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碎裂QRS波(fQRS)、校正Tp-e间期(Tp-ec)、QT离散度(QTd)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MAE)发生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的急性STEMI患者96例,12 h内成功施行PCI,随访1个月,发生MAE 24例,未发生MAE(NMAE)72例,分析其心电图指标和血生化指标。以60例正常人的心电图为对照。结果:MAE组fQRS阳性、Tp-ec≥100 ms、QTd≥70 ms的比例高于NMAE组(χ2=6.192,5.714和6.128,P<0.05)。急性STEMI患者PCI术前Tp-ec和QTd较对照延长(t=23.947,17.652,P<0.05),术后两者逐渐恢复,但仍高于对照(P<0.05)。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MAE组Tp-ec、QTd均高于NMAE组(F组间=32.675,33.47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QRS阳性(OR=2.805,95%CI=1.008~7.805)、Tp-ec≥100 ms(OR=3.414,95%CI=1.081~10.776)、QTd≥70 ms(OR=2.979,95%CI=1.058~8.386)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A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fQRS、Tp-ec、QTd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AE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甘霖  陈媛  鄢圣娟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2):1112-1113
目的探索QTd在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预测中的意义,及时发现病情恶化信号,有效应用药物干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健康组、低危组、高危组,做12导联心电图,并应用公式算出QTd,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QTd增大对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性。结论心肌细胞受损严重,导致心肌复极不一致,是QTd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Tp-Te间期、QTd、QTcd及其组合在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158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全部予以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Tp-Te、QTd、QTcd值,计算它们及其组合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中的敏感度、特异性等指标.结果 病例组Tp-Te、QTd、QTcd均大于对照组(P<0.01).Tp-Te在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最高,其次为QTcd,其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6% vs 84.62%、92.5% vs 77.5%、92.0% vs 78.6%、89.2% vs 83.8%.Tp-Te与QTcd并、串联未能提高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能力.结论 与QTd、QTcd相比,Tp-Te是预测冠心病恶性心律失常强有力的指标,尤其当Tp-Te间期>148ms时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4.
朱小荣  黄毓芬  龙明智 《河北医学》2000,6(12):1061-106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和 QTd的关系。方法 :对 12 6例糖尿病患者和4 0例正常人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 QTd为 62 .9± 17.1ms,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为 4 5.63%。对照组的 QTd为 2 6.1± 14.3ms,室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为 2 0 % ,两者有明显差异 ( P<0 .0 1)。结论 :QTd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6.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指体表 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 QT与最短 QT间期的差异程度 ,JT间期离散度 (JTd)是指体表 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JT与最短JT间期的差值 ,它们均能反映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 1997年 6月至 1999年3月我们观察、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 4 6例 QTd、JTd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4 6例AMI发病后 4 8小时内就诊住院 ,均为透壁性AMI ,确定AMI按 1978年WHO诊断标准。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统计以AMI3天…  相似文献   

7.
袁霓 《中华医护杂志》2005,2(2):127-12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成功是否与QTd、QTcd有关。方法 回顾性测量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QTd、QTcd的变化,分析比较溶栓成功组与失败组QTd、QTcd值。结果 溶栓成功组与失败组及治疗前相比,QTd、QTcd有显著缩小p〈0.01;而失败组溶栓治疗后QTd、QTcd明显延长p〈0.01。结论 QTd可做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与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健康人(50例)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56例)的QT离散度变化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测定两组对象的QTd.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70.8±17.2ms、16.4±6.2ms)均明显较健康对照组(52.4±15.3ms、9.8±4.3ms)延长,两组P值均《0.01.结论QTd的测量简单易行有效,可实用于基层医院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估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室性心律失常是AMI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是心电不稳定所致。AMI后QT离散度(QTd)与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相关。本文通过观察38例AMI患者QTd,旨在探讨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QTc、JTc、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刘永宁1廖敏2马鞍山钢铁总公司医院内科1中心检验室2(243000)对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评估和预测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有人提出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2]。我们测量了2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J波发生的临床特点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收集1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根据心电图结果分为J波组和非J波组,分析J波发生的临床特征,并比较二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共23例患者出现J波,J波发生率为13.4%,J波组与非J波组室性心动过速、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4.0%比24.16%、43.48%比20.81%,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J波发生率较高,伴有J波的患者更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出现,要加强心电监护,随时准备电复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体内血钾水平的差异及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将2010年2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61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ST组)160例和非ST段抬高组(NST组)101例.检测入院时(距发病2~12 h)血钾水平,观察两组低血钾发生率及其与室速、室颤发生的关系.结果 ST组发生率30.7%,NST组发生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1).ST组室速8例(低血钾者5例),室颤6例(低血钾者3例),其中交感电风暴1例;NST组室速1例,室颤1例.结论 ST段抬高患者早期更易发生低血钾,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血钾水平相关.及时补钾,可有效预防室速、室颤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离散度 (QTd)代表节段性心肌复极的差异 ,反映在体表心电图导联为QT间期的差异。本文分析了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AMI患者的QTd及动态变化 ,探讨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之间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82例患者 ,男 116例 ,女 66例 ,平均年龄66.4岁 (3 8~ 76岁 )。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 61例 ,前壁心肌梗死 45例 ,下壁心肌梗死 45例 ,广泛前壁 18例 ,下后壁及下后壁并发右室心肌梗死 13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10 8例 ,其中频发室性早搏 (室早 ) 94例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8例 ,尖端…  相似文献   

14.
QTd增加与心功能不全预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琳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10):1043-1043
分析心功能不全伴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者与伴非恶性心律失常QTd之间以及它们与正常对照组QTd之间关系,结果显示前者QTd与伴非恶性心律失常和正常对照组QTd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伴非恶性心律失常者与正常对照组QTd无显著相关,因此,从正侧面均说明临床上对心功能不全伴QTd延长者均有指导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7例AMI并发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1)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9例(5例死亡,死亡率8.5%),AMI合并其他心律失常18例(无死亡),同一病例可合并多种类型心律失常表现;(2)A组(n=59,出现ST段抬高)有49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死亡4例,B组(n=18,非ST段抬高)有10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两组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可并发多种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分析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且根据患者心电图ST段分布情况分为ST段抬高组(A组)和非ST段抬高组(B组)。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时,总死亡率为8.33%,而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时死亡率为0.00%,同时A组患者死亡率4.17%明显低于B组患者死亡率(16.67%,P<0.05)。结论:心电图可分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其可使临床治疗方式更具有针对性,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病人住院期间病死率极高,是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是猝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抢救期间的护理很重要.现将我科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12月入院的AMI并发顽固性心律失常10例在抢救期间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8月门诊及住院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占首位,为72例(占80.90%)。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5例(5.62%),心房纤颤1例(1.12%),房室传导阻滞1例(1.12%),束支传导阻滞2例(2.25%),房性早搏1例(1.12%),窦性心动过缓7例(7.87%)。死亡病例10例(11.24%)。其中死于室速、室颤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8例,死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发生时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也是心肌梗死最主要的卒死原因,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也有发生但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