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尿路感染患者1112例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致病性细菌检出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8年3月1112例尿路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断尿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细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K—B),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检出大肠埃希菌,占53.2%,其次是肠球菌(15.1%)、真菌(5.3%)、葡萄球菌(4.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4.0%,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青霉素,除头孢西丁外的第1、2代头孢的耐药率〉40%,对碳青霉烯类、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9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及大多数头孢的耐药率大幅增高(P〈0.05),对碳青霉烯类、呋喃妥因、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没影响(P〉0.05)。革兰阳性菌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耐药率〉50%,对万古霉素(92%)、氯霉素(82%)、呋喃妥因(75%)的敏感率较高。结论泌尿系统感染仍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且病原菌耐药性较强,临床医生加强对泌尿系统感染病人的病原菌的检测及耐药性的监测,对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泌尿系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群,采用琼脂纸片扩散(K-R)法做药敏实验,对临床分离出的580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在分离出的56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4.47%、革兰阳性菌占17.08%,真菌7.39%,其它1.05%;分离数在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0.88%)、肺炎克雷伯菌(8.45%)、肠球菌属(7.57%)、铜绿假单胞菌(6.3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58%);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11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 96株,占33.22% (96/289);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 19株,占39.58%(19/48);不动杆菌属产ESBLs 3株,分离率为12.00% (3/25);阴沟肠杆菌产ESBLs 1株,分离率为6.67% (1/15).21株MRS占葡萄球菌属44.68% (21/47),16株HLAR占肠球菌的37.21% (16/43).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4.
尿路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诊断尿路感染最常用的方法是细菌学检查,而目前,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1],且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细菌分布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究使用抗生素对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所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44例,比较抗生素使用前后的尿液,应用细菌培养法对尿液做细菌学检验。结果:治疗前44例患者尿液经细菌培养阳性16例,阳性率36.36%;使用抗生素1d后,尿液经细菌培养阳性5例,阳性率11.36%;使用抗生素3d后,尿液经细菌培养阳性3例,阳性率6.82%;使用抗生素5d后,尿液经细菌培养阳性1例,阳性率2.27%。使用抗生素后尿液经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下降,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对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有较大影响,抗生素使用后,患者尿液的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出现降低,使用后时间越长阳性率则越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生素对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到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104例,对比使用抗生素前后的尿液细菌培养情况。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尿液经细菌培养阳性45例,阳性率43.27%;使用抗生素1日尿液经细菌培养阳性10例,阳性率9.62%;使用抗生素3日尿液经细菌培养阳性7例,阳性率6.73%;使用抗生素5日尿液经细菌培养阳性4例,阳性率3.85%。使用抗生素后尿液经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下降,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的使用对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服用抗生素后患者的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会明显地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尿液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状况及耐药性状况。方法:对疾控化验室艾滋病231例患者(2014年1月到2019年2月间)实施观察,采集患者尿液实施尿液细菌培养,分析总结患者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明确病原菌分布状况、致病菌耐药性状况。结果:231例患者实施尿液培养分离出87株(37.7%)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33.3%,屎肠球菌检出率最高,占16.1%;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56.3%,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占25.3%;真菌检出率为10.3%,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占8.0%。大肠埃希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性低于10%。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性低于10%。结论:艾滋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类型较多,需根据致病菌培养及耐药性检测结果针对性用药。 相似文献
8.
171例新生儿脐部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脐部细菌感染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因之一,为了解新生儿脐部细菌的分布和构成,预防和减少新生儿脐炎,作者对本院171例新生儿在未断脐(出生时即刻断脐留残端3~4 cm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和已断脐(出生后10小时残端沿脐轮根部断脐,用无菌纱布及无菌绷带包扎)及暴脐(新生儿次日洗澡后PVP行脐部消毒,暴露24小时到伤口自行愈合),分别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泌尿道感染(简称尿感)包括尿道炎、前列腺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多种疾病 ,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其次是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等 ,大约5%~10 %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 ,主要是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1,2]。因人们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改变 ,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尿感的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发生了变化 ,为此对647例疑为尿感患者的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作回顾性调查。1资料来源1994年1月以来 ,因疑为尿感而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 相似文献
10.
总结86例腹泻大便细菌培养中发现,常见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仅占12.2%,而肠道一些带病菌,过路菌却占87.3%,成为主要致病菌,这与抗生素使用不当而使肠道群菌群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1993年7月至9月间,对我院肠道门诊977例感染性腹泻病人的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对脓血便、粘液便作志贺氏菌属培养,对水样便作弧菌属及气单胞菌属培养。共检出致病菌136例,总检出率为13.9%。其中志贺氏菌检出率为11.3%;弧菌属、气单胞菌属检出率为20.1%。在检出的78例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氏菌65例占83.3%,福氏2a型占福氏志贺菌的76.9%。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8例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致使耐药的细菌越来越多。为了解医院细菌感染菌谱及耐药情况 ,现将 1 996年 4月至 1 998年 3月我院 1 892例临床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分析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 ( 1 )标本来源 :1 996年 4月至 1 998年 3月 ,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临床标本 (血、尿、痰、分泌物等 ) 1 892例。 ( 2 )培养基及鉴定试验管均由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供给。 ( 3)菌株鉴定 :按照《规程》〔2〕鉴定到种。 ( 4)药敏试验 :采用 (K B)法。结果与分析 从 1 892例临床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 6 2 2株 ,占总检出率的 32 9% ,检出… 相似文献
13.
51例羊水细菌培养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检51例羊水中共检出需氧菌和(或)厌氧菌22例,占43.1%。其中胎膜早破组24例检出细菌19例,占79.2%。胎膜未破组27例检出3例,占11.1%。结果显示胎膜早破组羊水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未破膜组,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相差显著(P<005)。说明胎膜早破后细菌在羊水内感染率明显增高,因此防止胎膜早破和及时处理胎膜早破是降低孕产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1 004例尿液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泌尿系感染致病菌的变迁及耐药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1993-2000年,8年1004例尿液细菌培养。结果 阳性菌512株,阳性率45.4%;G^ 菌呈上升趋势53.5%;条件致病菌、真菌检出率增加。结论 临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遏制耐药菌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陶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多数源于内源性肠道感染,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通常条件下,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它们就进人人体的泌尿系统而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泌尿系统感染.为此笔者收集2009年1-9月住院部各科室送检的患者尿液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针对专科医院的特色,了解和掌握细菌病原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以及常见细菌药敏结果分析,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诊断明确的300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眼部分泌物,划线接种血平板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并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做药敏实验。结果:细菌性角膜炎中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二者占97.7%。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占前三位;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假单胞菌最多。300眼中手术治疗70眼,非手术治疗198眼,眼球摘除术32眼,出院时治愈191眼。结论:化脓性角膜炎是危害极大的致盲性眼病,细菌仍是主要致病菌,其预后与临床体征及病原种类有关,及早诊治和手术干预仍是挽救眼球的有力措施[1]。 相似文献
20.
515例尘肺患者痰细菌培养结果显示 ,Ⅰ、Ⅱ、Ⅲ期尘肺细菌感染阳性率不同 (χ2 =15 0 4,P <0 0 5 ) ,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细菌感染阳性率高于单纯尘肺患者 (χ2 =6 94,P <0 0 5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