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基质Ⅰ型胶原的增龄性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人们逐渐认识到骨基质改变在骨质疏松症病理机制中的重要意义 ,并着手对其进行研究。骨基质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组成 ,有机成分主要是胶原蛋白、糖蛋白和蛋白多糖 ,无机成分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胶原占骨基质总体积的 90 %以上 ,主要是Ⅰ、Ⅲ、Ⅴ、Ⅵ、Ⅶ、Ⅷ、Ⅻ型胶原 ,而Ⅰ型胶原约占 90 % ,其他胶原不足 10 %。骨基质胶原在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骨质的形成与吸收、骨基质矿化等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组织呈退行性改变 ,以至发生骨质疏松症。在此过程中 ,骨胶原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充分阐明这种改变有助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氟对体外培养大鼠乳鼠成骨细胞中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乳鼠成骨细胞,给予不同剂量的氟,提取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的Ⅰ型胶原蛋白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2及4 mg/L F-均能促进Ⅰ型胶原表达,但在蛋白质表达方面培养48 h后只有2、4 mg/L F-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培养72 h后各加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mRNA表达方面培养48 h后只有2 mg/L F-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培养 72 h后2 mg/L F-和4 mg/L F-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可促进成骨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且与氟化物水平以及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OPG、ODF基因表达与增龄相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 5岁 ,3 0~ 40岁 ,5 0~ 60岁 ,≥ 70岁四个年龄组的松质骨进行成骨细胞培养 ,第二代细胞培养至 14天用RT PCR检测骨保护蛋白 (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ODF)基因表达 ,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人成骨细胞OPGmRNA、ODFmRNA表达量与年龄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对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OCN)和Ⅰ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成骨肉瘤细胞系(Saos-2)建立体外染氟模型,即经体外细胞培养后分别以不同浓度梯度氟化钠(0.0 mg/L,5.0 mg/L,10.0 mg/L,20.0 mg/L和40.0 mg/L NaF)处理;在实验组中加入坏死凋亡抑制剂(Necrostatin-1,Nec-1)抑制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提取细胞的总m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染氟对Saos-2细胞骨钙素基因和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5.0 mg/L,10.0 mg/L,20.0 mg/L和40.0 mg/L NaF处理后,OCN和COL1的表达域上调,其中以(5.0~10.0 mg/L)增强的最明显。低浓度氟化钠(5.0~10.0 mg/L)可以促进OCN和COL1的基因表达,高浓度(>20.0 mg/L)氟化钠对OCN和COL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调程度较低;加入Nec-1的组OCN和COL1基因表达域较对照组上调明显。结论在基因水平上,低浓度氟化钠(5.0~10.0 mg/L)上调人成骨细胞中OCN和COL1基因的表达;高浓度氟化钠(>20.0 mg/L)对OCN、COL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上调程度较低。Nec-1对两基因的表达均为上调。氟诱导的程序性坏死能够影响成骨相关基因OCN和COL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随供体的增龄而改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不同年龄组人成骨细胞形态、增殖与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5岁 ,30~ 4 0岁 ,5 0~ 6 0岁和≥ 70岁四个年龄组的髂骨、股骨近端或股骨颈松质骨进行培养。培养期间应用相差倒置显微镜活体观察与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一代成骨细胞生长至汇合时消化计数继续培养 ,二代成骨细胞分别于培养 1天 ,5天检测细胞增殖率 (MTT法 ) ,5天时检测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 ,14天时送电镜室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活体观察提示成骨细胞随增龄其胞体增大、变薄、空泡增多、突起拉长 ,汇合时趋向于长梭形 ,各年龄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均呈阳性反应 ;电镜观察提示成骨细胞随增龄变得瘦长、细胞器减少、高尔基体不发达、糖原增多并呈堆积现象、溶酶体增多、出现空泡 ,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增多。成骨细胞生长至汇合时的细胞数与MTT相对比值随增龄而降低 (P <0 .0 1) ;ALP活性随增龄呈增高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培养不同年龄组人成骨细胞的形态与增殖能力随年龄增加而发生衰老改变  相似文献   

6.
