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内血管病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乙肝)的关系。方法:选取300例乙肝患者(急性乙肝,慢性乙肝G1-G4及肝硬变患者各50例)肝活检组织及52只SD大鼠(CCl4诱导模型组40只及正常对照组12只)不同时间(2,5,8,12周)肝组织,采用:(1)动物实验;(2)肝活检随访观察及体视学分析技术;(3)组织化学(组化)染色:对肝组织中胶原,网状及弹力纤维进行染色;(4)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用纤维连接蛋白(FN),层连蛋白(LN),IV-型胶原(Ⅳ-Co),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VEGF等单克隆抗体对肝组织进行染色;(5)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定量检测75例乙肝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结果:(1)CCl4大鼠实验中,在实验不同时间内,其组织肝内血管病变,肝组织病变及VEGF的表达各不相同,早,中期(2-5周),肝组织炎症反应显著,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脂肪变,VEGF阳性肝细胞主要分布在脂肪变区域;晚期(8-12周)则肝组织炎症反应轻微,但肝细胞病变显著,血管破坏,血管及成肌纤维细胞增生更趋明显,并见有局部纤维瘢痕形成,假小叶内肝组织肝窦扩张或毛细血管化,其VEGF示阳性;(2)乙肝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等与肝内血管病变导致的肝血供障碍密切相关,肝内血管病变主要有血管炎症,血管塞,血管破坏,血管增生及肝窦狭窄,阻塞,扩张和肝窦毛细血管化,其贯穿于乙肝的整个病程中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乙肝肝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血清中VEGF含量变化与其肝炎分级(G),分期(S)及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急性乙肝,VEGF呈弥漫性强阳性表达,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01),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变(LC),其血清VEGF含量并无升高,到LC反而下降(P<0.01),肝组织中VEGF散在表达,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显著,其表达在血管形成前期最明显,而在肝血管生成期则逐渐降低。结论。肝内血管病变在乙肝的整个病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VEGF与乙肝肝细胞的再生及肝病主的程度有关,在肝内血管增生及改建中担当一最重要的角色,其在肝组织中内增强表达发生于乙肝病变的始发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HB)时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肝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各型HB肝活检标本170例,用VEGF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急性HB,VEGF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在慢性HB及LC,VEGF呈散在表达,且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明显。在肝内血管炎症、破坏及阻塞部位,VEGF表达较明显,尤其是在碎屑坏死区的肝细胞及窦状隙多为强阳性表达,但成熟的毛细血管及血管瘤样增生区,VEGF则甚少表达或无表达。结论:VEGF在肝组织内表达在血管形成前期最明显,而在肝血管生成期则逐渐降低。其与HB时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及肝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乙肝)的关系。方法:对210例乙肝患者肝活检组织及40例CCl4实验大鼠不同时期肝组织,用 VEGF mAb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对其中 75例乙肝患者用EIA法定量检测其血清 VEGF含量。结果:在 CCl4大鼠实验早、中期(2~5周),肝组织炎症反应显著,变性肝细胞 VEGF阳性表达;晚期(8~12周)VEGF阳性肝细胞较少。在急性乙肝,VEGF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血清VEGF含量极显著升高(P<0.001);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变(LC),VEGF散在表达,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显著,其血清VEGF含量并无升高,至LC反而下降(P<0.01)。结论:VEGF与乙肝的发病阶段、肝细胞再生、肝组织病变程度等密切相关,其在肝内血管改建中担当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组织学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家春  刘健虎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8,23(6):377-379,F00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在病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HE,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技术,对104例乙肝患者首,末2次肝活检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肝内血管病变有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胞管化表现,是乙肝的一大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其肝实质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变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肝内血管病变在乙肝的病理发生和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故在治疗中及时有效的改善其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肝组织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ABC法标记肝组织中VEGF。结果:VEGF表达于肝细胞中不同部位,还可表达于肝窦内皮细胞、贮脂细胞,成肌纤维细胞,且显色程度不同。结论:VEGF在肝组织中表达的强度及部位与乙型肝炎肝组织血管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炎肝组织HBsAg及HBcAg表达与肝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类型及分布部位与肝血管和肝窦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160例HBsAg,HBcAg免疫组化阳性的肝组织及31例CHB首、末2次随访的肝活检样品进行观察。结果 肝组织HBsAg及HBcAg表达有以下特点:①肝细胞HBsAg阳性主要分布于近血管区域,而强阳性者多分布于小血管、血管束及扩张的肝窦周围;②肝窦壁、肝血管内皮细胞、胆管上皮细胞HBsAg阳性与纤维化及肝硬变有关;③血清HBeAg,HBV-DNA与肝组织HBcAg一致者占74%,血清HBeAg及肝组织HBcAg转阴者末次肝活检肝血管病变改善。结论 循环中HBV以配体形式与肝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膜受体结合并在其中复制,引起炎症反应,进而破坏其结构,致一系列肝组织的病变。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与肝病变的关系。