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国人5~8岁小儿异丙酚药代学参数的准确性.方法:18例择期手术患儿,年龄5~8岁,应用Standpump软件内嵌连庆泉等人报道的相应年龄组国人小儿异丙酚药代学参数,建立靶控输注(TcI)系统,恒定血浆靶控浓度为3μg·ml-1.变速输注持续1 h,间断采集桡动脉血持续1.5 h.应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计算系统的执行误差中位数(MDPE)、不含靶控开始5 min内实测血药浓度的执行误差中位数(MDPEl)、执行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分散度(Divergence)和摆动度(wobble).结果:靶控开始5 min内系统产生明显超射,后渐接近靶浓度,至60 min时已无区别,停止TCI后,实测浓度比靶浓度低.TCI期间的系统执行偏离度(MDPE)为27.33%,去除靶控开始5 min内的试验数据,其执行误差的中位数(MPPEl)为13.83%,精确度(MDAPE)为27.33%,分散度(divergence)为-0.91%·h-1,摆动度(wobble)为23.66%.停止输注后系统的偏离度为-16.05%,精确度为16.60%,分散度为0.18%·h-1,摆动度为8.53%.结论:该国人小儿异丙酚药代学参数(5~8岁)的准确性较好,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异丙酚国人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靶控输注系统(TCI)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20例ASAⅠ~Ⅱ级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手术病人,行异丙酚TCI,待病人意识消失后,予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TCI以设定靶血浆药物浓度(3μg/kg)变速输注60min,分时点间断采集动脉血90min,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结果 靶血浆药物浓度达稳态约30min,异丙酚输注期间及停止输注后实测浓度均明显低于预测浓度(P〈0.01),前者低32.7%~50.7%,后者低55.5%~59.5%,异丙酚输注期间及停止输注后系统偏离度、精确度分别〉15%、〉30%。结论 国产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血药浓度实、预测值差异超出临床可接受范围,但二者间存在相当程度的平行关系,这种量化关系可用来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疆地区不同民族病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期间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血药浓度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并探讨在新疆地区行ANHD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5例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病人,维吾尔族8例(Ⅰ组),汉族7例(Ⅱ组).全麻后施行ANHD,血液稀释完成10 min后,以恒定靶血浆药物浓度(3 μg/mL)变速输注异丙酚60 min,间断采血180 min,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结果 (1)ANHD后两组病人红细胞压积(Hct)由(40.0±4.2)%和(39.7±3.9)%分别下降至(26.1±2.3)%和(25.0±1.6)%;血红蛋白(Hb)由(134.8±13.4) g/L和(135.7±13.8) g/L分别下降至(90.0±9.3) g/L和(82.9±7.6) g/L.Hct、Hb下降幅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病人ANHD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显著变化.(3)TCI异丙酚期间两组病人实测血药浓度之间及每组病人各时点靶浓度与实测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成年病人以6%羟乙基淀粉溶液及林格氏液行ANHD安全可行,且对ANHD期间TCI异丙酚血药浓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Marsh靶控方式输注异丙酚对椎管内麻醉患者镇静的效果。方法40例椎管内麻醉患者,应用TCI-1靶控系统,起始异丙酚靶控血药浓度为0.5μg/mL,3min后以0.1 ̄0.2μg/mL速度递增;观察OAA/S各级镇静评分时段的靶控血药浓度。结果镇静评分达2,3,4级时,靶控异丙酚血药浓度分别为(1.69±0.35)μg/mL,(1.35±0.41)μg/mL和(0.83±0.12)μg/mL。镇静评分达2级时,13例出现低血压;且呼吸频率下降有显著性,1例呼吸抑制;达3级时,3例出现低血压;达4级时,仅1例心率减慢至49次/min。结论Marsh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椎管内麻醉患者清醒镇静具有较好可控性。  相似文献   

5.
