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甲硝唑生物粘附微球的体外释药及其粘附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静琳  陆锦芳 《药学学报》2002,37(3):226-228
目的研制具有良好粘附性能和缓释效果的甲硝唑生物粘附微球(Metro-EC-CP微球)。方法通过液中干燥法制备Metro-EC-CP微球。对微球理化性质、体外释药及在SD大鼠体内胃粘膜上的粘附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59.87 μm。体外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微球的释药速率随着粒径的增加及载药量的减少而减慢。Metro-EC-CP微球中粘附性材料CP含量增加,其生物粘附性能增加,而其缓释效果降低。结论乙基纤维素(EC)-卡波姆934P(CP)为17∶3、载药量为25%的微球在动物体内具有良好的胃粘膜粘附性能,药物缓释达8 h。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瑞舒伐他汀钙肠溶缓释微球,评价各因素对微球性质的影响。方法以微球的粒径、收率、包封率和释放度作为微球的质量评价指标,研究Eudragit类型、乙基纤维素黏度、两种囊材的质量比、搅拌速度、理论载药量和乳化剂用量对微球性质的影响。结果 Eudragit L100-55制得的微球在酸中突释严重,Eudragit L100能很好地抑制药物在酸中的释放;乙基纤维素(20 cp)制得的微球能在pH值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持续释药10 h;Eudragit L100和乙基纤维素(20 cp)的质量比为70∶30时能得到理想的释放曲线;搅拌速度为600 r.min-1、理论载药量为10%和乳化剂Span 80的质量占液体石蜡质量的2%时能得到较好的微球。结论联合应用pH敏感型材料Eudragit L100和缓释材料乙基纤维素,应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可以制备瑞舒伐他汀钙肠溶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球晶造粒技术制备格列吡嗪缓释微球并考察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乙基纤维素和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采用球晶造粒技术制备格列吡嗪缓释微球,对微球的形状、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该法所制微球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度分布在40~190μm内的微球占总数的99%,载药量为35.6%,包封率为89.5%,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24h累计释药量96%。结论该法可用于制备格列吡嗪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4.
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吲哒帕胺缓释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吲哒帕胺缓释微球。方法以乙基纤维素和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6000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吲哒帕胺缓释微球,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选了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所制微球的形态、粒径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该法所制微球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度分布在80~200μm范围内的微球占总数的84.5%,载药量为36.8%,包封率为78.1%。结论该法可用于吲哒帕胺缓释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4,(45):4275-4278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缓释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固定PLGA为100 mg正交设计试验优化阿司匹林缓释微球的阿司匹林用量、外水相体积、丙酮-二氯甲烷体积比和聚乙烯醇(PVA)浓度,对最优处方所制微球进行验证和体外释放度考察。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考察微球粒径。结果:PLGA为100 mg时的最优处方:阿司匹林用量为20 mg、外水相体积为150 ml、丙酮-二氯甲烷体积比为1∶1、PVA浓度为1 mg/100 ml;所制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39.95μm,电镜下微球表面光滑圆整,载药量为8.6%,包封率为33%,240 h体外累积释放度为85.56%。结论:成功制得具有明显缓释作用的阿司匹林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基纤维素(EC)为骨架材料、卡波姆974P为生物黏附材料、丙酮为分散相溶剂、含Span-80的轻质液体石蜡为连续相,采用乳化-溶媒萃取法制备阿昔洛韦(1)生物黏附缓释微球.考察了1原药粉体的粒径对微球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小粒径(<50 μm)原药可制得包封率较高、突释效应较小的微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放大试验,并用以进行体内外黏附性和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与未添加卡波姆的1-EC微球相比,所制生物黏附微球在小鼠及大鼠的胃及小肠黏膜表面具有较好的黏附性,显著延长了药物在胃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大鼠药动学试验表明,本品与1混悬液相比能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O/O溶剂挥发法制得蒙脱石盐酸倍他洛尔微球的工艺。方法以微球载药量、包封率、表面形态为指标优化微球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最优处方为:500mg膜材RS,80mg乳化剂,投药量150mg和30mg蒙脱石(MMT)用量,其中丙酮与液体石蜡体积比为1∶4较为合适。结论以硬脂酸镁为乳化剂制备盐酸倍他洛尔微球,可以得到载药量、包封率和表面形态均较好的微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双嘧达莫中空微球,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挥发法制备双嘧达莫中空微球,以外观、平均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优化处方,并对优化处方制备的中空微球进行体外漂浮及体外释放实验。