方法 270例肝活检标本取自住院乙肝患者,选择10例大致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石蜡包埋,4μm切片,除依次作HE、弹力、网状及胶原杂色外另用特异性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正常肝组织α-SMA仅在原有的肝内动、静脉及胆管壁表达。乙肝病变较轻组肝组织α-SMA示阳必表达占75%;乙肝病变较重及肝硬变组肝组织α-SMA示强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标记物 CD34 ( QBend10 )在鉴别肝细胞癌和肝硬变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 2 1例肝细胞癌、4例肝炎肝硬变、4例轻度肝炎组织中对肝窦血管 CD34的表达进行观察 ,并对上述组织进行网状纤维染色。  结果 :CD34在所有肝细胞癌中血窦标记阳性且染色强 ,而癌旁组织则标记阴性 ,肝硬变及肝炎组织均标记阴性。网织纤维染色在所有肝细胞癌中有减少。  结论 :CD34在肝细胞癌血窦中表达不同于其它肝病 ,因而在鉴别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硬变以及在细针穿刺活检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实验性胆汁性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肝硬化(CIR)组30只和假手术(SO)组10只,采用胆总管结扎复制大鼠胆汁性肝硬化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胆总管而不结扎;于术后4周处死大鼠,抽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肝功能;留取肝组织分别作HE染色、VG染色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并作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1.CIR组肝组织学检查显示胆汁性肝硬化的典型特征,SO组无此改变;2.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IR组VEGF呈强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内血管内皮细胞;而SO组VEGF呈弱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3.CIR组VEGF平均积分光密度值(0.108±0.036)以及胶原纤维面密度值(0.304±0.131)与SO组相比(0.031±0.015,0.060±0.038)均具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在肝硬化进程中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永忠  王波  王天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8):1195-1196,120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实验性胆汁性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肝硬化(CIR)组30只和假手术(SO)组10只,采用胆总管结扎复制大鼠胆汁性肝硬化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胆总管而不结扎;于术后4周处死大鼠,抽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肝功能;留取肝组织分别作HE染色、VG染色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并作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CIR组肝组织学检查显示胆汁性肝硬化的典型特征,SO组无此改变;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IR组VEGF呈强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内血管内皮细胞;而SO组VEGF呈弱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CIR组VEGF平均积分光密度值(0.108±0.036)以及胶原纤维面密度值(0.304±0.131)与SO组相比(0.031±0.015,0.060±0.038)差异均具显著性(P<0.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在肝硬化进程中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方法采用1 g.L-1 CCl4在小鼠腹部皮下注射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在诱导后3、6、12、24、30、36、42、48、54 h,对肝组织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情况,采用赖氏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CCl4诱导后小鼠血清ALT、AST在不同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在36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在36 h时组织受损最为严重。模型组小鼠VEGF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24 h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结论 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VEGF蛋白表达变化明显,VEGF在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肝细胞癌、肝硬化和结节状增生中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UEA-Ⅰ和Ⅷ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对36例手术切除肝细胞癌,其中19例癌旁肝硬化、4例结节状增生及2例正常肝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结果"1.CD34在所有肝细胞癌(HCC)血窦中均有较强阳性的表达,肝硬化,结节状增生及正常肝组织血窦中仅3例有弱阳性的CD34表达;2.UEA-Ⅰ在HCC、肝硬化及结节状增生中均有较强阳性的血窦表达.CD34在HCC血窦中表达与肝硬化、结节状增生相比显著增强(P<0.01);UEA-Ⅰ在HCC和肝硬化、结节状增生血窦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HCC与肝硬化、结节状增生血窦CD34表达的差异可能与肿瘤的血管形成有关,而非简单的毛细血管化;CD34可作为区别高分化HCC与非肿瘤病变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肝细胞癌、肝硬化和结节状增生中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 、UEA -Ⅰ和Ⅷ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对 36例手术切除肝细胞癌 ,其中 19例癌旁肝硬化、4例结节状增生及 2例正常肝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结果 1.CD34 在所有肝细胞癌 (HCC)血窦中均有较强阳性的表达 ,肝硬化 ,结节状增生及正常肝组织血窦中仅 3例有弱阳性的CD34 表达 ;2 .UEA -Ⅰ在HCC、肝硬化及结节状增生中均有较强阳性的血窦表达。CD34 在HCC血窦中表达与肝硬化、结节状增生相比显著增强 (P <0 .0 1) ;UEA -Ⅰ在HCC和肝硬化、结节状增生血窦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HCC与肝硬化、结节状增生血窦CD34 表达的差异可能与肿瘤的血管形成有关 ,而非简单的毛细血管化 ;CD34 可作为区别高分化HCC与非肿瘤病变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it 4 )与肝细胞肝癌 (HCC)转移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肝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VEGF、VEGF c及fit 4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VEGF c及其fit 4在肝细胞肝癌中均呈高表达 ,分别为 74 %、6 2 %、4 4% ,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 ;VEGF(或VEGF c)、fit 4的表达强度和表达率与肝癌的转移和门静脉癌栓形成率呈正相关 ,与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 ,P <0 .0 5。