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130例,其中脑梗死组65例,健康对照组65例。结果 在脑梗死组,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lt;O.001)外,颈动脉管腔直径无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以球部为最高,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O.001)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亦较对照组高(P&;lt;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 ,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 130例 ,其中脑梗死组 6 5例 ,健康对照组 6 5例。结果 在脑梗死组 ,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0 1)外 ,颈动脉管腔直径无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以球部为最高 ,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亦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比 ,临床上应加强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3.
051775 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及护理 /焦守凤… //解放军护理杂志 .- 2 0 0 4 ,2 1( 4) .- 10~ 13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 130例 ,其中脑梗死组 6 5例 ,健康对照组 6 5例。结果 :在脑梗死组 ,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 0 1)外 ,颈动脉管腔直径无差异 ;动脉粥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以球部为最高 ,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亦较对照组高 (P <0 .0 1)。认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  相似文献   

4.
徐丰  朱铁兵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99-200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经CT或MRI确诊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侧组和非脑梗死侧组,应用彩色超声仪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并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性质斑块发生率和狭窄程度比较。【结果】脑梗死侧组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比非脑梗死侧组明显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及斑块的病理性质与脑梗死密切相关,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可预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住院患者241例,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随访观察有无脑梗死复发。结果 241例脑梗死患者有23例复发性脑梗死,脑梗死复发和未复发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内中膜厚度值(CCA-IMT、ICA-IMT、BIF-IMT)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1)。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彩超分析颈动脉斑块,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邓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斑块形态以及斑块发病部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92%vs31%),内中膜厚度(1.3±0.4mm)vs(0.7±0.3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显著增高(82%vs22%),斑块类型多为不稳定型软斑,发病部位多为颈总动脉分叉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彩超可以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通过彩超早期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脑梗死危险患者,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7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别为(1.27±0.24),(0.98±0.09)mm,与对照组犤0.79±0.07),(0.72±0.08)mm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总动脉及分叉、颈内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多于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P<0.01)。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的IMT值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成正相关(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可靠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脑梗死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CB)及颈内动脉起始段(CCI)内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形态、斑块的有无及斑块的回声,并根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HP感染组和HP非感染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HP感染组的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为85.37%,明显高于HP非感染组7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患者HP感染组CCA-IMT(1.05±0.19)mm、CB-IMT(1.08±0.21)mm及CCI-IMT(0.57±0.17)mm显著高于HP非感染组(0.91±0.21)mm、(0.96±0.23)mm、(0.46±0.1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颈动脉硬化患者HP感染组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高于HP非感染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从而促使脑梗死风险增加;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评估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及斑块的回声,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心脑血管病变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否先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均为佛山市常住居民,年龄23~87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方法对两组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76.6%,对照组为15.6%,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x2=40.877,P<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58.8%,对照组为26.7%,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99,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关,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160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观察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冠心病组110例,对照组50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对4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42例无脑梗死老年人(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结果梗死组37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7.09%。对照组10例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表面多呈不规则型。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IMT分别为(1.22±0.31)mm、(0.68±0.1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便有效方法,对预防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73例脑梗死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回声类型。结果脑梗死组IMT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4.9%)高于对照组(16.0%)(P<0.05);脑梗死组低回声斑块及混合性斑块多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动脉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低回声或混合性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否先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均为佛山市常住居民,年龄23~87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方法:对两组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增厚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76.6%,对照组为15.6%,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x^2=40.877,P&;lt;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58.8%,对照组为26.7%,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99,P&;lt;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关,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了解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危险预测中的作用。方法:对64例2001-01/2003-1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病例组64例有51例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检出率79.7%,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6.7%(χ2=33.68,P<0.001)。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约为55%,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χ2=11.65,P<0.001,χ2=15.45,P<0.001)。病例组中、重型患者软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轻型患者(χ2=14.03,P<0.001)。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在一定程度上与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危险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8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 IMT)。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2mm或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定义为颈动脉斑块。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蚓激酶+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变化(P<0.05)。188例脑梗死患者中治疗组90例,显效39例(43.3%),对照组98例,显效19例(19.3%)。结论: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体表高频超声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83例冠状动脉造影受检者行颈总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其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并将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的t、χ^2检验。结果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IMT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67%、81.39%及87.78%,三者对冠心病的特异性分别为71.60%、90.12%及95.06%;②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均增加(P〈0.05);⑧冠心病组年龄、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糖、血压水平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MT可作为冠心病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预测可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68例,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随访观察有无脑梗死复发。结果随访12个月内,268例脑梗死患者有25例(9.33%)复发脑梗死,复发和未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脑梗死患者低回声、混合性回声斑块的出现率及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内中膜厚度值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及伴有低回声和混合密度回声斑块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粥样斑块高频超声检测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58例冠心病(其中4例合并脑梗死)患者和30例体检正常对照组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并对粥样斑块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颈动脉IMT心肌缺血组(0.94±0.13)mm和心肌梗死组(1.14±0.15)mm较对照组(0.67±0.12)mm明显增厚(P<0.01);冠心病组均检出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并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多,对照组中亦有3例检出1级粥样斑块。结论: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血管病变,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分布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均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比较,组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能够较好的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及内部斑块发生、分布情况及分型,对该类疾病临床诊治均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与踝肱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260名健康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使用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踝肱指数,并分析踝肱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236例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3例(77.5%),对照组为60例(23.1%),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22例踝肱指数异常,发生率为9.3%;对照组有 6例踝肱指数异常,发生率为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组患者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增厚组(P <0.05),颈动脉内膜不稳定斑块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踝肱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OR 分别为1.118、0.054,P 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踝肱指数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