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气与津液代谢过程的角度出发,总结古代文献对哮喘发病的认识,提出从中焦肝脾论治支气管哮喘的观点。中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病及治疗多从于肺、脾、肾三脏,本文则认为中焦肝脾在哮喘的发病及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调畅中焦,分治肝脾,对哮喘的治疗及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与血瘀关系的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通过温习文献及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哮喘的发病及其剧变与血瘀密切攸关。故往往在辨证方中加入活血化瘀药常能提高疗效,尤其对于哮喘持续状态的抢救,如能灵活应用活血化瘀法,常能顿挫病势、转危为安。因此认为,哮喘与血瘀之关系的研究,对于揭示该病的发病规律、指导临床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辨证分型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兵  杨时光 《四川中医》2004,22(7):47-48
本文总结50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通过益肺、健脾、补肾治疗,显效10例,有效31例,无效9例。回顾了中医对哮喘定义、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及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认识概要和进展,对两种医学体系进行比较,认为随着近年来对哮喘的认识取得进展,中医的传统理论体现出前所未有合理性,中医理法方药可以运用于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五脏相关理论,结合现代中医学研究成果与中医古籍论述,阐述了各脏腑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及相互作用。认为肺脏是哮喘发病及整个病程的主病之脏,但与脾、肾、心和肝等脏腑密切关联,且相互影响。从五脏相关学说出发,提出治肺为治疗哮喘的必经之路,配合调理脾、肾、心、肝为哮喘治疗或预防复发的重要方法,更全面地认识和掌握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提高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疗效,并为哮喘的诊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认为过敏性鼻炎其病在鼻而属肺,为哮喘发作的诱因,发病与肾气不足有关,痰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应肺、脾、肾三脏同治.指出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虽为两种疾病,但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具有慢性气道炎症特点的一种异质性疾病。半脱氨酸白三烯( CysLTs)通道是支气管哮喘炎症两个重要通道之一。我们研究认为“痰瘀伏肺”为哮喘发病的宿根,哮病疾瘀气阻的病理特征与现代医学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存在必然的相关性,蠲哮汤是治疗哮喘的有效方剂。本文就疏利气机、涤痰行瘀方(蠲哮汤)对哮喘炎症白三烯通道干预作用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7.
易桂生 《河南中医》2008,28(12):102-10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中医认为其产生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密切相关,因此治疗也多从这三脏入手,采用宣肺平喘,健脾化痰,补肾纳气等方法。近年来很多医者发现本病其实与肝脏关系也相当密切,继而在临床上运用调肝理肺法治疗,取得了不少令人鼓舞的成果,现综述如下。1  相似文献   

8.
论肝与哮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光欣 《陕西中医》1993,14(4):161-162
古今论哮喘多责之肺脾肾,而忽略于肝。作者从肝与哮喘病机(气血痰异常)的关系和肝可调节肺脾肾两个方面,说明哮喘与肝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王强  杨继  张垚 《中国中医急症》2020,(2):341-343,354
孙增涛教授从事呼吸系统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对哮喘的辨证治疗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哮喘辨治,当责之肺、脾、肾三脏,注重风、痰、虚,其中肺气亏虚是哮喘发病的前提,夙痰伏肺是哮喘发病的根本,风邪引触是哮喘发病的诱因。治疗上,发作期重视"清宣理肺,疏风解痉",后期主张"调补肺肾,祛痰化瘀"。  相似文献   

10.
