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病例分析,以了解死亡原因,提高救治水平并总结经验.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0年来入住死亡的29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主要死亡原因有呼吸道梗阻窒息,脑损害严重,再出血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合并严重多发损伤,并发症.结论 要重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及时行气管切开、及早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积极处理严重合并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措施和死亡原因。方法:回顾GCS≤8分的4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措施和死亡原因。结果:严重脑挫裂伤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肺水肿等也可造成患者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有效降低颅内压和防治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必要时复查CT和早期做去骨瓣减压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总结颅脑损伤死亡病例的特点及相应的救治经验。方法:对84例死亡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死亡时同及死亡原因分别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严重的脑损伤及颅内血肿,各种原因的延误以严重的合并症、并发症等。结论:院前急救,尽早发现并清除颅内血肿、防治并发症及营养支持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后导致病情恶化、致死的常见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0年~2006年死于急性期过后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后的死亡原因20例继发感染(其中3例粒细胞缺乏症继发感染),10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8例窒息,7例应激性溃疡,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4例肺梗死,3例脑梗死,4例自杀或误服药物,3例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与急性期有明显不同.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后死亡常见危险因素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预防和早期处理,可有效地减少死亡的发生,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方法:对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防治颅高压,及时手术治疗;避免继发性脑损害,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进行救治。结果:按GCS评分,良好41例,中残29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9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早期处理,避免继发性脑损害的,同时对病情的动态观察,并发症的防治,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2例,明确诊断后早期行颅内压高侧标准单侧大骨瓣减压术或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监测术后颅内压,随访6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术中均顺利清除颅内梗死、坏死脑组织及血肿,术后5d内患者骨窗压力逐渐降低至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迟发性血肿、脑膨出、外伤性癫痫、脑积水、颅内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1%,且均经二次手术治愈;随访6个月,4例患者死亡,有效率达60.00%.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明确诊断后,早期行颅内压高侧标准单侧大骨瓣减压术或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远期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这一死亡原因,进而探究出得出重型颅脑伤后当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率.方法 通过分析4条高速公路上自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底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致237例当事人颅脑伤死亡的数据资料,得出重型颅脑伤后当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入院时间GCS评分35分者死亡105例,68分者死亡132例.结论 重型颅脑伤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的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各种原因的延误及严重的并发症等所致,入院后要随时仔细观察伤者的病情变化,是降低死亡率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银公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88-238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及复合伤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致命原因、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抢救措施及预后状况5例(1.52%),死亡103例(31.40%)。[结论]在处理重型颅脑外伤时,应仔细检查全身的每一个部位,决定手术时,应优先处理致命伤的原则,注意多科配合抢救,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桂娣 《现代医院》2011,11(6):87-8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保持呼吸道通畅,适时、正确地吸痰,加强气管切开护理,湿化气道,以防治肺部并发症。结果 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49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7例,植物生存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并颅内血肿致中枢衰竭死亡4例,治愈率达79%,无一例因肺部并发症死亡。结论重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预见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外侧裂区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方法和技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的231例外侧裂硬膜下血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扩大额颞顶入路行内外减压术治疗术中保护好侧裂血管,硬脑膜减张缝合后采用人工材料修补。结果本组死亡51例(22.1%),存活180例,按GOS标准:良好44例,中残77例,重残46例,植物生存13例。结论外侧裂硬膜下血肿重型颅脑损伤应充分、及时减压,保护好外侧裂区血管,提高手术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李炳森  关健雄 《现代保健》2014,(10):143-144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ICP)的变化,探究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进行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应用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颅内伤情、脑水肿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8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7例再次手术;ICP越高,GCS越低;ICP越高,预后越差,6个月后有6例患者死亡。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术后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有助于监测继发性脑水肿、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军  林秋 《现代保健》2013,(21):37-38
