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柳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柳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流行趋势和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柳州市艾滋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03~2006年在柳州市吸毒人群进行行为监测和HIV血清学监测。[结果]4年间共发现HIV感染者300例,其中236例有与他人共用针具史,HIV抗体阳性率为18.42%,属中等流行,吸毒者中注射吸毒史占92.69%,其中30.20%曾共用过针具;35.12%的吸毒者以高危性行为换取毒品,发生高危性行为时8.1%的吸毒者从不使用安全套,只有1.5%的人每次都用,其余90.04%有时使用。[结论]柳州市吸毒人群存在HIV感染流行加快的潜在因素,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和实施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
2004~2006年济宁市戒毒人员艾滋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李平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947-948
[目的]了解济宁市戒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进入济宁市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抗-HIV。[结果]调查吸毒者292人,37.33%有注射毒品行为。其中,57.80%曾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7.88%曾通过金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检测292名吸毒者,抗-HIV阳性率为14.38%,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74%。抗-HIV阳性率,男性为17.49%,女性为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省人员为22.95%,本省人员均为阴性;静脉吸毒、吸毒时间长、共用注射器吸毒者高于口吸毒、静脉吸毒时间短、未共用注射器吸毒者。[结论]济宁市戒毒所的吸毒人员HIV感染率较高,梅毒感染率很低。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继军  李志远  李莹  张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299-3300
[目的]了解兰州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流行动态,为制定兰州市艾滋病预防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2004~2005年兰州市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结果]2004~2005年共发现HIV感染者17例,其中15例感染者均有注射吸毒史,11例有与他人共用针具史,HIV抗体阳性率为1.22%,属低流行;吸毒者中13.15%有注射吸毒史,其中28.26%曾共用过针具;23.95%的吸毒者曾因毒品交易而发生高危性行为,发生高危性行为时56.72%的吸毒者从不使用安全套,只有12.84%的人每次都用,其余31.04%有时使用。[结论]兰州市吸毒人群存在HIV感染流行加快的潜在因素,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和实施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北京市吸毒人群HIV感染流行趋势和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北京市艾滋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2000-2002年在北京市吸毒人群HIV监测哨点参照<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及方案>对吸毒人群进行行为监测和血清学监测.结果2000-2002年共发现HIV感染者108例,其中78例有与他人共用针具史,HIV抗体阳性率为5.18%,属低流行,但有逐年上升趋势;吸毒者中44.90%有注射吸毒史,其中31.51%曾共用过针具;31.76%的吸毒者曾因毒品交易而发生高危性行为,发生高危性行为时7.0%的吸毒者从不使用安全套,只有0.8%的人每次都用,其余99.2%有时使用.结论北京市吸毒人群存在HIV感染流行加快的潜在因素,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和实施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英德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及其HIV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2013—2017年在英德市强制戒毒所的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开展HIV抗体检测。结果2013—2017年共监测吸毒者1 920人,年龄分布在25~49岁之间,以男性、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已婚者居多。HIV感染率为0.52 %,HCV感染率为27.55%;主要吸毒方式为口吸(64.64 %),有24.69 %的吸毒者使用传统毒品,59.53%吸毒者使用新型毒品。35.36%以注射吸毒为主,33.33 %最近一个月曾共用注射器。34.81%的吸毒者曾有过商业性行为。结论 英德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HCV感染率高,共用注射器吸毒和不安全商业性行为等高危行为仍然存在,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吸毒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遏制HIV、HCV等疾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6.