兰宣鹤  熊源长 《西部医学》2011,23(6):1107-1109
目的比较不同靶控输注系统Graseby3500与TCI-Ⅰ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A组:Graseby3500;B组:TCI-Ⅰ。入室后行肘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静脉通道,在30min内输入10ml/kg复方乳酸林格氏液生理需要量后,选用阿斯利康Propofol Injection(Diprivan)50ml行靶控输注,血浆药物浓度设为3μg/ml,靶控开始后1分钟静注咪唑安定0.08mg/kg,芬太尼5μg/kg,司可林1mg/kg诱导插管,靶控输注20分钟。记录靶控开始及靶控停止后2.5、5、7.5、10、15、20min时的心率、呼末CO2分压、无创血压、手术时间,阿托品及麻黄素的使用例数,靶控期间输液量、手术出血量及腋温。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异丙酚总用量、阿托品及麻黄素使用例数、靶控期间输液量及手术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靶控输注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呼末CO2分压无差异(P〉0.05);靶控开始后2.5、5、7.5、10min时A组心率明显低于B组(P〈0.035),血压、呼末CO2分压无差异(P〉0.05);靶控开始后15、20min及靶控停止后2.5、5、7.5、10、15、20min心率、呼末CO2分压及无创血压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异丙酚TCI-Ⅰ靶控输注系统较Graseby3500系统对患者靶控输注早期心率影响较小,有可能是二者实际血浆药物浓度差异造成。靶控输注前一定的容量支持对血压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氟醚和异丙酚吸静复合全麻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ndex)的变化,监测异丙酚的实际血药浓度,探讨异氟醚吸入和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复合全麻中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20例。异丙酚和维库溴铵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吸入异氟醚,呼末浓度为1.0MAC,稳定20min后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从1.0μg/mE开始,以0.5μg/mE递增,靶浓度稳定在3.0μg/mE开始手术。记录MAP、HR和AAI。异丙酚各TCI时点采动脉血测定实际血浆浓度。结果患者MAP和HR的变化与异丙酚浓度无相关性。AAI与异丙酚靶控浓度的相关系数为-O.923(P〈0.001)。AAI与插管刺激的相关性为-0.728(P〈O.01),AAI与切皮和探查的的刺激无线性相关。异丙酚各囊艘浓度与对应的实际血药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951)。结论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是监测异氟醚-异丙酚复合麻醉深度的可靠指标,能有效的反应气管插管的刺激,但不能有效地监测切皮和探查时的心血管反应。异丙酚靶控输注时的预测血药浓度能够较好地反应实际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ed infusion,TCI)异丙酚3μg/mL基础上,测定TCI瑞芬太尼抑制喉应激反应的有效浓度.方法 30例全麻拟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体质量指数<30,年龄27~60岁,肝肾功能正常.全麻诱导,TCI血浆浓度异丙酚3μg/mL,瑞芬太尼初始TCI效应室浓度1.5 ng/mL,采用等阶(0.5 ng/mL)增加或减少靶浓度,待患者意识消失,血浆和效应室靶浓度平衡3 min后,进行喉镜显露声门刺激,获取每例患者无反应的瑞芬太尼靶浓度.结果 喉镜暴露声门无反应的瑞芬太尼有效靶浓度为(2.3±0.3)ng/mL.结论 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双靶控输注能消除麻醉中的伤害性刺激,当异丙酚靶浓度3μg/mL时,瑞芬太尼抑制喉镜窥喉显露声门刺激的有效靶浓度为(2.3±0.3)n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异丙酚分步靶控输注(TCI)时预测效应室浓度(CE)的变化及其相应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指数(CSI)变化的关系.方法 20例老年患者,进行异丙酚分步TCI,靶浓度从0.5μg/mL开始递增,递增梯度为0.5μg/mL,每1靶浓度输注5min,直至清醒镇静评分(OAA/S)为0后继续输注5min停止,试验中每间隔20s行OAA/S评分,监测并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预测效应室浓度和CSI值.计算在丧失语言反应及意识消失时的预测效应室浓度的CE05、CE50和CE95以及CSI05、CSI50与CSI95.结果 随着异丙酚效应室浓度增加,CSI逐渐降低,CSI与OAA/S评分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出现语言反应消失时的CE50与CSI50分别为1.3μg/mL和69.7μg/mL;出现意识消失时的CE50与CSI50分别为1.5μg/mL和64.3μg/mL.结论 CSI与预测效应室浓度、OAA/S呈高度相关性,可以较好地监测老年人异丙酚麻醉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输注瑞芬太尼在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病人各40例,均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1、2、3、4 ng/mL,5 min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浓度为2.5 μg/mL,10 min后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2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在各时点记录血压、心率、Grant气管插管评分、SpO2、BIS值及诱导期间使用的辅助药物及不良反应.结果高血压组相对于同浓度非高血压组阿托品的使用例数增多,各浓度的瑞芬太尼引起血压的变化及BI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插管条件评分,瑞芬太尼2、3、4 ng/m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优于1 ng/mL组.