结果双嘧达莫中空微球的最优处方及工艺为:乙基纤维素质量浓度为100 g.L-1、乙基纤维素与药物的质量比为5:1、乙醇与乙醚的体积比为4:l、乳化剂质量浓度为10 g.L-1、硬脂酸镁质量浓度为0.2 g.L-1,反应温度为30℃,搅拌速度为300 r.min-1。以最优处方制备的双嘧达莫中空微球,其载药量为11.57%,包封率为70.12%。该微球在人工胃液中12 h漂浮率可达94%,在人工胃液中12 h释放达80%,且无突释现象。结论双嘧达莫中空微球具有较理想的体外漂浮及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利福平丝素蛋白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释放度,考察乳化转速、有机溶剂与丝素蛋白溶液比例,对微球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筛选微球的最佳制备方法。方法采用乳化法制备利福平丝素蛋白微球,以不同转速、有机溶剂与丝素蛋白溶液不同比例分别制备利福平丝素蛋白微球,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释放度,以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及释放度为指标,筛选微球的最佳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最佳处方制备3批利福平丝素蛋白微球,对微球的形态、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放度进行考察。结果有机溶剂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为4∶1、转速为200 r·min^-1时所得利福平丝素微球形态均匀,近似球形,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所得载药微球有较好的缓释作用。以最佳处方制得微球载药量为66.1%±0.87%,包封率为87.80%±2.23%。结论有机溶剂与丝素蛋白溶液体积比为4∶1、转速为200 r·min^-1时载药量、包封率和释放度较好,故选择此处方为利福平丝素蛋白微球的最佳制备处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阿立哌唑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阿立哌唑缓释微球,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处方与制备工艺,并考察其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形态和体外释放度.结果 所得微球的载药量为20.28% ±0.38%,包封率为81.12%±0.02%,平均粒径为19.38 μm,形态圆整,30 d的体外累积释放度达88.73%.结论 所得阿立哌唑缓释微球形态圆整,载药量与包封率较高,具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丙烯酸树脂为膜材制备载药蒙脱石/丙烯酸树脂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盐酸倍他洛尔为模型药物,采用O/O溶剂挥发法制备蒙脱石载药微球,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柠檬酸三乙酯及甘油用量、乳化剂与膜材比例及用量、内外相体积比等因素对微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外观形态进行表征。结果所得微球外观圆整,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20.7μm,平均载药量为14.31%±0.47%,平均包封率为94.35%±1.01%。结论该法制备载药蒙脱石丙烯酸树脂微球是可行的,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盐酸洛美沙星淀粉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以盐酸洛美沙星为模型药物,采用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了载药淀粉微球,通过测定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情况,对上述2种方法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吸附法制备的载药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4.54μg·mg^-1,药物包封率为39.72%;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9.32μg·mg^-1,药物包封率为48.95%。体外释药特性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缓释特性,其中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比吸附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有更好的缓释能力,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释药曲线也有所不同,在模拟胃液中累计释药量只能得到70%;而在模拟肠液中累计释药量能达到80%以上。结论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载药淀粉微球都具有缓释作用,但后者体外释药具有更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硝苯地平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邻苯二甲酸羟丙甲纤维素酯(HP55)为载体材料,采用球晶造粒技术制备硝苯地平缓释微球。考察硝苯地平微球的粒径、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度。结果所得微球外观圆整度好,粒径分布在70~150μm,载药量为18.91%,包封率为94.95%。结论该法可用于硝苯地平缓释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罗红霉素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罗红霉素微球,以药物与囊材用量比(A)、囊材的浓度(B)、水相与油相的比例(C)为因素,包封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并对所得微球的外观、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度及苦味进行研究。结果:优化后的最佳工艺:A为1∶1,B为30mg.mL-1,C为4∶1。所得的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75.0~90.0)μm,且分布均匀,载药量约45%~46%,包封率可达90%以上,可持续释药13h以上,多数试验者服药后感觉不苦。结论:优化工艺后所制罗红霉素微球具有明显掩味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丽萍 《安徽医药》2016,20(11):2033-2036