常州市2005~2007年吸毒者艾滋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常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流行趋势。[方法]对监测期内新入所的吸毒者采集静脉血5ml,进行抗-HIV、抗-HC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3年共监测855人。HIV感染率为2.2%,本市感染率为0.2%,外地为5.5%,梅毒ELISA法感染率为12.4%,梅毒RPR法说明现患率为4.8%。丙肝感染率为50.8%。68.0%曾注射毒品,注射吸毒者中43.5%曾共用注射针具。25%曾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性行为,81.2%在最近一次此种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结论]常州吸毒者中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感染以外地为主。应加强对吸毒者减少针具共用方面的干预,提高外地人对艾滋病防治资源的可及性,加强吸毒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干预,在青少年中开展禁毒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了解昌吉州地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性行为及吸毒行为,探讨建立新型的社区艾滋病防治模式。方法对2012-2015年昌吉州部分吸毒人群展开调查。结果吸毒者平均年龄33.08岁,77.25%的吸毒者发生过性行为,仅有23.07%的人采取了保护性措施,男性安全套的使用率(11.91%))低于女性(34.71%);54.89%的吸毒者近期注射过毒品;40.96%的人注射毒品时与他人共用针具。结论社区艾滋病防治体系可有效减少吸毒人群感染HIV风险和再传播风险,降低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8.
柳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广西柳州市通过艾滋病干预后,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和艾滋病相关行为特征改变,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3~2006年柳州市吸毒人群行为改变及HIV血清学监测情况.结果 吸毒者中以静脉注射海洛因为主,年龄20~39岁为主,男女比例约为4:1,共用注射器从2003年的48.7%降到2006年的24.3%;35.12%的吸毒者以高危性行为换取毒品,发生高危性行为时8.1%的吸毒者从不使用安全套,只有1.5%的人每次都用,其余90.04%的人有时使用;2003~2006年共发现HIV感染者300例,其中236例有与他人共用针具史,HIV抗体阳性率为18.42%,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柳州市经过健康干预,吸毒人员对艾滋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须加强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9.
宾川县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强制戒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特征、HIV感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戒毒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并进行HIV血清学监测.[结果]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达87.5%;50%的调查对象注射毒品时曾经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有25.78%的调查对象在入所前一个月注射毒品时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有14.06%的调查对象在入所前最近一次注射毒品时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与固定性伴性交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比例占有固定性伴人数的56.10%,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占有固定性伴人数的9.76%.[结论]强制戒毒人员艾滋病认知水平相对较高,但也存在许多高危行为,应深入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咨询或检测工作;应加大安全套的推广及使用力度,加大吸毒者清洁针具交换工作,从而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及传播.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吸毒人群HIV监测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福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和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密切注视HIV流行的变化趋势。[方法]对850名吸毒者检测HIV和梅毒抗体并在405名吸毒者中开展艾滋病和知识和吸毒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吸毒者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RPR试验29人呈阳性(3.4%)。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有所了解,静脉吸毒和共用针具比较较高。[结论]吸毒人群存在共用针具吸毒和性乱等多种高危行为,潜在HIV流行的巨大危险。应对该人群加强教育和行为干预。消除危险因素。防止HIV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某社区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及危险行为的知晓情况,为制定吸毒人群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社区126例吸毒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行归类计数。结果男性吸毒者为主,青壮年占79.4%,9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和共用注射针具的情况不容乐观。结论吸毒人员普遍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扩散的的高危行为,应主动采取干预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口服美沙酮维持者的HIV与HBV感染情况,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方法]对2005~2007年攀枝花市部分吸毒者口服美沙酮维持着HIV、HCV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共调查589名口服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检出HIV抗体阳性54例,感染率9.17%;检出HCV抗体阳性410例,感染率73.51%。54名HIV感染者中,94.44%的人合并感染HCV。[结论]HIV及HBV的感染在口服美沙酮维持者人群中形势严峻.加强高危人群的HIV及HBV的检测,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监控措施控制,对预防和控制HIV和HBV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亚平  张国平  王芳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65-2766