结论 :VEGF、VEGF c、fit 4在肝癌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和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评估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相关肿瘤与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VEGF,分别对20例健康成人、2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4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测量血浆VEGF水平。结果乙肝患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人;乙肝患者VEGF水平低于HBsAg阴性肿瘤;HBsAg阳性肿瘤患者VEGF水平显著高于HBsAg阴性患者。结论VEGF表达水平与肝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HBSAg阳性肝细胞癌血浆VEGF表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C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3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24例正常肝组织中VEGF -C的表达。结果:肝癌、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VEGF -C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72.1%(31/43)、23.3%(10/43)和12.5%(3/24),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VEGF -C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5.82,P<0.05)。癌组织中VEGF -C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有关(P<0.05)。结 论:VEGF -C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匡铭  梁平 《四川医学》2005,26(6):615-617
目的探讨VEGF及其受体flk—1在肝内胆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在利用雄性叙利亚地鼠ICC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ICC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在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利用亚硝酸钠、氨基比林成功诱导出了ICC动物模型。②正常肝内胆管细胞中未见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VEGF在增生中弱表达或不表达,高表达出现在胆管腺瘤、不典型增生,肿瘤组织过分表达。flk-1在增生组织中不表达,在胆管腺瘤、不典型增生、肿瘤组织中存在flk—1的表达,在癌变过程中,flk—1的表达随着VEGF的增高而增高。结论VEGF与受体flk—1构成自分泌环与肝内胆管细胞的增殖、恶性转化密切相关,是叙利亚地鼠ICC的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30例人肝细胞肝癌(HCC)及相应癌旁组织,10例肝硬化,5例轻度慢性肝炎和4例正常肝组织,进行了CD34、VEGF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对VEGF进行半定量计数,并结合肝癌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HCC组织中CD34呈广泛、窦隙状阳性表达,而在正常及慢性肝炎组织中肝窦呈阴性,在纤维间隔附近的肝窦壁可见少量散在的CD34弱阳性表达,MVD与HCC的肿瘤大小及是否发生门静脉癌栓密切相关,瘤块直径<2 cm者的MVD显著低于>2 cm者,VEGF阳性率为83.3%(25/30),而在5例慢性肝炎患者中为阴性表达,并与肿瘤发生门静脉癌栓关系密切(P<0.05).瘤旁肝组织亦显示较明显的VEGF阳性(93.3%,28/30).结论 CD34和VEGF的阳性表达为HCC与非癌性肝组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形态学标记.瘤组织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VEGF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寻求可能无创、有效评价肿瘤血管形成的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参数.资料与方法对23例具有单发结节(且最大径小于5cm)、无门静脉侵袭及肝外转移的肝细胞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取得各增强时间参数.穿刺活检取得23个癌灶组织标本并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对VEGF表达水平进行分级.分析增强时间参数与VEGF表达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达峰早于肝实质的时问(p-t TTP)与VEGF表达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600,P=0.002);肿瘤达峰时间(t TTP)与VEGF表达之间在统计学上无相关性(r=-0.318,P=0.140);PTTP与VEGF表达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539,P=0.008).结论 p-tTTP对评估肝细胞癌VEGF表达水平有价值,超声造影有助于评价肝细胞癌血管形成,有望成为无创评价肿瘤血管形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内皮抑素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用正常同龄小鼠的视网膜作为对照,F ITC-dex tran视网膜造影整装铺片了解视网膜新生血管改变,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行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 lar endothe lia l grow thfactor,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内皮抑素和VEGF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和正常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F ITC-dex tran血管造影视网膜铺片发现高氧组12 d小鼠视网膜血管普遍变细、小血管闭塞,在后极部形成大片无灌注区,17 d小鼠视网膜迂曲、扩张,部分闭塞小血管开放,高氧组小鼠视网膜切片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平均数(22.13±5.44)个与正常对照组(1.11±1.43)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S和VEGF在正常小鼠的内核层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中的细胞浆表达,高氧组视网膜组中二者的表达均有升高,VEGF升高较ES显著。结论内源性内皮抑素在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表达虽有增高,但不足以抑制VEGF刺激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这可能为病理性视网膜新生血管产生的作用机理,增加内源性内皮抑素的表达有可能成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一种潜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