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现代化是当代中药发展中的一个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的一大热点。其中中药材,中成药的质量标准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地区用药习惯各异,古代本草记载简单,误传错用和用药演变等因素,导致中药材同物异名,同名异物以及正品,非正品都入药的混乱现象非常严重。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古代细辛的基源及使用状况等。方法:查考本草中细辛的记文及附图,比较相关植物的形态及分布。结果;历代以华细辛为正品细辛,仅梁代本草和部分明清代本草亦以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为正品,宋代主要本草将杜衡、青城细辛之日误作细辛的图收载。细辛历代药用根部,各本草言其无毒或有毒。结论:历史上华细辛始终被认为是正品细辛,细辛品种混乱与古本草错载附图有关,应研究来源于不同植物和药用部分的细辛的疗效及毒性。  相似文献   

3.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我国几千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古代《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到现在的《中国药典》,中药在作为传统药物的同时也逐步走向了中国现代化。而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中药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也渐渐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医心方》是一部总结隋唐以前医药学发展成就的综合性著作,书中收载了大量唐以前已佚本草著作的内容,是研究古代本草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对《医心方》中本草佚文的分布情况、特点及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从而探讨《医心方》的本草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药毒性观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新马禁用黄连事件 ,日本柴胡剂事件、巫丹事件 ,比利时中药减肥事件 [1]的发生 ,从一个侧面提示研究中药毒性反应的必要性。本文从中药毒性观的历史演变 ,看中药应用的发展。1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毒性”是中药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性 ,即中药的偏性。认为凡药均有偏性 ,“毒性”即药物的效用 ,“毒药”即为治病中药的总称。《周礼·天官》有“医师掌握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王冰注 :“辟邪安正 ,惟毒乃能。以其能然 ,故谓其毒药也。”张子和《儒门事亲·推…  相似文献   

6.
《本草从新》炮制学成就初探龙全江,徐雪琴中药系关键词本草从新,炮制学,文献整理《本草从新》是清代吴仪洛对汪昂的《本草备要》进行考订补充而成的一本重要药物学书,全书载药七百二十余种,特别是增收了《本草备要》中所未收载的常用药,如太子参、西洋参为本书所首...  相似文献   

7.
中药的不良反应特点引发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我国几千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古代《神农本草经》、《唐本草》、《本草纲目》到现在的《中国药典》,中药在作为传统药物的同时也逐步走向了  相似文献   