目的了解江阴市区吸毒人员HBV、HCV和HIV感染状况,以期为该地区重点人群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初次来美沙酮门诊登记的吸毒人员210例样本血清中HCV-IgG,HBaAg,HIV抗体。结果该地区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的HCV—IgG阳性率为70.48%,HBsAg阳性率为7.14%,HIV抗体的阳性率为1.43%。其中有9人为HBV和HCV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率为4.29%;有2人为HIV,HCV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率0.95%;有1人为HIV、HBV、HCV合并感染,合并感染率为0.48%.结论要重视吸毒人员的HCV和HIV的感染现状,进行重点的监管和监测,防止HCV和HIV感染加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全面了解济南市市中区发现及现管理的羁押人员HIV感染及随访管理状况,探讨羁押人员中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有效管理模式。[方法]对济南市市中区近年来羁押人员中感染者和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至2008年年底,我区累计对7421名羁押收教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检出HIV抗体阳性18例,阳性率为24.26/万。接收外地转来艾滋病犯人19例。羁押人员中在押病犯的管理达到i00.00%,但释放后92.86%失访。[结论]羁押收教人员HIV感染率较高,主要为吸毒者和性乱人群。建议监管场所应持续开展羁押人员HIV感染的监测,预防艾滋病在监区流行,并对此类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辖区疾控部门、公安司法部门与释放后居住地疾控部门应建立有效的转介网络,形成规范的转介机制,将释放后产生二代传播的可能性尽量降低。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2004年艾滋病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004年山东省艾滋病监测工作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SS11.0分析软件对2004年山东省各监测点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共监测52个监测点、9类目标人群、36472人,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4例。梅毒抗体阳性495例,行为学监测数据显示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性病感染率为71.8%,暗娼人群每次使用安全套率为15.4%。[结论]我省HIV感染率仍处于低水平,但在3类高危人群监测到了HIV感染者,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应进一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张晴  廉靖贤  徐依峰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62-2063
目的了解无锡市锡山区的监管场所羁押人员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HIV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IV1+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双抗原夹心法做筛查,应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6341人中检出HIV抗体阳性3例,占羁押人员的0.047%。其中1人有静脉吸毒史,1人有性乱史。结论HIV感染在锡山区的监管场所羁押人员中尚处于低流行阶段,但由于监管场所中吸毒及性乱人群占有一定比率,因此,加强对这类高危人群的HIV检测,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和监管措施控制,对预防和控制HIV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玉林市羁押人员HI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玉林市羁押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对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筛查羁押人员17002名,发现HIV阳性49例,HIV阳性率为0.29%。HIV阳性率2006~2010年分别为0.57%、0.34%、0.25%、0.22%、0.22%;男性为0.31%,女性为0.00%。4,9例阳性者中,经静脉吸毒者20例,阳性率1.15%;性乱者12例,阳性率0.35%。[结论]玉林市羁押人员艾滋病感染耆/病人主要分布于有吸毒行为和不良性行为人群。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被监管人员HIV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被监管人员HIV感染状况。[方法]对公安、司法监管场所新入所的被监管人员进行HIV抗体检测和危险行为调查。[结果]2006年全省共检测被监管人员39835名,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03名,抗体阳性率是0.26%。驻马店市被监管人员HIV感染率最高,达2.18%。危险行为特征以既往有偿采供血为主,占53.4%。[结论]河南省被监管人员平均HIV感染率较低,但个别市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监测、宣传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宁市邕宁区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艾滋病、丙型肝炎和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邕宁区美沙酮门诊登记服药的吸毒人群258人抽取静脉血,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8名吸毒人群中HIV、HCV和梅毒抗体总体阳性率分别为11.63%、89.15%、5.43%;HIV/HCV、HCV/梅毒、HIV/HCV/梅毒合并感染率分别为11.24%、2.71%、0.39%;其中静脉注射毒品者HIV、HC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16%、93.49%、4.65%;口吸毒品者没有检出HIV抗体,HC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为67.44%、9.30%。结论邕宁区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阳性率较高,静脉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吸毒是传播HIV、HCV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张虎 《职业与健康》2009,25(4):411-412
目的了解贵州省镇宁县吸毒者艾滋病的感染、传播和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县戒毒所所有戒毒者进行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76名吸毒者,检出HIV抗体阳性63例,占3.24%;不同年龄组间的HI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吸毒者406人,检出HIV阳性59例,感染率为14.53%;口吸吸毒者70人,检出HIV阳性4例,感染率为5.7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宁县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HIV在该人群中以及该人群向其他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中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