张涛 《中医研究》2009,22(5):25-26
支气管哮喘可发生于各年龄层,但多在婴幼儿期发病。200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14岁城市儿童发病率为0.5%~3.4%,世界范围内患病率与死亡率均在上升。临床上中医多从肺脾两脏治疗该病,但疗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2005-10—2008—10,笔者采用镇肝止咳方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宋雪锦 《中医研究》2004,17(2):52-55
现代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简称AAI).AAI是引起支气管哮喘可逆性气道通气障碍、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因素,且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迟发相反应与AAI关系更为密切,比速发相反应更为有意义.在治疗上提出缓解期抗AAI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基本原则.因此,许多抗AAI的药物(如吸入的皮质激素、色甘酸钠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提高了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是我国的特色,这些治疗方法正日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1].笔者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近况综述如下,以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多发病、常见病 ,目前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本病病情顽固 ,治疗较为棘手。我们经多年临床实践 ,认为用辨证论治本病 ,可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祛风利咽贯始终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 ,咽为肺之门”,肺系疾患 ,鼻咽首先受害 ,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同为气道炎症性疾病有相似之处。我们曾对所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 99%的本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鼻炎和副鼻窦炎 ,86 %的患者在发病前有不同程度的过敏性鼻炎史。我们认为鼻咽炎症是发生哮喘的夙根之一。当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近年来 ,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特别是大气污染 ,臭氧层空洞等均加重了哮喘的发生、发展 ,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升高趋势[1] ,因此哮喘的防治成为各国学者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目前对其防治尚无重大突破。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发现 ,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取长补短 ,发挥各自优势 ,将是今后哮喘防治的重要手段。1 现代医学疑难问题亟待解决80年代以来 ,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认为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变态反应炎症…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药在哮喘治疗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属于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患,历代医家对哮喘的病机的认识多责之痰浊伏肺,本虚标实。而目前大量的文献资料及实验研究证实,哮喘的发作不仅与痰气交阻、肺失宣降有关,同时与营血郁滞、络脉郁阻有密切关系,且在应用活血化瘀药之后,哮喘的症状有所改善。现就近年来有关文献作一综述,以期有利于今后的进一步研究。1哮喘的基本病机中医认为肺布散津液,脾运输水精,肾蒸化水液,这三脏尽失其职,津液则凝聚成痰,伏藏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王志英[1]认为如遇外邪侵袭,“伏痰”引动,痰随气升…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重塑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笔者认为"痰瘀伏肺"是哮喘发病的宿根。痰瘀互结,气道狭窄,使病情迁延,缠绵难愈。痰瘀气阻的病理特征,与现代医学关于哮喘气道重塑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平滑肌增生导致气流受限是一致的。本文就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及涤痰行瘀方药(蠲哮片)干预气道重塑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在认真研究中医古代医籍的同时 ,又融汇贯通现代医学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 ,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及疗法 ,为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及防治开拓了新的领域 ,现综述如下。1 中医对小儿哮喘的病因病机认识发病学研究体质与哮喘的关系 陈氏从体质学研究的角度对 32例哮喘患儿的体质类型及发病规律进行了探讨 ,认为小儿哮喘的发病与体质密切相关 ,把哮喘体质分为气虚质、内热质和气阴两虚质。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功能活动方面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生理功能、病因病机、临床论治等方面论述脾虚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键,探讨脾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临床上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提供理论依据。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责之于痰,哮喘急性发作期以外邪引动伏痰、痰瘀互结致气机升降失常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当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不忘补虚,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同时补脾固本;缓解期病机则以脾虚痰饮伏肺、脾虚及肺、肺肾俱虚为要,治从运脾化痰、培土生金、温补脾肾。纵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脾虚才是贯穿哮喘的核心病机,因此,从脾论治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续海卿 《四川中医》2003,21(5):22-22
哮喘虽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阻于肺有关,但肝胃在哮喘发病过程中,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肝气上逆冲肺可发哮喘,胃气上逆冲肺也可发作哮喘。肝胃的升降功能和津液调节功能失调,会影响肺的宣发肃降而形成哮喘,一些哮喘患者从肝胃论治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通量微生物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呼吸道、肠道菌群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已经发现肠道菌群与肺部囊性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部感染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其中COPD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两者的因果关系尚未被阐明。临床上COPD发病过程通常伴随着厌食、腹胀、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及营养不良的表现,这与肠道菌群失衡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肠道微生态群主要通过“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参与宿主营养能量代谢、免疫防御机制等参与疾病的过程,同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也可通过远端器官的免疫调节,介导肺部免疫受损,引起肺肠微生态失调,影响COPD的发生发展。COPD在中医上属于“肺胀”范畴,COPD微生态失调的病机与肺、脾、肠密切相关,尤其在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抵御外邪方面与现代医学关于COPD肠道菌群紊乱的部分机制阐述颇有相通之处。深刻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发现,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小肠相通,肺脾太阴同气相求这3个方面可以更好地诠释COPD微生态失调的中医内涵。该文借鉴现代医学关于肺肠道菌群的部分研究成果,探讨其与...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肝与糖尿病发病的认识,提出了糖尿病“从肝论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