目的 测定小檗碱生物黏附缓释片和大鼠离体胃组织的黏附力,探究其体外释药作用,制备小檗碱生物黏附缓释片。方法 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卡波姆(carbopol,CP)为生物黏附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对辅料用量进行优化。测定生物黏附缓释片的释放度,溶出介质为人工胃液(pH=1.2)。通过自制黏附力测定装置测定、比较小檗碱生物黏附缓释片和盐酸小檗碱片对大鼠离体胃组织的黏附力。结果 每片生物黏附缓释片中974P/971P为1/3,卡波姆用量为20 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15 mg。生物黏附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达到缓释制剂要求,与普通片剂相比其对大鼠离体胃组织的黏附力更大。结论 小檗碱生物黏附缓释片的处方和工艺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盐酸洛美沙星淀粉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 以盐酸洛美沙星为模型药物,采用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了载药淀粉微球,通过测定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情况,对上述2种方法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吸附法制备的载药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4.54 µg·mg-1,药物包封率为39.72%;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的平均载药量为19.32 µg·mg-1,药物包封率为48.95%。体外释药特性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缓释特性,其中包埋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比吸附载药法制备的淀粉微球有更好的缓释能力,在不同的释放介质中释药曲线也有所不同,在模拟胃液中累计释药量只能得到70%;而在模拟肠液中累计释药量能达到80%以上。结论 吸附载药法和包埋载药法制备的载药淀粉微球都具有缓释作用,但后者体外释药具有更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能够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内缓释石杉碱甲的注射型生物可降解微球。方法选用端基不封口的PLA或PLGA、采用简单的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详细考察了微球的形态、粒径及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用透析法测定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结果成功地将石杉碱甲包裹入聚合物中;制得的微球表面光滑,但不同材料制得的微球内部结构不同,粒径全部小于250μm,粒径分布较窄,载药量的质量分数在4%~6.5%内,包封率的质量分数在45%-65%内,比用端基封口的聚合物制备的微球包封率高15倍以上;体外释药试验表明,载有石杉碱甲的3种微球能够在5-7周内缓释药物。结论利用生物可降解型微球缓释石杉碱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鲁定国  刘韶  雷霆  李新中 《中南药学》2009,7(10):724-728
目的制备莲心总碱-阿霉素明胶微球。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莲心总碱-阿霉素明胶微球,用均匀设计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莲心总碱-阿霉素明胶微球的最优制备条件为:明胶浓度:22.5%,明胶与药物质量比为1∶20,油水相体积比为1∶17.5,搅拌速度:900 r.min-1,25%戊二醛溶液用量:50μL/0.6 g明胶,Span-80用量:2%。按优化工艺参数制得的载药微球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总载药量为:2.56%,包封率为:66.44%,90%的微球分布在10-100μm。结论采用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莲心总碱-阿霉素明胶微球,载药量较大,包封率较高,粒径分布相对集中,形态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从新疆民族药蒺藜科植物骆驼蓬种子中提取的抗肿瘤活性生物碱成分———盐酸去氢骆驼蓬碱(HM),制成可供肝动脉栓塞的微球新剂型,对其处方设计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无毒、价廉的明胶为载体,采用乳化分散法制备盐酸去氢骆驼蓬碱明胶微球,以外观、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等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确定了盐酸去氢骆驼蓬碱微球的制备工艺。结果含药微球为淡黄色粉末,光镜及电镜观察微球球形圆整,表面附有少量药物结晶。平均产率为86.63%,载药量为(34.45±0.35)%(g/g);包封率为63.00%(g/g)。平均算术径为63.0μm,平均体积径为69.6μm,粒径分布基本属正态,跨度Span为0.769。HM-GMS体外释药规律可用R itger-peppas方程表示,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结论所研制微球符合肝动脉栓塞微球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重组降血压肽缓释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重组降血压肽(rAHP)缓释微球。方法以聚乳酸(PLA)为缓释材料,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考察了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微球制备的最优工艺为:油相中PLA的浓度为7.5%、初乳搅拌速度为900 r/min、内水相与油相体积比为1∶10,外水相聚乙烯醇124浓度为5%;按此工艺制备的微球粒径跨度小、分布均匀,包封率为81.35%,载药量在10.92%,微球得率在80.26%,微球的平均粒径分布范围在75~80μm之间;载药微球在磷酸盐缓冲液中0.5 h内的累积释药量为17.5%,第15天累积释药率达到98.6%。结论该微球制备工艺成熟,包封率高,符合我国药典对缓释制剂的指导原则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