本手术方法适用于各型单侧唇裂患者 ,口轮匝肌能获得良好重建 ,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Millard法联合上唇下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Millard法结合上唇下部对偶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45例.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4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结论 采用Millard术式联合对偶三角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使上唇解剖形态恢复满意,上唇丰满,唇弓外形自然,患侧唇峰下降充足,鼻小柱居中,患侧鼻翼鼻孔外形恢复良好,鼻底丰满,唇裂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发鼻畸形的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黎明 《中原医刊》2004,31(11):10-10
目的:利用外科方法有效地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继发的鼻畸形。方法:在矫正颌骨不对称畸形的基础上,矫正鼻软骨异常,并利用部分鼻唇肌来重建患侧鼻底区的口轮匝肌连续性,恢复表情肌动力平衡,从而修复鼻畸形。结果:58例患者经此手术法治疗后.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矫正颌骨、鼻软骨及表情肌异常,有效地修复鼻畸形,利用部分鼻唇肌来恢复表情肌动力平衡,实现功能性修复。  相似文献   

18.
单侧唇裂整复术中红唇的美容修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滨  王伯钧  韦舜  韦进 《广西医学》2006,28(3):350-352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整复术中红唇的美容修复方法,提高整体整复质量.方法对126例Ⅰ°~Ⅲ°单侧唇裂患儿在常规Millard术式和口轮匝肌功能整复的同时,采用肌肉嵌入法修复红唇.结果除2例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3天因缝线脱落效果不佳外,120例红唇外形、解剖标志恢复良好,成功率95%.结论对于单侧唇裂整复手术,在常规Millard术式和口轮匝肌功能整复术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特点,配合卷入式、直接式、交叉式肌肉嵌入法修复红唇,整体效果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评估该手术方法的可靠性和效果。方法:应用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和方法,对40例单侧唇裂患者行唇裂修复术,并同时行鼻畸形的修复。在术后第7天全麻下拆线的同时,由3名专科医师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40例患者手术后均7 d拆除缝线,伤口I期愈合。取得满意的动态和静态效果,鼻畸形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上唇下1/3外翘,患侧唇峰下降合适,健患侧唇峰对称,唇红饱满,干湿线(红线)恢复整齐。表示健患侧对称性的客观评价数值大多数在0.91~1.10之间,接近正常人群。结论: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设计简单,定点明确具体,手术效果良好,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  相似文献   

20.
刘庆丰 《广西医学》1998,20(2):269-270
唇裂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单侧唇裂最常见,初次唇裂修复术后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唇鼻畸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二次修复。作者自1995年以来,以鬼家(Onizuka)式单侧唇裂I期修复方程式B—A+(H—H’)一3mm为基础,根据新鬼家法’“对上述畸形综合修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995年至今,共收治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3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9例,年龄10~47岁,平均年龄22岁。畸形有:上唇增生性疤痕、红唇对合不齐、上唇左右不对称、人中及人中峪不明显、患侧鼻翼塌陷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