8.
中古时期龙脑香在阿拉伯就曾广泛应用。传入中国后,中医药吸收融合龙脑香相关域外知识,在药性、功效、主治等方面经过理论和实践总结,对龙脑香进行"中药化"知识建构。龙脑香在唐代作为一味独立的本草,正式载入本草著作,宋降以来,其药用知识不断拓展。中医药对外来药物"以文化之"的过程,可以反映药物知识形成与积累的过程,为外来药物的"中药化"提供历史镜鉴,也为探索中药知识形成与发展模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绍兴本草》是南宋唯一的官修本草,该书对药物界定的论述较多。通过梳理现存《绍兴本草》对药物毒性的表征要素,以期加深了解古代本草对中药毒性的界定,并为当今界定中药毒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的中药特色量效关系是指药物剂量改变导致功效发生改变的量效关系。通过搜集以《中华医典》历代本草书籍为主的古代医学文献,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具有此类量效关系的中药,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古代医家关于中药特色量效关系的认识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此类量效关系在宋元以前被直接应用于临床,在明代得到明确表述,在清代进一步丰富。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来,对于某些中药的特色量效关系,现代医家或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通过药物化学分析其机理,进一步发展了中药特色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药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高度概括。每味药物功效的认定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纵观古今本草中的记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述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地理空间、医家认识、学术流派、配伍环境等差异有关。中药功效的再衡定值得深度探讨,厘清功效的“源”与“流”、正视基础功效与方药离合、斟酌药物剂量等可作为探讨研究的主要原则。基于传承与创新,提出以重视古今文献中药功效的整理、加强名老中医临床用药经验的传承、引入现代临床和药理研究、利用药用植物亲缘学推演功效等作为中药功效研究的主要路径,对中药功效的统一规范化、中药临床疗效的提高及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药历史源远流长,本草著述种类繁多,收罗宏富。自《神农本草经》以降,右代本草均有增删添补。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用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是一笔极为珍贵的医学遗产。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地域广大,中药同名异物,古今异名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同一种药物,炮制方法不同,药性也有差异。这种情况导致了中药工作的复杂性,给临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分类是学习、应用和研究药物的一种手段,合理的分类方法有助于促进中药教学、临床应用和科研的发展。自我国现存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三品分类法始,如何对中药进行合理的分类就成为历代本草著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对中药理论认识的逐渐深入,古代医家对中药分类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促使中药分类更加全面合理。文章通过梳理历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记载的中药分类方法,试图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药细辛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阐明古代细辛的基源及使用状况等。查考本草中细辛的记文及附图,比较相关植物的形态及分布。结果:历代以华细辛为正品细辛,仅染代本划和部分明清代本草亦以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为正品,宋代主要本草 杜衡,青城细辛之图误作细辛的图收载。细辛历代药用根部,各本草言其无毒或有毒:结论:历史上华细六始终被认为是正品细辛,细辛品种混乱与古本草错载附图有关,应研究来源于不同植物和药用部分的细辛的疗效及毒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搜集历代中医医案、本草文献中关于中药煎煮的相关内容发现,中药煎煮始于先秦、成于两汉、盛于魏晋隋唐、变革于宋金元、完善于明清,中药煎煮技术有"七要素"——容器、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煎药浓度、煎药次数、特殊煎煮方法;分析古代和当代中药煎煮的规范化进程,比较当代中药煎药机与传统手工煎药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出中药煎药机"五参数"——煎药机压力、煎药加水量、煎药机温度、煎药时间、煎药次数。中药煎煮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既要继承传统煎药的"七要素",又要不断提高中药煎药机"五参数"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药海马,海龙的本草考证张朝晖,徐国钧,徐珞珊等.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2):710通过本草考证认为,我国古代使用的海马为海龙科除小海马Hippocampusjaponicus以外的数种海马;海龙为刁海龙Solenognathushardw...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药的功能及其发展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药/本草学对中药功能的认识与发展,讨论了中药功能认定的过程与方法,中药功能的表述与不足,以及现代对功能的研究与发展等,并对有关中药功能的问题作了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草研究是指对中国古代传统药物学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在近百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促使传统药物学与现代科学接轨方面,本草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任何学科一样,如果本草研究缺乏创新,就只能在低水平重复中自生自灭。创新将使这一研究始终保持勃勃生机。本草研究与中药其他研究不同的是,它必须依托古代遗留下来的药学史料进行研究,离不开故纸堆。这样的研究也能创新吗?当然能!  相似文献   

19.
凡是具有强烈作用,可能引起某些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及具有毒理作用,可能导致中毒的药物,都属于有毒性的。一般所理解的中药毒性是广义的:泛指药性的一部分;古代本草及药典所标明的“大毒”、“有毒”、“小毒”就是指狭义的中药毒性。综上所述,可以分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20.
木通为降火利尿、宣通湿滞、通经下乳的常用中药。通草有利尿、清热通乳等功效。这两味中药在古代本草中名实混淆,记述不一。除在历史上有瓜葛之外。其品种古今变化甚大,古代正品木通和今销售及临床用的木通不同,现今木通品种复杂,临床疗效与古代本草记载不同。为了澄清木通的古今品种、沿用历史等问题,笔者对木通品种加以考证,现概述如下。1 木通和通草混淆的历史木通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采用“通草”之名。因此,从《本经》开始,通草和木通以同名异物出现于各本草著作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