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预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Ku70 mRNA的表达及其神经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通过原位杂交的方法及末端标记法检测Ku70 mRNA的表达及Tunel阳性细胞数。结果:①单纯造模组及毁损小脑顶核组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点Ku70 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均较预刺激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预刺激组除缺血/再灌注后6h Ku70mRNAR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P<0.01)外,余时点与假手术组Ku70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②预刺激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未给预电刺激的两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①预电刺激小脑顶核能减少缺血区神经元凋亡可能与DNA修复酶Ku70活性上调有关;②毁损小脑顶核后电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性DNA损伤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8-ohdG及rOGG1的表达,以了解神经元损伤是否与修复酶活性下降有关。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0g,随机分为2组:①造模组;②假手术组。①组大鼠用线栓法成功制作可复流的MCAO模型,2小时后再灌注。在再灌注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将大鼠断头取脑,保存于液氮。均匀切成2mm厚的脑片,取第三片提取DNA或RNA。DNA样品经酶解后上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8-ohdG。RNA样品通过RT-PCR的方法探测rOGG1mRNA的表达。结果:①造模组脑缺血再灌注各时点8-ohdG的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随再灌注时间的增加,脑缺血区rooG lmRNA的含量逐渐增加。②随再灌注时间的增加,造模组脑缺血区rooGl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但仍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脑缺血区受损DNA修复不完全将导致DNA损伤积累从而引起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诱导脑缺血大鼠miRNAs的差异表达谱,筛选与凋亡相关的miRNAs,探讨miRNAs调控电刺激小脑顶核诱导内源性抗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prague Daw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造模组和预电刺激组(即电刺激小脑顶核1 h,24 h后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两组均缺血2 h后再灌注,并按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3 h、6 h、12 h、24 h、72 h亚型(各10只)。通过微阵列芯片分析表达结果。结果电刺激小脑顶核后miR-29c、miR-494等表达水平下调,其中miR-29c差异最大,降低了近3倍(P<0.05)。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表达差异的miRNAs的靶基因,发现了几个凋亡基因相关的miRNAs,如miR-29c。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诱导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iRNAs表达差异,一些差异表达的miRNAs与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预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抗细胞凋亡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150只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造模组及预电刺激组(即电刺激小脑顶核1h,24 h后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组均缺血2h后行再灌注,并按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24h、48h、72 h亚组(各25只).分别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ting检测TERT与Bax蛋白的表达,TUNEL组化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数,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单纯造模组再灌注24h、48 h、72h各亚组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大于预电刺激组相应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电刺激组再灌注24 h、48 h、72 h各亚组TERT蛋白的相对表达值(0.87±0.51、0.91±0.40、0.80±0.24)较单纯造模组相应亚组(0.73±0.37、0.80±0.51、0.64±0.33)明显增加,TUNEL阳性细胞数(53.60±5.18、64.00±2.37、49.83±4.26)较单纯造模组相应亚组(63.57±3.74、75.40±5.55、60.00±2.37)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电刺激组再灌注24 h、48 h、72 h各亚组Bax蛋白水平与单纯造模组相应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电刺激组再灌注24 h、48 h、72 h各亚组线粒体损伤级别(1.50±0.41、1.75±0.52、1.33±0.52)均较单纯造模组相应亚组(2.50±0.63、3.08±0.58、2.33±0.41)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促进TERT蛋白表达的增加,增加的TERT可能通过保护线粒体来减少缺血区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 Ku70 m RNA的表达 ,以了解脑缺血 /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 DNA修复酶的动态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 ,体重 ( 2 5 0± 3 0 ) g,随机分为 2组即造模组和假手术组。造模组大鼠用线栓法成功制作可复流的 MCAO模型 ,2 h后再灌注。再灌注 6、2 4、48h时将大鼠断头取脑 ,作冷冻切片。通过原位杂交方法及末端标记法检测 Ku70 m RNA的表达及 Tunel阳性细胞数。结果 造模组脑缺血 /再灌注各时点 Ku70 m 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 ( P <0 .0 1 )。随再灌注时间的增加 ,脑缺血半暗带 Ku70 m RNA的表达逐渐减少 ( P<0 .0 5 ) ,造模组脑缺血半暗带 Tunel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 ( P<0 .0 1 )。