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术,并通过脑干听性诱发电位对冷冻治疗前后进行了临床记录观察.结果:治疗前患侧波V潜伏期、波Ⅰ-V间期传导时间延长;双侧波V潜伏期差、双侧波Ⅰ-V间期差患侧传导时间延长.治疗后患侧波V潜伏期、波Ⅰ—V波间期、双侧波V潜伏期差、双侧波Ⅰ-V问期差均恢复正常范围.该法简单、准确,对探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理及疗效评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亚甲蓝外周神经干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和总结亚甲蓝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在6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支周围神经干处注射亚甲蓝1mL,通过随访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注射后患者均有局部胀痛,注射区均有不同程度感觉障碍,局部感觉迟钝。1~3个月后麻木感消失。1个月后复诊,52例疼痛消失,9例疼痛缓解,有效率97%,6个月后随访57例,症状复发4例,复发率7%,3年对50例进行随访,疼痛复发11例,复发率22%。结论:亚甲蓝冶疗三叉神经痛方法简单、安全、效果肯定,神经损害为可逆性。  相似文献   

3.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5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射频温控热凝术(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1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RFT治疗,对手术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男女之比为1:1.3,平均年龄48.9岁,RFT治疗有效率为94.1%,无效率为2.6%。患者放弃治疗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者占3.3%,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8%。结论: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率高。可以部分地保留触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初次治疗复发者仍可重复进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复方倍他米松神经干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加维生素B12治疗组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根据疼痛范围行相应神经支局部注射。治疗后1、2、3个月内定期复诊,随访时间3年,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2.5%,3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7.5%和57.5%,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24个月和13个月,以上3项指标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感觉降低。结论: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方法简单,有效率高于传统方法,复发率低,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评价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三叉神经痛的颅外病因。方法:31例眶下神经和(或)上牙槽前神经支配区域疼痛患者行眶下管减压术,问卷随访30例,随访期1-10个月,平均6.1个月。结果:30例患者中“优”为50%(15/30),“良”为36.7%(11/30),“差”为13.3%(4/30)。手术成功率包括“优”、“良”的患者为86.7%(26/30),疼痛缓解的时间均为术后24h以内。结论:眶下管减压术的疼痛缓解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排除了其他部位压迫后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首选方法,其临床的高成功率也为三叉神经痛的颅外骨管、骨孔内压迫的病因假说提供了有力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目前口腔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情况、各病种的发病变化趋势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为进一步保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资料。方法:收集本院1989年10月以来15年期间的老年住院患者1090例,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将其分为三个时间段,针对发病年龄、性别、病种及不同时期各病种的变化趋势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住院患者共1090例,占住院患者总数的28%。其中肿瘤718例,占65.9%;感染245例,占22.5%;外伤64例,占5.9%;口腔黏膜病39例,占3.3%;三叉神经痛19例,占1.7%;其他占0.7%。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为1.5:1。最近的5年与第一个5年相比,肿瘤和外伤的发病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口腔科老年住院患者中,肿瘤患者占绝大多数,并且以恶性肿瘤为主。近年来,恶性肿瘤及外伤患者呈上升趋势,提示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口腔颌面部疾病是保护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痛伽玛刀的双靶点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利用双靶点提高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性。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双靶点位于三叉神经近脑桥处和近半月神经节,用4mm准直器,中心计量80-90Gy,桥脑临界计量<20Gy .结果:随访0.5-5年,有效率为100%,有两例复发,除7例病人面部麻木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双靶点治疗比单靶点治疗近期观察可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长期疗效、复发率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术,并通过脑干听性诱发电位对冷冻治疗前后进行了临床记录观察,结果:治疗前患者侧波V潜伏期、波Ⅰ-Ⅴ间期传导时间延长;双侧波V潜伏期差、双侧波Ⅰ-Ⅴ间期差患者传导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不对称性唇裂在先天性唇腭裂疾病中的发病比例并评价其目前的整复方法。方法:对自2007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所有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对纳入研究标准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患者通过3dMDpatient软件及SPSS17.0软件进行指标测量分析来评价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各种整复方法。结果:在4467个唇腭裂患者中,双侧唇裂964人,其中双侧不对称性唇裂患者294人,约占先天性双侧唇裂的30.4%;采用单侧分期修复的患者有3项测量指标(除唇峰一人中点外)统计结果均为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采用双侧唇裂修复方法同期整复及单侧唇裂的修复方法同期整复的患者,其4项测量指标的统计结果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不对称唇裂在先天性双侧唇裂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且采用单侧唇裂的修复方法同期整复获得的手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7年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因素。方法:对1994年1月-2001年1月884例先天性唇腭裂住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唇裂合并腭裂、唇裂或伴牙槽裂、单纯腭裂分别占56.79%、22.06%和21.15%。男女比例为2.25:1。结论:多基因遗传和胚胎的环境因素包括感染、药物、精神因素是唇腭裂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