以低、中、高剂量淫羊藿甙与成骨细胞孵育,结果显示淫羊藿甙各剂量组Ⅰ型胶原、整合素α2和β1的表达均升高,其中Ⅰ型胶原、整合素α和β1在淫羊藿甙中剂量组表达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氟化物对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和成骨结节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和6个加氟组,氟质量浓度分别为0.0001、0.0010、0.1000、1.0000、10.0000、20.0000 mg/L。应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茜素红染色法观察矿化诱导液对成纤维细胞成骨结节形成的作用。结果染氟2 h的0.0001、0.0010、0.1000 mg/L组,染氟4 h的0.1000 mg/L组,染氟24 h的1.0000、10.0000、20.0000 mg/L组及染氟72 h的10.0000、20.0000mg/L组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染氟48 h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增强趋势明显。染氟10 d,受矿化诱导液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出现集中现象,并形成较多数量、大小不等的成骨结节,有明显的钙盐沉积。结论氟化物可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表达和成骨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8.
老年骨质疏松对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及Ⅰ型胶原mR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动物骨质疏松对Ⅰ型胶原及Ⅰ型胶原mRNA的影响,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基础理论.方法 对正常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椎骨以图像分析系统观察Ⅰ型胶原免疫组化及Ⅰ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得出了各组试样的阳性染色分别面积、平均灰度值、阳性反应面积等指标.结论 模型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后胆原免疫组化指标及Ⅰ型胶原mRNA发生改变,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与增龄过程中成骨细胞骨形成与破骨细胞 (osteoclast,OC)骨吸收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有关 ,其中 ,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的衰老退行性改变是一关键因素〔1〕。近年来随着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研究与临床防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增龄性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减退机制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2〕。成骨细胞的增龄相关改变包括形态、增殖能力、合成功能以及对各种生长因子与激素的反应能力等方面的改变。我们就这一方面的内容作一综述。  一、成骨细胞的数量减少与增殖能力降低  成骨细胞数量减少与增殖能力降低是…  相似文献   

10.
Ⅰ型胶原的编码基因是重要的骨量调节基因。编码Ⅰ型胶原。Ⅰ链的COLIAI基因多态性可能在特定的种群中与骨密度.骨折及骨质疏松症有一定关系,并受到被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是否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与其他基因产生协同作用。而现有资料显示编码α2链的COLIA2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Ⅰ、Ⅳ型胶原表达及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含有大鼠IL—10基因的腺病毒载体通过尾静脉转染四氯化碳肝损伤大鼠,用离体肝脏胶原酶灌注、消化以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SC,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SC的Ⅰ、Ⅳ型胶原mRNA 表达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SC培养上清液中的Ⅰ、Ⅳ型胶原水平,用van Gieson染色检测胶原纤维在肝组织中的沉积情况。结果转染含IL—10基因腺病毒组HSC的Ⅰ、Ⅳ型胶原mRNA表达和分泌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van Gieson染色结果也显示胶原合成量明显少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IL-10可以抑制HSC表达与分泌Ⅰ、Ⅳ型胶原。  相似文献   

12.