结论  Ku70下降可能在脑缺血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后,侧脑室和海马神经营养因子bFGF mRNA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假手术组(SC组)、模型组(I/R组)、小脑顶核假刺激组(I/RFs组)、小脑顶核刺激组(I/RF组),每组于缺血再灌注后1 d,3 d,7 d,14 d,21 d,28 d 6个时间点进行观察(n=6).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检测缺血侧侧脑室和海马bFGF mRNA随缺血再灌注后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1)在侧脑室区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1 d,I/R组缺血侧bFGF mRNA 3 d时达一小高峰(P<0.01),7 d开始下降(P<0.01),14 d后迅速下降,28 d时下降到略高于正常水平(P<0.05);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再给予FNS,I/RF组1 d时bFGF mRNA即明显增加(P<0.01),3 d时增加更明显(P<0.01),7 d才达到高峰(P<0.01),14 d后缓慢下降,28 d时虽已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其他各组水平(P<0.05).(2)在海马,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缺血侧bFGF mRNA 1 d时开始增加(P<0.05),3 d即达一小高峰(P<0.01),7 d开始下降;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再给予FNS,缺血侧海马bFGFmRNA的表达更加强烈,1 d时明显增加(P<0.01),3 d后bFGFmRNA继续升高(P<0.01),到7 d时才达高峰(P<0.01),峰值更高,14 d时缓慢下降(P<0.01).结论 FNS能够持续上调bFGF mRNA的表达,使其反应更迅速、表达更高,并使其高峰延迟,表达时程更长,提示FNS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较持久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mRNA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00 ~250 g,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Egr-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原位杂交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为轻度阳性表达。缺血2 h再灌注2 h后,缺血侧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明显增强。再灌注4 h时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最高,再灌注22 h Egr-1 mRNA细胞阳性表达下降,至166 h时下降更加明显,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2)RT-PCR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Egr-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脑缺血2h再灌注2 h后,Egr-1 mRNA即高表达,缺血2 h再灌注4 h达高峰,再灌注46 h已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Egr-1 mRNA表达又逐渐增多,至再灌注166 h其表达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后Egr-1 mRNA有规律性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远隔器官小脑、延髓的形态学改变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表达。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及脑缺血再灌注1d、1.5d、3d组,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小脑和延髓形态学改变及JNK1/2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见神经功能受损;脑缺血再灌注各组大鼠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受损。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小脑、延髓组织细胞结构完整,未见明显破坏;脑缺血再灌注各组小脑、延髓细胞出现核浓染、核固缩、排列顺序紊乱。假手术组小脑及延髓JNK1/2蛋白表达很弱,脑缺血再灌注各组JNK1/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JNK1/2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远隔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远隔部位小脑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60~300g,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脑缺血—再灌注12h、1d、3d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onga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小脑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大鼠小脑AQP4蛋白表达,测量平均吸光度值(mean optical density,MOD)评价染色程度。结果假手术组动物麻醉苏醒后未见神经功能缺损。脑缺血—再灌注12h神经功能评分升高,12h~1d之间无明显差异,3d神经功能评分减低(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小脑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脑缺血—再灌注后12h小脑区出现缺血性损害,细胞肿胀,胞核深染,但细胞排列尚好;1~3d时胞核浓染加深,出现核固缩,细胞排列紊乱,间隙增宽。假手术组小脑区AQP4表达极少,脑缺血—再灌注12h、1d和3d大鼠缺血侧小脑区均可见AQP4阳性着色细胞,12h~1d AQP4 MOD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3d时较1d时降低,3组AQP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脑梗死后小脑区存在损伤,并且有AQP4表达增加,小脑区AQP4表达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4  
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于24h测定脑血流量、脑含水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梗塞体积;胶原酶法制备脑出血模型,于30h测定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脑血流量和血肿体积。结果电刺激脑缺血大鼠小脑顶核后,缺血组织的脑血流量上升,脑含水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梗塞体积缩小;电刺激脑出血大鼠小脑顶核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量增加,含水量下降。电刺激后大鼠的生理参数和血肿体积无改变。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改善脑卒中大鼠的局部血供,缩小梗塞体积,减轻组织水肿。电刺激脑卒中大鼠小脑顶校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