相对于插管前即刻,插管后与切皮时刻,各组血压均有上升,3、4 ng/mL组血压与心率上升幅度较小.结论使用TCI方法输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在高血压病人进行全麻诱导,两者靶控浓度分别为3 ng/mL与2.5 μg/mL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作为反馈靶控输注异丙酚在硬膜外阻滞期间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方法将50例在硬膜外阻滞下完成择期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TCI组),反馈靶控输注组(FTCI组),每组25例。以1.0μg/kg为初始靶控浓度开始输注,在效应室异丙酚浓度达到平衡后3min,将靶控浓度增加至1.8μg/ml。TCI组整个手术过程中维持此浓度不变。FTCI组5min后开启BIS反馈系统,当BIS>75时,持续进行TCI,BIS<75停止TCI。整个调控由脑电监测仪器控制输注泵自动完成。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1)、开启BIS反馈系统前(T2)、切皮时(T3)、腹腔探查时(T4)、手术60min时(T5)、术毕停异丙酚输注时(T6)、病人清醒时(T7)等各时点BIS、MAP、HR、SPO2的参数及OAA/S评分,并记录两组病人麻醉时间、异丙酚总用量、平均给药速度、意识恢复时间,计算术中OAA/S、BIS、MAP、评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分别表示为△OAA/S、△BIS、△MAP。随访有否术中知晓。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在T2时BIS、MAP、HR均下降(P<0.05),T4时MAP、HR升高(P<0.05)。与FTCI组比较,TCI组患者在T4时BIS、MAP、HR升高,而在T6时上述几项指标均下降(P<0.05),术中△OAA/S、△BIS、△MAP升高(P<0.05)。FTCI组病人异丙酚总用量犤(410±33)mg犦显著低于TCI组犤(528±59)mg犦(P<0.01)。结论应用BIS值反馈靶控输注异丙酚在硬膜外阻滞期间的清醒镇静,可更加合理地评估镇静的深度,防止术中知晓,减少异丙酚用量,加快病人清醒,安全有效,较TCI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预测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与观察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差(AUCPE-OE)是否可用于选择合适的丙泊酚药代学模型.方法 17例 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分别采用Marsh(M组)和Shuttler(S组)报道的药代学参数靶控血浆浓度3 μg/mL,10 min后停止输注.每10 s记录双频指数.预测效应-时间曲线,根据药代-药效关系换算.计算每种参数的AUCPE-OE.结果 两种参数的药代学靶控输注(TCI)系统预测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大于观察效应-时间曲线下面积(P<0.01).但S组TCI系统AUCPE-OE显著小于M组(P<0.01).结论 AUC分析法可用于老年患者丙泊酚药代动力学模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将Marsh成人药代参数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小儿术中镇静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与镇静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SA Ⅰ级无神经精神系统疾患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小儿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不用镇静药.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连接脑电监护仪监测BIS.用TCI技术输注异丙酚镇静,用镇静警醒评分(OAA/S)评价镇静程度.充分镇静后,实施骶管或硬膜外阻滞.记录不同时点的血压、心率、BIS、OAA/S、丙泊酚预期理论浓度(Cp)以及诱导时间、苏醒时间、丙自酚用量及并发症.结果 平均诱导时间为(即清醒至OAA/S≤1)(302.6±60)s,相应BIS为66±10;靶控后恢复时间(即停药至OAA/S≥2)(14.6±3.3)min,相应BIS为86.2±6.0;异丙酚诱导剂量(1.9±0.7)mg/kg,异丙酚维持剂量(8.3±3.3)mg·kg-1·h-1,异丙酚目标浓度保持在2~3 mg/L,术中BIS值保持在62±11.诱导及维持中血压、心率稳定,未出现呼吸抑制(SpO2≥95%).BIS与镇静评分的相关性较好.结论 Marsh成人药代参数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小儿术中镇静安全有效,BIS是较好的镇静程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在静吸复合全麻中的可行性。方法3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按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间断给药组(Ⅰ组)15例和靶控输注组(Ⅱ组)15例。整个研究过程中记录下列指标:诱导开始后30min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意识消失时间;每次取样时的靶控异丙酚浓度及精确的采血时间。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检测血浆中异丙酚浓度。结果2组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变化不显著。Ⅱ组异丙酚开始注入至意识消失的时间明显快于Ⅰ组(P<0.05)。TCI系统的预测血浆异丙酚浓度较实际浓度低。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在静吸复合全麻的应用中是确实可行的。在开始靶控输注和改变靶浓度后的早期,TCI系统可产生较大的超射,但能够维持相对恒定的血浆异丙酚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枸橼酸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方法:ASAⅠ~Ⅱ级耳鼻喉科支撑喉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TCI组麻醉诱导时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 μg/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mg/L,术中靶浓度维持不变,术毕停药;对照组麻醉诱导以异丙酚1~2 mg/kg、枸橼酸芬太尼2.5 μg/kg静注,术中吸入1%异氟烷和静注芬太尼0.03 μg.kg-1.min-1维持麻醉,术毕停止.