近年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肝纤维化及门静脉高压的形成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AngⅡⅠ型受体拮抗剂可减轻肝纤维化及降低门静脉高压。在活化过程中,HSC从一个静止的、富含维生素A的窦周细胞转化成有增殖和收缩能力的、促纤维化形成的活化的HSCs。目前研究表明,在人正常肝脏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HSC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5-氮胞苷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以5-氮胞苷诱导24 h,正常培养3周,125I-Pindolol同位素放射配基法测定β受体密度,RT-PCR法测定其β受体mRNA表达水平,并与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相比较。结果 正常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不表达β受体蛋白及其mRNA。5-氮胞苷诱导后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β受体,随着5-氮胞苷浓度增加,骨髓基质细胞的β受体密度增加,至5×10-6mol/L时达最高峰;β受体密度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于4周时接近正常心肌细胞水平。结论 5-氮胞苷诱导后,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表达β受体,并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分化后的细胞具有类似儿茶酚胺类激素的受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亚砷酸钠对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金属硫蛋白(MT)基因表达的影响及MT表达与细胞存活率的相互关系.方法 无菌抽取健康人血液,分离出淋巴细胞,分别用0(对照)、2、5、10、15、30、60μmol/L亚砷酸钠作用于淋巴细胞,于24、48、72 h后,以四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染毒72 h后采用RT-PCR法检测MT-1、MT-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2、5μmol/L染毒组细胞存活率[(115.50±11.80)%、(130.49±8.28)%]高于对照组[(100.00±0.00)%,P均<0.05];10、15、30、60μmol/L染毒组细胞存活率[(78.12±9.33)%、(71.62±10.82)%、(52.06±3.05)%、(40.98±5.41)%]随染毒剂量增高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及2、5μ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剂量亚砷酸钠作用72 h,对照组及2、5、10、15、30、60μmol/L染毒组MT-1基因表达(0.925±0.123、1.082±0.504、1.103±0.170、0.927±0.056、0.730±0.307、0.604±0.173、0.540±0.0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 μmol/L染毒组(1.503±0.212、1.557±0.377)与对照组(0.762±0.112)比较MT-2表达上调(P均<0.05),且较其他各组表达增加(P均<0.05),而10、15、30、60μmoL/L染毒组MT-2表达(0.814±0.139、0.679±0.201、0.607±0.229、0.533±0.102)呈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T-1、MT-2表达水平与细胞存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55、0.909,P均<0.05).结论 10 μmol/L以上剂量的砷可能对淋巴细胞MT表达有抑制作用,而低剂量(2、5μmol/L)砷可能刺激淋巴细胞的MT-2表达上调,提高细胞MT水平,起到保护细胞、提高细胞存活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获得足量的、可供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谷氨酸脱羧酶( G A D65) 抗原。方法将 G A D65 基因的c D N A 正确地重组到表达型载体p G E X3 X 中,并通过原核细胞进行诱导表达, S D 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表达产物分子量,间接 E L I S A 法证实其免疫原性。结果 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63 .23 K D,在误差允许范围( < 8 % ) 内,与 G A D65 蛋白分子量相近,间接 E L I S A 显示表达产物与1 型糖尿病病人血清发生明显的显色反应,证明其具有免疫原性。结论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表达产物为重组 G A D65 抗原。这一抗原的获得,将有助于1 型糖尿病的预测、预防、鉴别诊断以及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雌二醇和孕酮对人成骨细胞和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孕激素参与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人成骨细胞和人成骨肉瘤细胞IRS1、IRS2mRNA的表达量。结果雌二醇或孕酮均诱导MG63细胞IRS2mRNA的表达上调,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和时效依赖性(P<0.05)。其中分别以10-8mol/L的雌二醇干预24h和10-8mol/L的孕酮干预12h作用最明显,分别为对照组的(421±68)%和(327±54)%(均P<0.01)。雌二醇或孕酮共同干预进一步促进MG63细胞和人成骨细胞IRS2mRNA表达的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496±54)%和(452±58)%(均为P<0.01)。雌二醇和孕酮不影响人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IRS1mRNA的表达(P>0.05)。结论雌二醇或孕酮均可使人成骨细胞和MG63细胞的IRS2mRNA表达上调,且存在剂量与时间依赖性;但不影响IRS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染氟大鼠成骨细胞内钙调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氟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内钙调蛋白(CaM)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然后将不同浓度的氟作用于大鼠成骨细胞,染氟培养48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CaM基因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aM蛋白的表达,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氟组CaM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各氟组成骨细胞内SOD含量明显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引起培养成骨细胞的SOD含量明显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明显增高,且对成骨细胞的CaM蛋白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