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养生汲古     
方春阳 《养生月刊》2005,26(1):45-52
前言 中国养生学的历史非常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就有二千多年。“养生”古称“摄生”,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五十章》上说:“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汉代河上公在其注释中指出:“摄,养也”。  相似文献   

2.
养生汲古     
《养生月刊》2005,26(4):333-340
  相似文献   

3.
养生汲古     
方春阳 《养生月刊》2005,26(5):429-436
元符三年,岁次庚辰,正月朔戊辰,是日辰时则丙辰也。三辰一戊,四土会焉,而加丙与庚,丙土母而庚其子也。土之富,未有过于斯时也,吾当以斯时肇养黄中之气。过此.又欲以时取薤姜蜜作粥以啖。吾终日默坐以守黄中.非谪居海外.安得此庆耶?东坡居士记。  相似文献   

4.
李平 《家庭中医药》2005,12(8):38-38
万事以心为本。心,是与人性命相关的极其重要的肌性器官。养心,是使人健康少疾,抵御衰老的首要条件。对此,古人有许多妙喻高论。唐代皮日休《六箴序》说:“心为己帝,耳目为辅相,四肢为诸侯。”清人袁枚诗:“人身即国家,脏腑乃仓库。五谷逐渐空,危己在朝暮。”说的都是养心益健身。养心如养命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5.
养生汲古     
方春阳 《养生月刊》2005,26(8):717-724
鹿解角时,可收下鹿角熬作胶,入于煎中.大能补养真元。其鹿角霜亦可熬粥,以助神气不耗。其馀防御风气、疮疾诸般之证者,宜有药草时都采取下,制造停当,以备不时之用。凡人血肉之躯,岂有常无疾者,故药饵不可缺。药方令家人熟读之.以记其用药之法,可以救人之疾苦,岂独自救于家。其城郭乡野之间.得之可为一方之利,是存活人之心,不可无也  相似文献   

6.
养生汲古     
方春阳 《养生月刊》2005,26(2):141-148
[崔元综]晚年好摄养导引之术,年九十馀卒(《崔元综传》)。[卢]藏用少以辞学著称,初举进士,选不调,乃著《芳草赋以见意。寻隐居终南山,学辟谷练气之术(《卢藏用传》)。  相似文献   

7.
养生汲古17     
方春阳 《养生月刊》2005,26(3):237-244
热胜则气寒,寒胜则气热。泰劳则气不入,泰佚则气宛至。怒则气高,喜则气散,忧则气狂,惧则气慑。凡此十者,气之害也,而皆生于不中和。故君子怒则反中而自说以和.喜则反中而收之以正,  相似文献   

8.
饶术成 《养生月刊》2005,26(11):1026-1028
在中医古籍及其它古代文献中,记载了丰富的我国古代老人的养生健体、延年益寿之法,其中食后养生法至今还广为人们所习用.具体地讲,食后养生包括四宜七忌,老年人平时除了注重饮食调节外,若能持之以恒地运用,对健康长寿定有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11.
许力行 《养生月刊》2006,27(11):994-995
在我国古代的文人中,无论是文学家、思想理论家,还是书画家、医学家,活到六七十岁甚多,八九十岁高寿者,亦不乏其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摸索出许多养生方法,这对后人,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借鉴。笔者以此总结出古代文人养生九法,介绍如下。一、静坐法:北宋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苏轼推崇静坐养生法。他曾在广东儋县建立一“息轩”,并题诗:“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静坐法要求坐姿端正,两目微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宁神静志,意守丹田。每次静坐时间可在15分钟至半小时,是持续用脑过程中一种良好的休息养生方法。二、睡…  相似文献   

12.
蓝晟 《养生月刊》2005,26(11):964-967
古人已经像风一样飘散,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其实,我们永远走不出古人的视野范围.在言谈举止的每个瞬间,我们总若隐若现地流溢出古人的气息.当我们为了某个观点或某个问题而争论不休的时候,古人也许会在某个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轻轻地发出会心一笑.因为,所有这些观点和问题,他们都曾辩论过、探询过、思考过、觉悟过.   ……  相似文献   

13.
14.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精通儒、释、道学说,曾有大量的文章、诗词、书画作品传世,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中华养生方     
任革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85-1485
中华养生方,五谷保健康;饮食入肠胃,浊激清传扬:清新注血脉,精神有力量。肺通大自然.呼吸红太阳:正气贯心灵,生命情无限。热血寄胸杯,魂魄黑白辩。人生在一世,气血是相爱;调经理顺络,优悉尽蹉跎;自轻心不累,体强脑能想:  相似文献   

16.
易俊杰 《养生月刊》2005,26(11):1037-1038
杨贵妃娇媚动人,美艳出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备受唐玄宗宠爱,每晚都要陪伴饮酒作乐,尽兴方罢.她本来就体态丰腴,最为怕热,加之饮酒过量,以致肺中积热,胸中烦满,口中干渴,常感燥热难熬.中医学上谓之“上消”。  相似文献   

17.
《东方养生》2006,(5):26-27
养生提醒;健康的定义是身心都要健康,而心的健康往往决定着身体是否健康。在春天的阳光下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都是怡情养性的好方式。就像中国古代那些长寿居士一样。心情安静而丰盈时才能健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葆精不仅可以祛病,而且还可以养生。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一再提出:口中津液是金浆,是玉泉,如能终日不唾,常常含咽,定能使人精气常留,容光焕发。他还指导、提供了一种用口中唾液养生的方法:每天清晨,尚未起床时,可用口中津液漱口,待津液渗满嘴中,将其吞下;平时,则可常常轻叩牙齿,令唾液渗出,以便吞服。  相似文献   

19.
人体好像一部车,由新到旧,直到消亡。在人生的旅途中,如何驾驶这部车,是人应该懂得的学问。作为一名司机,必须懂得交通规则、驾驶和维修技术,方能上路。可是,生活中许多人很少研究人体运行的规则,这如同非司机驾驶,因而造成人体这部车过早地损坏或报废。为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华养生文化,现在把对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的一些体会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20.
饶术成 《养生月刊》2005,26(12):1089-1089
唐代著名高僧希迁有“心药方”:“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