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窒息等严重威胁围产儿生命的疾病发生率逐渐下降,而早产已成为导致围产儿发病及死亡的首要原因〔1〕。目前,世界上对早产儿及其相关并发症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 atu-rity,ROP)是导致小儿失明的重要原因〔2〕,严重影响小儿的生存质量,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ROP的确切病因仍未明确,真正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亦缺乏有效地预防措施。为了提高对ROP的全面认识,笔者对其发病因素、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作一综述。1 ROP的发生率及发病因素早产儿视网膜病是Terry〔3〕于1942…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对孕周36周、出生体重2000g的244例早产儿生后4周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诊断分期法进行诊断分期,分析ROP与孕周、出生体重、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感染及贫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244例早产儿中患有不同程度ROP者49例(其中ROPⅠ期37例、ROPⅡ期10例、ROPⅢ期2例),ROP发生率为20.08%。ROP病儿中住院期间有8例自愈,1例成功进行手术治疗,而大部分病例需出院后继续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酸中毒、呼吸暂停、PO2的变化、机械通气及感染与ROP的发生有关。且孕周越短、出生体重越小,ROP发生率越高。结论:早产儿ROP的发生率较高。ROP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重、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酸中毒、呼吸暂停、PO2变化及感染、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孕周、出生体重、吸氧、呼吸暂停是R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2007年出生于广东省内部分三甲医院、出生体重<2000g及胎龄<37周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分析ROP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在完成眼底检查的1094例早产儿中,发生ROP的患儿为139例(12.7%)。单因素分析显示,ROP的发生与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吸氧浓度、低氧血症、感染、输血等因素相关。结论:ROP的发生主要与低出生体重、小出生胎龄及吸氧浓度相关,同时低氧血症、感染及输血也对ROP的发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波 《山东卫生》2004,(6):48-48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原称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一种纤维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其特征为视网膜缺血。临床上可出现视网膜变性、脱离、并发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严重者可致盲。该病由Terry于1942年首先报道,1984年世界眼科学会正式定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首要因素。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也逐年上升,但现有的治疗方法不能对其进行早期有效干预和治疗,而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则为早产儿视网膜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新近发现的靶向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在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机制和应用上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743例早产儿由医生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系统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护士为患儿实施检查前、中、后的全面护理管理。结果所有早产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视网膜眼底检查。结论因为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抵抗力差,完成视网膜检查过程需要护士为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以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743例早产儿由医生使用计算机辅助双目间接检眼镜系统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护士为患儿实施检查前、中、后的全面护理管理。结果所有早产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视网膜眼底检查。结论因为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全、抵抗力差,完成视网膜检查过程需要护士为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以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预防相关的临床证据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方法,检索MEDLINE,OVI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录文献中,有关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半随机对照研究(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qRCT)并进行分析。检索关键词为:premature infants;retinopathyof prematurity;ROP;prevention of ROP;light exposure reduction;oxygen therapy;indomethacin;inositol;D-penicillamine;corticosteroids;erythropoietin;vitamin E;blood transfusion;breast milk feeding;systemicreview;clinical evidence;randomized or 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结果 10项系统评价和6项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涉及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的临床试验,包括使用早期避光措施、高血氧饱和度、吲哚美辛、皮质激素、肌糖、D-青霉胺、维生素E、促红细胞生成素、输血和母乳喂养等方法,其中肌糖、D-青霉胺和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结论目前临床证据显示,对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尚无确切有效的可推荐方法,肌糖、D-青霉胺和母乳喂养对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的作用,尚待更多前瞻性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中关于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的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到2020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12.0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篇文献,包含75 5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为12.6%(95%CI:11.1%~14.1%),其中男性为16%(95%CI:14%~18%),女性为16%(95%CI:14%~19%)。按胎龄分组:≤30周为38%(95%CI:25%~51%),30~32周为21%(95%CI:13%~29%),≥32周为12%(95%CI:3%~20%)。按体质量分组:≤1.5 kg为32%(95%CI:28%~35%),1.5~2.0 kg为11%(95%CI:9%~14%),≥2.0 kg为5%(95%CI:4%~7%)。按地区分组:南方为13%(95%CI:12%~14%),北方为13%(95%CI:12%~15%)。亚组分析显示,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且发病率随胎龄增长而降低。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发病率一致。结论: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病率为12.6%,但不同胎龄、体质量发病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是早产儿严重致盲性眼部疾病.1942年Terry以晶体后纤维增生症首先报道,直到1984年才正式命名为早产儿视网膜病,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重者可导致永久性失明.近年来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早产儿视网膜病确切病...  相似文献   

13.