目的:比较应用传统开颅手术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78例患有颅脑损伤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颅脑损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期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患有颅脑损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外伤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 ,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发生的可预测因素及早期诊治要点。方法 对 19例在术中及术后继发对侧迟发血肿的病人 ,就其致伤原因、致伤部位与迟发血肿部位 ,原发血肿清除与迟发血肿形成的关系 ,临床特点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对侧迟发血肿病人均行血肿清除手术 ,其中 5例死亡 ,手术死亡率为 2 6 3%。结论 急性颅脑外伤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存在可预测性因素和明显临床特点 ,术前做出预测并能早诊早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至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5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55例患者术后行头部CT复查发现,53例(96.4%)血肿消失,另有2例血肿较术前有所缩小,所有患者脑部均未出现新的出血。术后发生迟发性血肿4例,脑脊液切口漏2例,脑积水2例,癫痫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4%。术后随访3~6个月,恢复良好39例(70.9%),中残8例(14.5%),重残3例(5.5%),植物生存2例(3.6%),死亡3例(5.5%)。结论大骨瓣开颅术具有骨窗大、手术暴露范围广、内外减压充分等特点,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继发血肿的微创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清除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继发血肿27例,依据CT摄片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穿刺血肿中心,经抽吸针型血肿粉碎器粉碎部分或者大部分血肿后注入液化剂,液化引流清除血肿。结果血肿基本清除2d16例、3d6例、5d内5例,所有27例病人术后症状均好转。结论微创血肿穿刺术是颅脑外伤开颅术后继发颅内血肿的有效补充治疗术式,特别在术后多发血肿优势明显,该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微小、并发症少、血肿清除率高、疗效好,易为病人及家属接受。  相似文献   

16.
张拴稳 《现代保健》2012,(23):49-50
目的:探讨研究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一2011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18例无手术指征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f59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受伤后24h内,对照组即给予降低颅内压、止血、营养脑细胞、腰穿放血l生脑脊液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治疗,并随证加减。在治疗第3、7、14d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7d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4d的治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俨〈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急性颅脑外伤方面l晦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恶化型颅内高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传统减压组和阶梯式颅内减压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中急性脑膨出及迟发血肿的发生率;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分.结果 ①阶梯减压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比传统减压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梯减压组术后脑梗死比传统减压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个月后,阶梯减压组的植物状态及死亡率明显低于传统减压组(P<0.05);而预后良好率则明显高于传统减压组(P<0.05).结论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通过逐步释放颅内压力,降低了围术期颅脑外伤的并发症,对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的救治及预后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强陪护人员管理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选取2013年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陪护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考核,并在病房增添手卫生设备,指导陪护人员手卫生,通过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1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6.7%,观察组有3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陪护人员管理,让陪护人员参与医院感染控制,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超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2009年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25例进行即时B超检查,对颅内尤其是对侧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探查,明确脑膨出原因。结果术中B超扫查25例,迟发性血肿18例,其中同侧脑内血肿4例,对侧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内血肿1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7例。B超引导下手术清除血肿18例。术后23例进行CT检查,损伤部位和范围与B超及手术发现完全一致。结论手术中发生的脑膨出病例,死亡率和病残率很高,术中B超探查对查明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指导手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多发性颅内血肿能准确定位。具有即时,无创伤,操作方便,减少患者搬动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某综合医院道路交通事故住院患者的直接死因及其主要交通事故特征,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和医院创伤救治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方法对汕头市某综合医院2003—2011年道路交通事故住院患者的住院病案信息进行核实、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7039名病例,男女之比为2.35:1,总死亡人数为145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41人,致死率为2.06%,秋季致死率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增高,男性致死率高于女性致死率,其死亡率之比为1.08:1。病人死亡的前3位直接死因为:重型颅脑损伤,脑肿胀,脑挫伤和创伤性硬膜下血肿;前3位交通事故类型为:未特指的机动车交通事故,骑摩托车与小汽车(轻型货车)相撞,行人与摩托车相撞;死者主要为摩托车骑乘者(64例,44.14%)。结论道路交通事故住院患者直接死因为颅脑损伤,主要事故类型为摩托车交通事故。应加强对摩托车事故预防,佩戴好头盔,医院要加强对颅脑损伤的有效救治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