记录2组各时段生命指征(血压、心率、氧饱和度),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PACU)、拔管后30 min、1 h和3 h的意识状态(OAAS)、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①术中TCI组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维持在6 μg/L、异丙酚血药浓度维持在3 mg/L的给药速度,血流动力学稳定;②在行气管插管、支撑喉镜置入、拔管前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TCI组,有统计学差异;③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PAC时间TCI组早于对照组;④TCI组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30 min、1 h 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⑤2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手术相比,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更平稳,苏醒更快,更适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药代学参数的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硬膜外麻醉时的药效学.方法 5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分别采用Marsh(M组)、Tackley(T组)、Shafer(S组)和Coetzee(C组)报道的丙泊酚药代学参数TCI镇静,靶浓度从0.4 μg/mL开始,以0.4 μg/mL的梯度逐渐上升,直至患者入睡.每个靶控浓度至少维持15 min以上.记录各组镇静/警醒(OAA/S) 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等.结果 M、T、S和C组丙泊酚50%意识消失浓度(EC50)分别为1.16、1.06、1.33和1.16 μg/mL.MAP随靶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大降低幅度在16% ~ 21%; 各组心率在TCI开始后均减慢.结论 硬膜外麻醉下TCI丙泊酚的镇静可控性强,血液动力学维持稳定.不同药代学参数的TCI系统在临床应用时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输注瑞芬太尼在高血压病人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病人各40例,均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1、2、3、4ng/mL,5min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浓度为2.5μg/mL,10min后给予维库溴铵0.1mg/kg,2mln后进行气管插管。在各时点记录血压、心率、Grant气管插管评分、SpO2、BIS值及诱导期间使用的辅助药物及不良反应。结果高血压组相对于同浓度非高血压组阿托品的使用例数增多,各浓度的瑞芬太尼引起血压的变化及BI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插管条件评分,瑞芬太尼2、3、4ng/m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优于1ng/mL组。相对于插管前即刻,插管后与切皮时刻,各组血压均有上升,3、4ng/mL组血压与心率上升幅度较小。结论使用TCI方法输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在高血压病人进行全麻诱导,两者靶控浓度分别为3ng/mL与2.5μg/mL较合理。  相似文献   

17.
李恒  李晓宏  杨承祥  郭庆平 《广东医学》2004,25(9):1064-1066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与手控输注异丙酚用于门诊口腔手术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口腔手术的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靶控输注 (TCI)组和手控输注 (MAN)组 ,每组 30例。记录两组异丙酚的总用量 ,意识消失的时间、停止输药至睁眼和定向 (说出自己的生日 )时间及效应室和血浆浓度 ,同时记录术前、给药 1min、2min、5min及术毕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镇静深度。术后由手术医生评估麻醉质量。结果 MAN组在术中体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CI组 (P <0 0 1)。TCI组药物输注结束至呼之能睁眼的时间及恢复至定向力的时间明显短于MAN组 (P <0 0 1)。MAN组的血浆浓度波动大 ,带来的副作用多。整个手术过程异丙酚的平均用量TCI组明显低于MCI组 ,意识恢复时间TCI组也比MAN组缩短 (P <0 0 1)。MAN组的MAP及HR在手术过程中波动明显 ,与TCI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 (TCI)与手控输注 (MAN)相比 ,诱导迅速 ,苏醒快 ,麻醉维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8.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靶控输注技术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德民  王彩霞  姚立农 《医学争鸣》2005,26(13):1193-1193
0引言 异丙酚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是以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的靶控输注技术,具有给药迅速、精确和方便的特点,能使药物浓度和临床效应个体化,血药浓度可随时调整,提高了静脉麻醉的可控性和安全性,目前已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 妇科腹腔镜手术因操作简便、创伤小、需时短、周转快,要求麻醉能够诱导快、维持期平稳、术毕苏醒迅速. 因此,我们将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其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