RNA干扰是指具有同源性的双链RNA能高效、特异地使靶mRNA发生降解,使基因转录后的mRNA不能表达而导致基因沉默的一种现象.RNA干扰在维持基因组稳定、保护基因组免受外源核酸侵入、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RNA干扰作为基因沉默的一个工具,已被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和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早产儿视网膜病是发生于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新生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病理生理基础.RNA干扰技术在分析和研究目的 基因功能、抗肿瘤和病毒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该文对RNA干扰的机制特点及在早产儿视网膜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氧疗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2004年本溪市中心医院NICU收治284例早产儿,将其分为治疗组(氧疗)和对照组(非氧疗),并常规于生后3~4周行眼底检查.[结果]284例早产儿共检出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ihy of prematurity,ROP)24例,患病率8.5%.其中治疗组148例,ROP18例,患病率12.2%;对照组136例,ROP6例,患病率4.4%.[结论]氧疗时间与ROP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209例筛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方法】按ROP诊断方法对209例早产儿,使用间接眼底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结果】209例早产儿中ROP发病率为11.0%,早产、低出生体重多发,氧疗增加ROP的发生。【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阳性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率,为规范开展早产儿ROP筛查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信函、现场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广东省设有新生儿ICU的医院进行ROP筛查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002年1月~2006年12月ROP筛查例数和阳性病例数。结果:筛查阳性率一级医院为零,二级医院为1.05%,三级医院为3.85%,广东省ROP筛查总阳性率为2.11%,随着医院级别的升高,ROP筛查阳性率不断增高;广州市ROP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二级医院中,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ROP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23%和0.9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三级医院中,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ROP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62%和4.54%,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广东省ROP筛查阳性率较低,各级医院ROP筛查情况差异较大,以行政干预手段促进和规范ROP筛查防治工作势在必行,建议建立以三级医院为依托的覆盖基层医院的ROP筛查防治模式,提高ROP的整体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17.
B超诊断早产儿视网膜病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B超进行眼底检查的实用性及对ROP诊断的有效率。方法:2007年6月1日~2008年3月8日对112例早产儿运用B超和间接眼底镜检查,以间接眼底检查诊断ROP的结果为"金标准",记录B超检查眼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B超诊断224只眼睛,检出ROP病变13只眼睛,11只被间接眼底镜证实患有ROP,其敏感度为25%,特异度为98.9%,阳性预测值为84.6%,阴性预测值84.4%。结论:B超不是目前ROP筛查的理想手段,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早产儿的ROPⅢ期的随访,但由于其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故此技术应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赵捷  连朝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1,(19):2948-2949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的胎龄<34周或体重<2 000 g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同时对其全身情况进行记录,分析RO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符合ROP筛查标准并完成筛查的334例中,ROP患儿94例,占28.1%。94例ROP患儿中,达到阈值病变的需要进行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的26例,占筛查患儿的7.8%。ROP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出生体重越低、出生孕周越小ROP发生率越高,需要接受治疗的ROP也越多。结论:该医院ROP总体发生率较高,出生体重低和胎龄小是ROP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原称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这是一种发生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可以导致视力严重丧失。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的生存率上升,ROP的发生率亦逐渐增多,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在发达国家ROP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存质量。本文综述了ROP的历史与命名、流行病学、致病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国际分类、临床筛查与检查方法、预防与治疗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一种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为特点的眼底疾病,目前仍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合理用氧可显著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及时的筛查和治疗则对预防其致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