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中药制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78例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ADR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注射剂为引起ADR比例最高的中药剂型,占比46.15%;其中以活血化瘀类药物占多数,静脉给药引起ADR占比最高,为62.82%;皮肤及其附件为主要的累及器官,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较为常见。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以及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加强对于临床安全用药的监控,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出左氧氟沙星及其制剂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找出解决方法,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治疗质量。方法在高淳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上报的不良反应分析报告中检索由于使用左氧氟沙星及其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性别、年龄、ADR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74例ADR中,女性比男性多,且老年人居多;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系统,一般停药后即缓解。结论医护人员应熟悉该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发现后立即停药并采取措施,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ADR报告212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2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63.21%;中药制剂占16.9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5.38%,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占55.60%。结论: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5-2017年上报的2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200例ADR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1.15:1),静脉滴注给药占所有ADR例数的85.5%,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制剂等,其中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占29%,位居首位,其次是心血管类药物,导致ADR占22%,中药制剂导致的ADR占15%,位居第三;从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观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5%,胃肠道反应占15%。结论 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应用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合理选择药物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吴静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1017-1018
目的: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易感因素,为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2006年1月~2006年6月上报的109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为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以及ADR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在109例ADR报告中,抗菌药占61.5%,中药制剂占24.8%。从给药途径看,静脉注射占了95.4%。结论: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应加强抗菌药、中药制剂的ADR监测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涛  矫立琴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231-3231,3220
目的:了解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53种,以抗感染药居首位(44.1%),其次为心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道功能失调、发热、头晕等全身症状。以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占比率最高(50.6%)。结论:通过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注意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体质人群的ADR监控,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的培训,鼓励药师多与临床医生沟通,落实好ADR的通报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集的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100例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心脑血管类药物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率高。结论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7年收集到的111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ADR中,其中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所致的ADR较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9.2%,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8.6%。结论加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何科  王苑蓉 《中国医药导报》2010,7(4):125-125,128
目的:提高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我院2007年5月-2009年9月收集ADR报告118例,对其报告来源、年龄分布、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30个品种,抗微生物药及中药制剂出现ADR的几率较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为65例;消化系统损害其次,为29例;新的或严重的ADR较少。结论:需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1.
140味降脂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单味中药降血脂文献检索,统计分析降脂中药类别、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的频次与频率。结果共检索出442篇文献,单味降脂中药140味:其中以补虚类(31味)、清热类(27味)最多;四气以寒凉为多,累计频率50%;五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86.0%;归经以肝、肺、肾、胃、脾为主,累计频率76.9%;功效以清热、祛痰(湿)、理气、活血、补阴、补阳、补气为主,累计频率90.0%。结论中医治疗高脂血症以调理肝脾为主,兼顾肾肺胃以治其本,重用清热化痰(湿)、行气活血类降脂中药,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拟制出降脂效果最佳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蜀葵花总黄酮抗炎解热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黄蜀葵花总黄酮(TFA)的抗炎、解热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的急性炎症模型和皮下埋植棉球致肉芽组织形成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模型观察TFA的抗炎作用;采用sc松节油或iv大肠杆菌液两种诱发家免发热的模型观察TFA的解热作用。结果 TFA(200、100、50mg/kg)均能有效减轻小鼠右耳肿胀程度,TFA50mg/kg可明显抑制大鼠新生肉芽组织形成;由sc松节油或iv大肠杆菌液诱发的家兔体温升高,TFA可产生不同程度地降低作用。结论 TFA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透热转气"法作为温病营血分的重要治法,其内涵和用法一直受到广泛讨论和关注。"透热转气"的核心与根本在于清泄营热、开达郁闭、消除气营阻隔,从而顺从热性开泄的特点将其消散于外。"开郁泄热"实为"透热转气"临床应用的要旨。  相似文献   

14.
印石 《医学与社会》2000,13(4):58-60
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是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一项配套措施和一项重要的卫生经济下策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业务技术意义,为了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我们必须从理论上、舆论上、思想上、制度上和工作上作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5.
傅青主精于女科,其辨证用药独具特色,每出常人意料,却药效如神。迄今为止,用于临床常获良效,为后世所推崇,其《傅青主女科》尤为中医妇科必读之书。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对其清热方法,有一二感悟,录之于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门诊退药处方特点,减少门诊退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统计门诊2007年1~9月的退药处方1292张,按退药率,退药科室,药物剂型,药物种类,退药原因进行分类,[结果]儿科退药多,注射剂退药多,抗生素退药多,退药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和一些不合理用药,[结论]通过分析退药的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减少门诊退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17.
"历代医家对生石膏药性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有的认为其性为微寒,有的认为是大寒,从而直接影响了石膏的临床运用。针对这一医学疑问,根据有关石膏药性及其临床运用的历代中医学文献,文章基本阐明了石膏的药性为微寒而非大寒。并对石膏的药性与其清热功效之间的联系作了分析阐明。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讨细化药品采购环节:包括建立和完善采购制度,优选药品配送企业,制定合理的采购时间、合理采购价格和合理的库存结构及库存水平。以便及时、准确地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以及全方位保障药品供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合成葡聚糖接枝聚乳酸(DEX-g-PLA)两亲多糖共聚物,检测其纳米胶束的相关参数,初步探讨其纳米胶束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偶联法合成DEX-g-PLA。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形成胶束的形态;用动态光散射仪观察纳米胶束有效粒径的变化。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其对不同水溶性药物的缓释作用。MTT法考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DEX-g-PLA纳米胶束,呈球形,粒径在50~190nm之间,其有效粒径随聚乳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载药纳米胶束对疏水性维生素B2的缓释效果优于亲水性的5-氟尿嘧啶。MTT结果显示该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DEX-g-PLA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疏水性药物的缓释作用优于亲水性药物,有望成为新型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20.
两亲多糖纳米胶束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成葡聚糖接枝聚乳酸(DEX—g—PLA)两亲多糖共聚物,检测其纳米胶束的相关参数,初步探讨其纳米胶束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方法】采用偶联法合成DEX—g—PLA。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形成胶束的形态;用动态光散射仪观察纳米胶束有效粒径的变化。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其对不同水溶性药物的缓释作用。MTT法考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DEX—g—PLA纳米胶束,呈球形,粒径在50~190nm之间,其有效粒径随聚乳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载药纳米胶束对疏水性维生素B2的缓释效果优于亲水性的5-氟尿嘧啶。MTT结果显示该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DEX—g—PLA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疏水性药物的缓释作用优于亲水性药物,有望成为新型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