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 《药物与人》2009,(5):38-38
血小板减少性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免疫有关,故又称本病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征性表现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减少,临床上有皮肤紫癜,黏膜出血等出血现象,血小板存活时间缩短及骨髓中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减少性癜是一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免疫有关,故又称本病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征性表现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减少,临床上有皮肤紫癜,粘膜出血等出血现象,血小板存活时间缩短及骨髓中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  相似文献   

3.
陈红 《山东卫生》2005,(12):56-5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等为特点。近年研究表明ITP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密切关系,因此本病被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4.
小翔 《东方药膳》1998,(2):15-1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食疗方小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出血性疾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瘀斑或瘀点,面色黄白,疲倦乏力,烦躁,手足心热,或鼻腔、牙龈出血,或月经过多等。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明显低于正常数值。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虚血弱所致。在服用药物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自我保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200025熊树民,吴德珍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计数约为100~300×109/升,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出血倾向。临床上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蛇毒血凝酶纱条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及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对2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量≥500ml、经用宫缩剂、手法按摩子宫、薇乔线"8"字缝合出血点无效者及5例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预防产后出血,在胎盘娩出后采用蛇毒血凝酶纱条宫腔填塞术止血,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26例剖宫产中,25例止血效果满意,保留了子宫;1例无效,行子宫次全切除术。5例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剖宫产术后无大出血,总有效率为96.77%。结论:蛇毒血凝酶纱条宫腔填塞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及预防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简单、止血速度快、效果明显、避免子宫切除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出血性疾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瘀斑或瘀点,面色黄白,疲倦乏力,烦躁,手足心热,或鼻腔、牙龈出血,或月经过多等。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明显低于正常数值。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虚血弱所致,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还可适当选取下列食疗方,以加快康复。花生餐:用花生仁(连衣)60g,一天分四次嚼食。有补脾益胃,养血止血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血友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花生圆肉大枣汤:每次用花生(连花生衣)20g,龙眼肉15g,大枣20g(去核),水适量共煮30分钟食用。或用花生仁、龙眼肉、大枣煮汤饮服,每天1次。有…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内科出血性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临床多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症状表现为自发性皮肤淤点和淤斑、黏膜出血,如鼻衄和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及舌出现紫血泡:急性重症患者可有胃肠道、泌尿道甚至颅内出血:慢性患者多以某一部位的反复出血为特征,往往导致贫血。笔者多年来致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一般首选激素治疗,但容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观察止血升白方剂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8月收治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些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止血升白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体液免疫异常所致的免疫复合性疾病.也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遍及全身皮肤的出血点及淤斑,同时伴鼻粘膜出血、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泌尿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危及生命。现将我们近5年来收治的20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德新 《现代保健》2010,(29):189-191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年发病率为小儿群体的4/10~8/10万.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儿童ITP发病时病情重,多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症状,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由于不易与其它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相鉴别,故临床中对该病进行准确诊断及安全有效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轩  姚健  钱兴才  杨永钦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99-1499,1522,1538
2004年10月22日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1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发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报告,本例患者于10月11日注射第2针狂犬病疫苗后出现全身出血症状,送医院抢救后恢复,入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院诊断为“结缔组织病”。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免疫异常构成了其发病机制的核心。近年针对其产生的机制的研究认为,异常T淋巴细胞克隆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ITP患者自身抗体产生的原因,并且发现部分患者B细胞具有克隆性异常。本文讨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与淋巴细胞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问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部分病人可以查到血小板抗体,据北京儿童医院1980-1995年因出血性疾病住院病儿4000例统计,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1044例,占25.1%。  相似文献   

15.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病情急,如病发颅内出血,往往危及患儿生命。目前小儿急 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主要依靠大剂量两种球蛋白(丙球)和激素。我科从1997年5月起用丙球治疗30例急性ITP,获得良好疗效,并以1991年后用激素治疗的36例急性ITP患儿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ITP住院患儿66例,选择均按照1986年12月中华血液学会全国学检与止血会议制定的ITP诊断标准确诊  相似文献   

16.
<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我科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科自2002年3月~2007年4月收治的96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  相似文献   

17.
陈尧华 《现代保健》2008,(33):31-3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出血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主要特点是血小板大量减少,和由此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其他器官内的自发性出血表现。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人。笔者临床上用自拟水牛角地黄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ffi,ITP)是一种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外周血的血小板免疫性破坏,使其寿命缩短,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血液中出现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3月龄儿童在接种第一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后,次日哭闹后周身出现散在红色出血点,血小板计数为6×109/L,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区疾控中心组织专家进行疑似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经综合分析,患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接种IPV不相关,不属于IPV预防接种反应。  相似文献   

20.
1、什么是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病因虽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是对血小板产生了自身抗体,使血小板在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组织中被破坏.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也被称为免疫性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I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